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AI画画提示词怎么写

AI画画提示词,说白了就是你给AI下达的“指令”。 你说的越清楚,AI就越懂你想要什么,画出来的图质量也越高。 这就像跟一个画家沟通,你不能只说“给我画个美女”,而是要告诉他,这个美女是长发还是短发,穿什么衣服,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开心还是难过。

咱们可以直接把它拆成一个公式来理解,这样以后写起来就轻松多了。一个好的提示词,基本结构可以分成这几个部分:主体 + 环境 + 构图 + 风格 + 画质。

第一步:确定画面的主角(主体)

这是最基础的,你总得告诉AI你要画什么吧?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物体,甚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描述主体的时候,越具体越好。

  • 人物: 一个年轻女孩,留着黑色长发,穿着白色连衣裙。
  • 动物: 一只打着哈欠的橘猫,蜷缩在沙发上。
  • 物体: 一个旧的皮箱,上面贴满了各种旅行贴纸。

反面例子就是只说“女孩”、“猫”或者“箱子”,这样AI只能靠猜,出来的结果随机性很大。

第二步:描述主角在什么地方(环境)

环境能给画面增加故事感和氛围。 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在城市还是森林?光线怎么样?这些都要说清楚。

  • 正面例子: 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站在荒凉的火星表面,远处是地球的轮廓,光线昏暗。
  • 反面例子: 一个宇航员在太空。

你看,加上了“荒凉的火星表面”和“远处的地球轮廓”,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环境描述可以包括地点、天气、光线等。 比如“柔和的光线”、“霓虹灯闪烁的街道”或者“阴天的下午”。

第三步:安排画面怎么看(构图和镜头)

构图决定了观众看这张画的视角。你是想看全身、半身还是脸部特写? 是从上往下拍(俯视),还是从下往上拍(仰视)?

  • 构图词汇: 全身像 (full body shot)、半身像 (medium shot)、特写 (close-up)、肖像 (portrait)、鸟瞰视角 (bird’s-eye view)。
  • 镜头词汇: 广角镜头 (wide-angle lens) 能让场景看起来更开阔,长焦镜头 (telephoto lens) 可以突出主体。

举个例子,“一个女孩的特写,背景是模糊的城市夜景,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这样AI就会把焦点放在女孩的脸上,同时营造出一种氛围感。

第四步:设定画面的艺术风格(风格)

这是决定画面最终观感的关键一步。你想要一张照片、一幅油画,还是一张动漫插画? 不同的风格词汇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 艺术媒介: 油画 (oil painting)、水彩画 (watercolor)、素描 (sketch)、3D渲染 (3D render)、插画 (illustration)。
  • 艺术家风格: 你甚至可以指定某个著名艺术家的风格,比如“in the style of Van Gogh”(梵高风格)或者“by Hayao Miyazaki”(宫崎骏风格)。
  • 整体感觉: 还可以用一些词来描述整体氛围,比如赛博朋克 (cyberpunk)、蒸汽朋克 (steampunk)、奇幻 (fantasy)、电影感光照 (cinematic lighting)。

例如,“一只猫的肖像,梵高风格的油画”,AI就会模仿梵高的笔触和色彩来画这只猫。

第五步:提升画面的清晰度(画质)

想让图片更清晰、细节更丰富,可以在提示词的开头或者结尾加上一些提升画质的词。 这就像告诉AI:“给我最好的出品。”

  • 常用画质词: 杰作 (masterpiece)、最佳画质 (best quality)、超精细 (ultra-detailed)、8K、高清 (high definition)。

把这些词放在提示词的最前面,通常能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AI会优先处理靠前的词。

一个完整的例子

咱们把上面所有的要素组合起来,看一个完整的例子:

  • 差的提示词: 一个女孩在看书。
  • 好的提示词: (masterpiece, best quality), a young girl with long brown hair, wearing glasses and a cozy sweater, sitting by a window and reading a book, in a warm and quiet library, soft sun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window, cinematic lighting, wide-angle shot, illustration style.

这个好的提示词包含了:
* 画质: (masterpiece, best quality)
* 主体: a young girl with long brown hair, wearing glasses and a cozy sweater, reading a book
* 动作和情绪: sitting by a window
* 环境: in a warm and quiet library, soft sun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window
* 光照: cinematic lighting
* 构图: wide-angle shot
* 风格: illustration style

一些额外的实用技巧

  1. 使用英文提示词: 虽然很多AI也支持中文,但目前大部分模型都是用英文数据训练的,所以用英文写的提示词通常效果会更好、更精确。
  2. 词语的顺序很重要: 越靠前的词权重越高。 把你最想强调的核心内容放在前面。比如你想画一只猫,就把“cat”放在最前面。
  3. 用具体代替模糊: 不要用“大”,而是用“巨大的 (huge)”、“庞大的 (gigantic)”。 不要只说“鸟”,而是说“一群鸟 (a flock of birds)”或者“三只鸟 (three birds)”,数量要明确。
  4. 使用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s): 有时候你需要告诉AI不要画什么。比如,你画手的时候不希望出现6个手指,就可以在负面提示词里写“extra fingers”。 常见的负面提示词包括模糊 (blurry)、画质差 (low quality)、丑陋 (ugly)、水印 (watermark) 等。
  5. 不断尝试和修改: 写提示词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事。 第一次生成的结果不满意很正常。可以固定一个主体,然后不断更换风格、构图或者光线,看看哪种组合效果最好。 这也是一个不断实验和学习的过程。

最后,不要害怕写得长或者复杂。只要结构清晰,把各个元素用逗号隔开,AI就能理解。 你给的细节越多,AI创作的空间就越小,也就越能生成你想要的样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AI画画提示词怎么写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