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直接开始。
在AI绘画里,调整正向提示词(prompt)的权重和顺序,是控制画面最直接的两种方法。很多人以为把想要的词都丢进去就行,但其实AI并不是这么理解的。它像一个会画画但没什么主见的新人,你得告诉它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以及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更重要。
我们先说权重。
给提示词加权重,就像你跟人说话时,特意加重某个词的语气。比如你说“我要一杯「大杯」的冰美式”,对方就会立刻明白,“大杯”是重点。在AI绘画里,权重就是这个作用。你通过给某个词或短语加上一个数值,来告诉AI:“嘿,这个部分,给我使劲画。”
最常见的加权重方法,是用括号和冒号。在Stable Diffusion的WebUI(比如AUTOMATIC1111)里,格式是 (关键词:数值)。这个数值,大于1就是加强,小于1就是减弱。比如 (red car:1.3),意思就是让“红色的车”这个概念在画面里的重要性提升30%。结果通常是,车的红色会更鲜艳,或者车在构图中的占比会更大。如果数值是 (red car:0.8),那就是减弱20%,车的红色可能会变得不那么饱和,甚至有点褪色。
我做过一个测试,用的是“a girl with long hair”这个提示词。生成的图片很正常,就是一个长发女孩。然后我改成“(long hair:1.5), a girl”,头发立刻就变得夸张起来,不仅长,而且发量惊人,几乎成了画面的主角。这就是权重在起作用,它直接命令AI把计算资源更多地分配给“long hair”这个概念。
还有一种简化的语法,就是用括号。一层 () 约等于乘以1.1倍权重,两层 (()) 就是1.1乘以1.1,等于1.21倍。反过来,用方括号 [] 就是减弱,一层 [] 约等于除以1.1(乘以0.9)。这种方法写起来快,但不如带数值的精确。比如 ((red car)) 的效果就约等于 (red car:1.21)。
但是,权重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你把一个权重加得太高,比如 (red car:2.0),画面很可能会“崩掉”。AI会过度解读这个指令,导致颜色溢出、形态扭曲,或者整个画面只剩下一团无法名状的红色。这就像你对一个画师吼:“把红色给我画爆!”结果他可能直接把一整罐红色颜料泼在画布上。所以,权重的调整通常是微调,从1.1开始,一点点加,直到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说完权重,我们再聊聊顺序。
提示词的顺序,决定了AI绘画的构图和主体。AI在解析你的提示词时,是从前到后依次处理的。排在最前面的词,通常会被AI当作画面的“地基”,也就是最核心的主体。
举个很经典的例子:“a cat on a mat”和“a mat under a cat”。从人的语言逻辑上讲,这两句话描述的是同一个场景。但对AI来说,第一句的主体是“cat”(猫),它会先构建一只猫的形象,然后再考虑垫子。第二句的主体是“mat”(垫子),它会先画一个垫子,再把猫放上去。最终生成的图片,虽然内容相似,但在构图上会有微妙的差别。前者的画面重心可能更偏向猫,猫的细节会更丰富;后者则可能垫子的展现更完整,猫只是上面的一个元素。
这种现象在生成复杂场景时尤其明显。比如,“a knight fighting a dragon in a castle”。AI会先处理“knight”(骑士),所以骑士大概率会是画面的主角,位于视觉中心。龙和城堡是作为背景和互动对象出现的。但如果你写成“a castle with a dragon fighting a knight”,那城堡就成了画面的基础,龙和骑士的战斗可能只是城堡远景里的一个事件,甚至会变得很小。
顺序的重要性,源于AI模型(特别是Transformer架构)的注意力机制。它在生成图像的每一步,都会回顾之前的文本内容,但最开始的词汇会为整个生成过程定下基调。所以,一个好的习惯是,把最重要的元素,比如主体人物、核心场景,放在提示词的最前面。细节描述、风格限定、光照效果这些,可以往后放。
那么,当权重和顺序一起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简单来说,顺序决定“先画谁”,权重决定“谁更重要”。权重是比顺序更强力的一个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覆盖顺序带来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假设我的提示词是:“a beautiful princess, in a dark forest, holding a magic sword”。
按照顺序,公主是绝对的主体。AI会先画一个公主,然后把她放在一个黑暗森林里,最后给她一把剑。
现在,我加上权重,把提示词改成:“a beautiful princess, in a (dark forest:1.4), holding a magic sword”。
虽然“dark forest”在后面,但我给了它1.4的高权重。这时候,AI在处理到“dark forest”时,就会得到一个强烈的指令。结果是,森林的存在感会大大增强。树木可能会变得更密集、更扭曲,阴影会更重,甚至会侵占公主所在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压迫感。公主依然是主体,但她和环境的互动关系被权重改变了。
如果我们再极端一点,把顺序和权重都改了:“(dark forest:1.4), a beautiful princess, holding a magic sword”。
现在,“dark forest”既在最前面,又有高权重。AI会先全力构建一个黑暗、压抑的森林,这个森林本身就成了画面的主角。然后,再把一个美丽的公主“放”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公主很可能在构图上变小,被巨大的树木和阴影包围,成为场景的附属品,用来衬托森林的氛围。
所以,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操作流程:
1. 先用顺序确定主体和构图。 把你最想画的核心内容放在最前面。比如,你想画一个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那就把“a cyberpunk city”写在开头。
2. 再用权重微调元素强度。 如果你发现生成的城市里,霓虹灯不够亮,可以改成“a cyberpunk city with (glowing neon signs:1.3)”。如果觉得天空的雨太大,可以加上“(heavy rain:0.7)”来减弱雨的效果。
3. 结合使用,达到精确控制。 顺序用来搭建骨架,权重用来调整肌肉。先用词语的先后顺序把画面结构定下来,再用权重去强调或削弱你想改变的细节。
总的来说,把权重和顺序理解成你和AI沟通时的“语法和语气”就行了。顺序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告诉AI这句话的主谓宾是什么。权重则是你的语气,通过加重或放轻,来告诉AI你的情感和强调的重点。熟练掌握这两者,基本上就能让AI更听话地画出你脑子里的画面。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