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用AI写小说,开头惊艳,但写着写着,人物性格就飘忽不定,前面埋的伏笔后面忘得一干二净,整个故事的逻辑线就像一团乱麻。这感觉很糟糕,就像你给AI一个清晰的起点,它却在半路迷了路。问题不在于AI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给它的“地图”不够好。这张地图,就是我们的提示词。保证故事逻辑的连贯性,关键在于怎么设计和管理这些提示词。
先建立一个“世界观文档”
在我们动笔(或者说动提示词)之前,最重要的一步,不是马上让AI开始写第一章。而是先建立一个核心设定文档,或者叫“故事圣经”(Story Bible)。 这个文档是整个故事的基石,AI后面所有的创作都要围绕它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把规矩定死了,AI就没那么容易自由发挥到逻辑混乱。
这个文档里要包含什么?
-
核心设定: 这是世界的基础规则。比如,如果你的故事里有魔法,就要明确魔法的来源、消耗、限制等。例如,“在这个世界里,魔法的能量来源于生命力,使用过度会导致施法者身体虚弱甚至死亡”。 这个规则一旦定下,后面主角就不能毫无节制地放火球术。
-
人物小传: 把主要角色的信息列表化。
- 姓名/年龄/外貌: 基本信息,防止AI写着写着把主角名字都搞错了。
- 性格: 不要用“善良”、“勇敢”这种模糊的词。要具体,比如“极度缺乏安全感,对陌生人保持怀疑,但在信任的人面前会很放松”。
- 动机和目标: 角色想做什么?为什么想做?比如,“主角的目标是找到失踪的妹妹,因为他认为是自己的疏忽导致了妹妹的失踪,内心充满愧疚”。这个动机会驱动角色在整个故事里的所有行为。
- 标志性动作或口头禅: 这能让角色更立体。比如,“主角紧张时会不自觉地转动无名指上的戒指”。
-
关键情节和时间线: 把故事的主要节点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 比如,“第一天:主角发现神秘信件;第三天:主角抵达A城市调查;第七天:主角遭遇第一次袭击”。这个时间线能有效避免AI写出时间错乱的情节。
这个文档不用一次性写完,可以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补充。关键在于,每次让AI写新章节前,都要把这个文档的核心内容作为上下文(Context)提供给它。
把任务拆解成小步骤,别指望一步到位
很多人用AI写小说的误区,是给一个笼统的指令,比如“写一个主角复仇的奇幻故事”,然后就指望AI给你一篇完美的小说。这几乎不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无数个小任务,像导演拍电影一样,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推进。
第一步:生成大纲
先让AI根据你的核心设定生成一个故事大纲。提示词可以这样写:
“请根据我提供的世界观和人物小传,生成一个分为三幕的悬疑故事大纲。第一幕应包含主角发现线索和决定调查。第二幕应包含调查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和关键转折。第三幕是高潮和结局。”
AI给出大纲后,你必须亲自审查和修改,确保大的逻辑走向没问题。
第二步:分章节写作
有了大纲,就可以一章一章地写了。每一章的提示词,都应该包含几个固定元素:
* 角色和场景回顾: 简单提醒AI当前场景的人物、地点和状态。“当前场景:主角李明和线人张伟在城南的废弃仓库见面。李明很紧张,因为他怀疑张伟可能已经暴露。”
* 本章任务: 明确告诉AI这一章要发生什么。“任务:写第一章,内容是李明从张伟口中得知一个关键信息——失踪的妹妹最后出现的地方是一家名为‘夜莺’的俱乐部。对话中要体现出李明的怀疑和张伟的恐惧。”
* 上下文关联: 把上一章的结尾和核心设定文档的关键信息喂给AI。 很多AI写作工具都有“记忆”或“上下文”功能,要好好利用。如果没有,就在提示词里手动粘贴关键信息。比如,“请记住,主角的设定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在对话中不应该轻易相信张伟。”
举个例子,写第二章的提示词可能是这样的:
“你是一位悬疑小说家,请继续写第二章。
[核心设定回顾]
* 主角李明:极度缺乏安全感,目标是寻找失踪的妹妹。
* 关键线索:‘夜莺’俱乐部。
[上一章结尾]
* 李明从线人张伟处得知‘夜莺’俱乐部,但对张伟的话半信半疑。
[本章任务]
* 描写李明独自前往‘夜莺’俱乐部进行初步调查的过程。
* 重点描写俱乐部的诡异氛围,以及李明进入俱乐部时的心理活动,要体现出他的警惕和不安。
* 本章结尾,李明在俱乐部吧台发现了一张妹妹留下的字条。
* 请严格遵循以上设定,确保人物行为符合其性格,不要引入新的、未交代的关键设定。”
通过这种“回顾+任务”的模式,AI每一步的创作都被严格限定在你的逻辑框架内,故事就不容易跑偏。
用AI检查AI:建立逻辑校验机制
即便我们做了万全的准备,AI还是可能在细节上犯错。所以,定期的逻辑检查很重要。你可以把AI当成你的编辑助理,让它来帮你检查逻辑漏洞。
比如,在写完几章之后,你可以向AI提问:
“我已经写完了前三章的内容([在此处粘贴前三章内容])。请你扮演一个挑剔的读者,检查以下几点:
1. 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是否存在矛盾?
2. 时间线上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3. 前面埋下的伏笔(例如,张伟提到的‘他们’是谁)是否被遗忘了?
4. 有没有出现与核心设定(例如,魔法使用的代价)相悖的情节?”
AI很擅长这种基于已有文本的分析任务。它可能会发现一些你自己都没注意到的问题,比如“主角在第二章受了重伤,但在第三章开头却能轻松跑酷,这中间缺少了合理的恢复过程”。
不断迭代和修正提示词
最后,要明白提示词工程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你第一次使用的提示词可能效果并不完美。当发现AI生成的内容不符合预期时,不要只是删掉重来,而是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回去修改你的提示词框架。
比如,你发现AI写的对话很平淡,缺少潜台词。那么你可以在提示词里增加更具体的要求:“请在对话中加入潜台词。例如,角色口头上说‘没关系’,但他的行为(比如紧握的拳头)应该暗示他真实的想法。”
总结一下,保证AI故事逻辑连贯的核心,其实是一种项目管理的思维。你不是一个单纯的作者,更像是一个项目经理,你的任务是制定规则(世界观文档)、拆解任务(分章节写作)、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上下文),并持续监督项目进程(逻辑校验)。把AI当成一个能力很强但需要清晰指令的团队成员,而不是一个能读懂你心思的创作伙伴,这样才能真正掌控故事的走向,让逻辑贯穿始终。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