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写出你脑子里想的东西,而不是一堆正确的废话,关键不在于AI本身,而在于你给它的指令。很多人以为AI听不懂话,其实是人没把话说清楚。AI不是你的肚子里的蛔虫,它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你给它的指令越清晰、越具体,它生成的内容就越接近你的预期。
一个清晰的AI写作指令,就像一份给专业人士的工作任务单。想象一下,你请一个设计师给你做海报,你不会只说“给我做张好看的海报”,对吧?你肯定会告诉他,海报的主题是什么,给谁看,要放上哪些文字,你喜欢的风格是怎样的,尺寸多大。和AI沟通也是一个道理。一份有效的指令,通常包含下面几个核心部分。
第一部分:设定一个明确的“角色” (Role)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效果最明显的一步。在你让AI开始写作之前,先告诉它“你是谁”。这就像请演员演戏,你得先告诉他要演的是国王还是士兵。 如果不给AI设定角色,它会用最通用、最中立的身份来回答你,结果就是内容听起来像维基百科,枯燥又缺乏立场。
设定角色能帮助AI迅速锁定合适的语气、词汇和专业深度。 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基金定投的文章。
一个模糊的指令是:
“写一篇关于基金定投的文章。”
AI可能会给你一篇像教科书一样的解释,罗列定义、优点和缺点,非常无聊。
但是,如果你先给它一个角色:
“你是一位个人理财博主,专门为刚工作的年轻人撰写通俗易懂的理财入门文章。你的写作风格风趣幽默,擅长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你看,加上这个角色设定后,AI就知道它的目标读者是“刚工作的年轻人”,写作风格要“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它就不会再用那些生僻的金融术语,而是会找一些年轻人更能感同身受的例子,比如把定投比喻成“给未来的自己存零花钱”。给AI一个身份,能让它的产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人情味。
角色的设定可以非常具体。 比如,“你是一位有10年经验的Python开发专家,擅长数据分析”,这比“你是个程序员”要好得多。 “你是一位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也比“你是个厨师”要精确。你把角色描述得越清晰,AI的表现就越到位。
第二部分:下达一个清晰的“任务” (Task)
任务是指令的核心,也就是你到底想让AI“做什么”。 这里的关键是使用清晰、具体的动词,避免模棱两可。 很多人喜欢用“写一下”、“说一下”这种模糊的词,但AI面对这些词的时候,其实很困惑。
比如,你想让AI帮你分析一段用户反馈。
一个模糊的指令是:
“分析一下这段用户反馈:‘这个APP的电池续航太短了,而且用久了会发烫,但平时的基本功能还可以。’”
AI可能会简单总结说:“用户认为APP耗电且发热,但基本功能尚可。” 这不是分析,只是复述。
一个清晰的指令是:
“请将以下用户反馈,按照‘提到的产品优点’、‘提到的产品缺点’和‘用户提出的改进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提取。请用无序列表的格式输出。”
在这个指令里,“分类提取”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任务动词。AI会准确地把“基本功能还可以”归类到优点,把“电池续航短”和“发烫”归类到缺点。由于你明确要求了任务,AI就不会自己去猜测你的意图。
一些好用的任务动词包括:撰写、总结、提取、比较、翻译、改写、生成、设计等。 直接告诉AI要做什么,能让它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
第三部分:提供充足的“背景信息” (Context)
如果说“角色”和“任务”是指令的骨架,那“背景信息”就是血肉。它能帮助AI更好地理解任务的环境和目的。 背景信息可以包括很多东西,比如文章的目标读者是谁、这篇文章的发布渠道是什么、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达到什么目的等等。
举个例子,你想写一篇关于“在家健身”的社交媒体帖子。
一个缺乏背景信息的指令是:
“写一篇关于在家健身的好处的帖子,500字左右。”
AI可能会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科普文,虽然内容没错,但放在社交媒体上根本没人看。
一个提供了充足背景信息的指令是:
“[角色] 你是一位专业的健身教练,也是一位活跃在小红书上的内容创作者。
[任务] 写一篇关于‘在家健身’的小红书风格的帖子。
[背景信息] 这篇帖子的目标读者是那些经常加班、没时间去健身房的年轻白领。他们对健身有兴趣,但不知道如何开始。帖子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他们迈出第一步,并让他们觉得在家健身是一件轻松、可行的事情。请多用emoji,让语气看起来像朋友在分享经验。”
