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精准听懂你的想法,括号和数字是必须要掌握的工具。AI并不是真的能“理解”我们输入的文字,它只是把文字转换成它能懂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去画图。我们输入的提示词,在AI眼里,就像一份菜谱,每个词都是一种配料。默认情况下,所有配料的比重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想让某道菜的某个味道更突出,比如“特别辣的麻婆豆腐”,你就需要告诉厨师,“多放辣椒!”。在AI绘画里,括号和数字就是我们用来喊话“多放点”或“少放点”的工具。
这套机制,我们称之为“权重调整”。简单来说,就是提高或降低某个关键词在AI绘画过程中的影响力。
Stable Diffusion及其衍生工具中的权重语法
大部分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模型,比如最常见的AUTOMATIC1111 web UI,都支持一套相似的语法规则。这套规则主要依赖圆括号 () 、方括号 [] 和数字。
第一步:用 (关键词:数字) 来精确控制
这是最直接、最精确的方法,也是我个人最推荐的方式。它的格式是 (关键词:数值)。
- 默认值是1:你不给任何关键词加权重,那它们的默认值就是1。
- 增加权重:想让哪个词更重要,就把数值设得大于1。比如
(red apple:1.5),意思就是告诉AI,“我非常需要红色的苹果,它的重要性是普通描述的1.5倍”。数值越高,AI就会越努力地去表现这个元素。 - 降低权重:如果想减弱某个词的影响,就把数值设为小于1。比如,你想画一片森林,但又不希望它太吓人,可以写
(forest:1.2), (scary:0.5)。这样AI会重点画森林,但“吓人”的氛围感会减弱。
举个实际的例子。假设我的基础提示词是:“a girl holding a cat”(一个女孩抱着一只猫)。
* 不加权重:生成的图片里,女孩和猫的重要性差不多,构图可能比较均衡。
* 增强“猫”:我输入 “a girl holding a (cat:1.5)”。结果很可能是一只巨大、显眼、细节丰富的猫,甚至女孩的脸都可能被猫挡住一部分。AI会把计算资源更多地分配给“猫”。
* 减弱“女孩”:我输入 “(a girl:0.6) holding a cat”。这回,女孩在画面里可能变得不那么突出,甚至可能只是一个侧影或者变得更小,画面的焦点会更偏向猫。
一个经验法则是,权重值通常设置在0.5到2之间效果比较好。 太高或太低的数值容易让画面崩坏,比如一个权重为5的“眼睛”,可能会导致画面上除了眼睛什么都没有,或者出现畸形的、不成比例的眼睛。
第二步:用 () 和 [] 进行快速调整
如果你觉得每次都输入数字很麻烦,可以用括号来进行快速的、粗略的调整。
- 圆括号
()增加权重:每给一个关键词套上一层圆括号,就相当于把它的权重乘以1.1。a (girl) holding a cat≈(girl:1.1)a ((girl)) holding a cat≈(girl:1.21)a (((girl))) holding a cat≈(girl:1.331)
这种方式很方便,在你对某个元素只有“稍微重要一点”的需求时,直接加个括号就行了。比如你想要“阳光灿烂的沙滩”,可以写 (sunny) beach,来稍微强调一下阳光的感觉。
- 方括号
[]降低权重:反过来,每给一个关键词套上一层方括号,就相当于把它的权重除以1.1(大约是乘以0.9)。a [girl] holding a cat≈(girl:0.9)a [[girl]] holding a cat≈(girl:0.81)
这个方法在你想保留某个概念,但又不希望它太抢眼时很有用。比如画一幅中世纪的街道,你想要有点雾气,但又不希望是大雾天,就可以用 [misty] street。
一个重要的细节:词语的顺序本身就有权重
除了使用符号,提示词的顺序也非常关键。AI在解析提示词时,通常会给予排在前面的词更高的初始权重。 简单说,就是越重要的词越往前放。
比如,“a beautiful princess in a dark castle”(一座黑暗城堡里的美丽公主),AI会首先抓住“美丽公主”这个核心主体。但如果你写成 “a dark castle with a beautiful princess inside”(一座黑暗城堡,里面有个美丽公主),那么画面的重心可能会更偏向于宏伟、阴森的城堡建筑,公主则会成为点缀。
所以,一个好的习惯是,先把最重要的核心主体、画风、构图放在前面,然后才是次要的物体、场景细节和修饰词。
Midjourney中的权重语法:双冒号 :: 的世界
Midjourney的权重语法和Stable Diffusion完全不同,它不使用括号,而是用双冒号 :: 来分隔和加权。
基本格式:关键词::数值
在Midjourney里,如果你想给不同的概念分配权重,需要先用 :: 把它们分开,然后在后面跟上数字。
- 默认权重是1:如果你只用
::分隔,不加数字,那么每个部分的权重默认都是1。比如space:: ship,AI会分别思考“太空”和“船”,然后把它们融合,可能会画出在太空里航行的帆船。这和space ship(一个词组,生成宇宙飞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分配权重:
space::2 ship这个提示词告诉Midjourney,“太空”这个概念的重要性是“船”的两倍。 生成的图片里,太空的场景会更加宏大、突出,而船只可能会显得比较小。 - 相对权重才重要:Midjourney看的是各个权重之间的比例关系。
space::2 ship::1和space::4 ship::2生成的结果基本是一样的,因为“太空”对“船”的权重比都是2:1。
负权重:告诉AI不想要什么
Midjourney还支持负权重,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用来排除不想要的元素。 比如,你想画一盘水果,但特别不想要香蕉,可以尝试 fruit::-0.5 banana。::-0.5 就是一个负权重,告诉AI“请尽量不要画香蕉”。
Midjourney里有一个更方便的指令 --no,它其实就是 ::-0.5 的快捷方式。 所以 fruit --no banana 和 fruit::1 banana::-0.5 的效果是类似的。
使用负权重时需要注意一点:所有权重值的总和必须是正数。 比如 car::-1 wheels::-1 这样的提示词是无效的,因为 (-1) + (-1) 是负数。
实践中的一些个人经验
- 从简单开始,逐步增加复杂度:不要一开始就写一个包含七八个加权词的超长提示词。先从核心主体开始,生成一张基础图片。然后,针对不满意的地方,用权重去微调。比如发现画面太暗了,就给
bright lighting加一点权重;发现人物表情不对,就给smiling加一点权重。这是一个不断迭代、修正的过程。 - 权重不是万能的:有时候AI就是无法理解某些组合,即使你把权重加到很高。比如你让一个“
(knight:2.0)”(骑士)去“(holding a modern smartphone:1.5)”(拿着现代智能手机),AI可能会因为“骑士”和“智能手机”在它的训练数据里很少一起出现,而画出奇怪的东西,比如一个拿着金属块的骑士。这时,单纯增加权重没用,可能需要换个说法,或者接受AI的局限性。 - 观察和实验:不同模型对权重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模型对1.2的权重就很敏感,有些可能要到1.5才看得到明显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去试。用同一个随机种子(seed),只改变一个关键词的权重,生成几张图对比一下,你很快就能摸清你正在使用的模型的脾气。
总而言之,括号和数字是让你从一个“许愿者”变成一个“指挥者”的关键工具。它能帮你把模糊的想法变得具体,让AI绘画的结果更接近你的预期。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了和AI沟通的更高级语言。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