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视频生成提示词,其实就像在给AI写一个简单的剧本。你不只是告诉它“拍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拍”。这直接决定了视频是像PPT一样呆板,还是能有电影的感觉。
先说场景切换:怎么让AI明白要换画面了
场景切换就是从一个画面跳到另一个画面的过程。如果你的提示词里只是简单地把两个不相关的场景堆在一起,比如“一只猫在晒太阳,一个男人在跑步”,AI很可能会把这两个东西硬塞进同一个画面里,结果就会很奇怪。
所以,你需要明确地告诉AI“这里要换了”。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一些表示切换的词。这就像拍电影时导演喊“cut”一样,是个明确的指令。
1. 硬切 (Cut to)
这是最常用、最基础的切换方式。“Cut to”或者中文的“切换到”、“切至”,意思就是前一个画面瞬间结束,下一个画面马上开始,没有任何过渡效果。这种切换干净利落,节奏快。
怎么用:
你可以在两个独立的场景描述之间,加上“cut to:”或类似的词。
- 例子1:
近景,一只橘猫在窗台上打哈欠,阳光温暖。cut to:远景,一个男人沿着海边的小路跑步,身后是日落。
这样写,AI就明白了这是两个独立的镜头,而不是要把猫和跑步的男人放在一起。
2. 渐入/渐出 (Fade in / Fade out)
这种方式比硬切要柔和。“Fade out”是画面慢慢变黑,“Fade in”是画面从黑色中慢慢显示出来。通常用在视频的开头、结尾,或者表示一段时间的流逝、情绪的转换。
怎么用:
在场景描述的结尾加上“fade out”,在下一个场景的开头加上“fade in”。
- 例子2:
一个孤独的宇航员看着飞船外的地球,眼神悲伤。fade out to black.(画面渐黑)fade in from black. 一个小女孩在草地上奔跑,回头笑着。(从黑色中渐显)
这样一来,情绪的对比和时间的跨度就通过转场体现出来了。
3. 叠化 (Dissolve to)
叠化是指前一个画面还没完全消失,下一个画面就慢慢浮现出来,两个画面会短暂地重叠在一起。这种切换很平滑,经常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记忆的闪回或者场景的关联。
怎么用:
在两个场景描述之间用“dissolve to:”连接。
- 例子3:
一个老人的特写,他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着一张旧照片。dissolve to:黑白画面,一个年轻的士兵在战壕里写信,脸上沾着泥土。
通过叠化,观众能很自然地理解这两个场景之间的联系——老人的回忆。
一个重要的原则:保持结构清晰
写多场景提示词的时候,最好用换行或者编号来分隔每个镜头,这样结构更清晰,AI也更容易理解你的意图。
- 好的结构:
[SCENE 1] Close-up of a steaming coffee cup on a wooden table.[SCENE 2] Cut to: A wide shot of a bustling city street in the early morning.[SCENE 3] Dissolve to: A person's hand writing in a journal.
用这种类似剧本格式的写法,AI处理起来会更准确。
再说镜头运动:让画面“活”起来的关键
如果说场景切换是剪辑,那镜头运动就是摄影。静态的画面很无聊,让镜头动起来,视频才会有呼吸感和沉浸感。写提示词的时候,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摄影师,告诉AI摄像机应该怎么移动。
常用的镜头运动指令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的摄影术语。
1. 推拉镜头 (Zoom in / Zoom out / Dolly in / Dolly out)
- Zoom in/out (变焦推拉): 这是通过改变镜头焦距实现的,摄像机本身位置不变。 “Zoom in”是拉近,突出某个细节;“Zoom out”是拉远,展示更广阔的环境。
- Dolly in/out (移动推拉): 这是把摄像机放在一个可移动的轨道车(Dolly)上,物理地靠近或远离主体。 这种方式更有空间感,感觉就像观众自己在走近或离开。
怎么用:
直接在描述里加上这些词,并且可以加上速度修饰,比如“slowly zoom in”(缓慢拉近)。
-
例子4 (Zoom):
A detective looking at a clue board, slowly zoom in on a single photograph pinned to the board.(一个侦探看着线索板,镜头缓慢拉近到板上钉着的一张照片上。) -
例子5 (Dolly):
A child standing at the end of a long, dark hallway. The camera slowly dollies in towards the child, increasing the sense of tension.(一个孩子站在长长的黑暗走廊尽头,摄像机慢慢向他推近,增加紧张感。)
2. 平摇镜头 (Pan left / Pan right)
Pan是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在水平方向上向左或向右转动。 就像你站在原地,头向左或向右看。通常用来跟随移动的物体,或者展示一个宽广的场景。
怎么用:
描述你想展示的范围,然后加上“pan left/right”。
- 例子6:
Wide shot of a beautiful beach at sunset. The camera slowly pans from left to right, revealing a couple walking hand-in-hand along the shore.(日落时分美丽海滩的远景。镜头从左向右缓慢平摇,展现一对情侣正手牵手沿着海岸散步。)
3. 俯仰镜头 (Tilt up / Tilt down)
Tilt和Pan很像,但是垂直方向的运动。摄像机位置不变,镜头向上(Tilt up)或向下(Tilt down)移动。 常用来展示高大的物体,比如从一栋摩天大楼的底部慢慢仰视到顶部。
怎么用:
* 例子7:
The camera starts on a pair of dusty boots, then tilts up to reveal a weary cowboy standing in the desert. (镜头从一双沾满灰尘的靴子开始,然后向上移动,最终显示一个疲惫的牛仔站在沙漠中。)
4. 跟随镜头 (Tracking shot / Follow shot)
这是让摄像机跟随一个移动的主体进行拍摄,让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中。 这种镜头非常有代入感,能让观众感觉自己就在跟着主角一起行动。
怎么用:
明确指出摄像机要“follow”或“track”哪个主体。
- 例子8:
Tracking shot from behind, following a woman in a red coat as she walks through a crowded market.(从背后跟拍,跟随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女人穿过拥挤的市场。)
5. 环绕镜头 (Orbit shot / 360-degree shot)
摄像机围绕着一个静止或缓慢移动的主体做360度环绕拍摄。 这种镜头很有戏剧性,常用来突出主体的中心地位或者展示一个关键时刻。
怎么用:
* 例子9:
A warrior stands on a mountaintop, raising his sword. The camera makes a 360-degree orbit shot around him, showing the epic landscape in the background. (一个战士站在山顶举起他的剑。摄像机围绕他进行360度环绕拍摄,展示背景中史诗般的风景。)
6. 升降镜头 (Crane shot / Pedestal up/down)
摄像机像起重机一样垂直上升或下降。 升起(Crane up)的镜头往往能带来一种宏大的、上帝视角的感觉;下降(Crane down)则可以把观众的视线从一个大环境引向一个具体的细节。
怎么用:
* 例子10:
Crane shot starting low on a single flower and ascending high above, revealing a vast field of flowers stretching to the horizon. (升降镜头从一朵花开始,慢慢升高,最终展现出一片延伸到地平线的广阔花海。)
把这些镜头运动和场景切换组合起来,你就能像导演一样,通过简单的文字指令,让AI生成有逻辑、有节奏、有视觉冲击力的视频。记住,关键在于清晰、具体,把你的想法像写说明书一样写出来。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