看到了吗?通过提供“目标读者是年轻白领”、“目的是鼓励他们开始”、“发布在小红书”、“语气像朋友分享”这些背景信息,AI就能生成一篇完全不同风格的内容。它可能会用“打工人续命指南”这样的标题,内容里会提到“每天只需15分钟”、“一张瑜伽垫就能搞定”这些细节,结尾还会加上“赶紧@你的懒人姐妹一起练”这样的话术。这就是背景信息的力量。
第四部分:定义清晰的“结构与格式” (Format)
很多人拿到AI生成的内容后,还要花大量时间重新排版,就是因为在指令里没有定义好输出的格式。 直接告诉AI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构和格式,能帮你省去很多后期的修改工作。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给AI一个大纲。 不要指望AI能凭空变出一个完美的文章结构,你得先把骨架搭好。
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如何克服公开演讲恐惧”的文章。
一个没有结构要求的指令是:
“写一篇关于如何克服公开演讲恐惧的文章。”
AI可能会生成一篇文章,但逻辑结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可能先讲技巧,再讲原因,显得很混乱。
一个定义了清晰结构的指令是:
“请根据以下大纲,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克服公开演讲恐惧’的文章。请严格按照H2和H3标题来组织内容:
H1: 如何克服公开演讲的恐惧心理
H2: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公开演讲
H3: 对未知的恐惧
H3: 害怕被评判
H2: 克服恐惧的实用步骤
H3: 充分准备和反复练习
H3: 调整心态:把演讲看作一次分享
H2: 演讲当天的小技巧
H3: 深呼吸和放松练习”
当你给出这样的大纲后,AI就会像一个填充内容的助理,严格按照你的逻辑框架来写作。 这不仅保证了文章的逻辑清晰,也让最终的产出物非常接近你的预期。
除了大纲,你还可以指定其他的格式,比如“用Markdown格式输出”、“生成一个包含三列(产品、功能、价格)的表格”、“用要点(bullet points)的形式列出关键信息”等等。
第五部分:设定明确的“约束与规则” (Constraints)
约束和规则是给AI画出的边界,告诉它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能有效避免AI生成一些你不想要的内容。
常见的约束包括:
* 字数限制:比如,“总结这段文字,不超过200字。”
* 语气和风格:比如,“用正式、客观的学术语气写作”、“语言风格要简洁明了,不要用复杂的长句”。
*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告诉AI该怎么做的同时,也要告诉它不该怎么做。比如,与其说“不要写得太复杂”,不如说“请用初中生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 直接给出正面指令,效果通常更好。
第六部分:提供一个“范例” (Example)
“Show, don’t tell”(展示,而非告知)这句写作格言,同样适用于给AI下指令。 有时候,你说再多要求,也不如直接给AI一个你想模仿的例子来得有效。这在AI领域被称为“少样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
比如,你想让AI帮你写几句产品广告语,风格要简洁、有力。
一个没有范例的指令是:
“为一款新的降噪耳机写三句广告语,风格要简洁有力。”
AI可能会给你一些很普通的句子,比如“静享纯粹音质”或者“隔绝噪音,聆听世界”。
一个提供了范例的指令是:
“请模仿以下广告语的风格,为一款新的降噪耳机写三句广告语。
范例1(为苹果写的):‘简约,却不简单。’
范例2(为耐克写的):‘Just Do It.’
你的任务是为降噪耳机创作类似的短小、精悍、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
有了这两个范例,AI就能更好地理解你所谓的“简洁有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可能会生成像“世界,静在此刻。”或者“一键,入静。”这样更符合你预期的文案。
把这六个部分组合起来,你就拥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AI写作指令框架。虽然不是每次都需要把所有部分都写全,但当你感觉AI的输出不理想时,可以回头检查一下,是不是在哪个部分说得不够清楚。和AI的沟通,本质上是一场逻辑和表达的游戏,你表达得越精确,它就表现得越聪明。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