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有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降低AI率的提示词来让文章更具人类原创性?

有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降低AI率的提示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答案是:有,但也没有。

这么说可能有点绕,但事实就是这样。不存在一个万能的、复制粘贴进去就能保证100%不被检测出来的“神仙提示词”。 AI检测工具一直在升级,它们分析的不是某个关键词,而是文本的整体模式,比如用词的概率分布、句子结构的复杂度等等。 所以,想单靠一个提示词就一劳永逸,基本不可能。

但是,确实有一整套方法和一些具体的提示词,能从根本上改变AI生成内容的“机器味”,让它无限接近人类的原创写作。这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是找一个简单的作弊码。

为什么AI写的文章有“机器味”?

要解决问题,得先知道问题出在哪。AI检测工具之所以能识别出AI写的内容,是因为AI写作有几个典型特征:

  • 用词过于标准和中性:AI倾向于使用最常见、最不会出错的词。 比如它会说“此外”、“然而”、“总而言之”,这些词没错,但人类写作时会用更口语化的“而且”、“但是”、“所以说”。
  • 句子结构单一:AI生成的句子长度和结构往往很均匀,读起来很平,缺少节奏感。 人类写作时,长短句会结合使用,表达更有力。
  • 逻辑过于完美:AI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通常是“总-分-总”结构,段落之间过渡得天衣无缝。 但人不是这样思考的,人的思路会有跳跃,会突然插入一个想法或例子。
  • 缺少个人情感和经验:AI没有个人经历,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和分享具体的个人故事。 它的内容是基于数据的整合,所以听起来总是客观、疏离。

理解了这些,我们的目标就清晰了:通过提示词,破坏掉这些固有的“AI模式”。

直接能用的提示词模板与核心思路

下面我会提供一些可以直接套用的提示词结构和例子。但使用时一定要明白,核心不是照抄,而是理解背后的逻辑,然后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去调整。

1. 注入“人设”和“口吻”——让AI不再是中立的机器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步。不要让AI用默认的“AI口吻”写作,而是给它一个具体的角色。

基础提示词结构:
“你现在扮演一个[角色],你的写作风格是[风格描述]。请以这个身份和风格,就[主题]写一篇文章。”

具体例子:

  • 设定专业人士角色:“你现在扮演一位有10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你的写作风格直接、简洁,喜欢用具体的技术案例来解释问题,偶尔会用一些程序员才懂的黑话。请以这个身份,写一篇关于‘为什么说代码的可读性比性能更重要’的文章。”
  • 设定生活化角色:“你现在是一位刚带孩子从泰国旅行回来的妈妈,你的写作风格非常口语化,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会分享很多旅行中的趣事和踩过的坑,语言风趣幽默。请以这个身份,写一篇清迈亲子游的攻略。”
  • 模仿特定风格: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作者或者文章,可以直接把它作为范本。 “请分析这篇文章[附上文章链接或文本]的写作风格,包括它的语气、句式结构、常用词汇和段落组织方式。然后,模仿这种风格,写一篇关于[你的主题]的文章。”

为什么这样做有效?
因为设定了具体的角色后,AI就会跳出它那个庞大但中立的数据库,去模仿特定人群的语言习惯,这自然会打破它原本的写作模式。

2. 破坏句子和段落的“完美结构”——增加文章的“呼吸感”

AI喜欢写结构工整的句子和段落,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乱”一点。

基础提示词结构:
“在写作时,请注意以下几点来调整你的句子和段落结构:
1. 交替使用长短句,避免所有句子长度都差不多。可以有一些只有几个字的短句来强调观点。
2. 段落长度也要有变化,可以有很长的段落,也可以只有一句话的段落。
3. 不要总是用‘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连接词,多用一些更自然的过渡,比如‘但是’、‘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具体例子:
“请改写以下段落,要求打散长句,混合使用简单句和复合句。段落之间可以不用那么连贯,模仿人类思考时那种略带跳跃的感觉。”

为什么这样做有效?
这种对文本“形式”的直接要求,学术上称之为增加文本的“爆发性”(Burstiness)。 人类写作的句子和段落长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有高有低,而AI的则相对平缓。通过指令强制增加这种不均匀性,能显著降低AI率。

3. 禁止使用“AI高频词”——逼它走出舒适区

很多词汇和短语,AI用得太多,已经成了它的“口头禅”。 比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值得注意的是”、“总而言之”等等。我们需要明确禁止它使用这些词。

基础提示词结构:
“在接下来的写作中,严格禁止使用以下词语和短语:[列出你不想看到的词,比如‘此外’、‘然而’、‘综上所述’、‘深入探讨’等等]。请用更简单、更直接的表达方式来替换它们。”

具体例子:
“请重写这段话,但不能使用‘促进了’、‘推动了’、‘表明了’这类学术套话。请用更具体的动词和描述来展现实际发生的事情。例如,不要说‘数字化转型推动了制造业升级’,而是描述‘智能工厂如何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数据,驱动生产线变得更灵活’。”

为什么这样做有效?
这能有效提高文本的“困惑度”(Perplexity),也就是让文本变得更不可预测。 AI检测工具的一个原理就是判断文本的可预测性,越是套路化、可预测性高的内容,AI率就越高。 通过禁用高频词,我们强迫AI去寻找不那么常见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加了文本的复杂度和不可预测性。

4. 注入真实经验和主观视角——这是AI的绝对短板

AI没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这是它最难模仿的部分。 我们的提示词应该引导它,甚至直接“喂”给它一些个人化的素材。

基础提示词结构:
“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个人化的元素。比如,你可以:
1. 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
2. 在解释一个概念时,虚构一个简短的个人故事或具体案例。
3. 加入一些主观的观点或感受,比如‘我个人认为…’或者‘最让我头疼的一点是…’。”

具体例子:
“写一篇关于远程工作的文章。在文章中,请加入一个虚构的例子:一个名叫‘小张’的程序员,他是如何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通过建立固定的工作流程和休息时间,最终找到远程工作节奏的。要描述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他早上是如何通过一个‘通勤仪式’(比如出门散步15分钟)来切换工作状态的。”

为什么这样做有效?
真实、具体的细节是AI最难凭空捏造的。 即使是虚构的例子,只要细节足够具体,就能极大地增加文章的原创性和人情味,这是任何AI检测工具都难以识别的。

一个综合应用的“超级提示词”框架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可以直接操作的框架。当你需要生成一篇文章时,可以尝试用下面的结构来组织你的提示词:

[角色设定]
你是一位[你的目标角色],拥有[相关背景和经验]。你的写作风格[风格描述,如:口语化、风趣、严肃、简洁等]。

[写作任务]
请就主题“[你的主题]”,写一篇[字数要求]左右的文章。

[风格与结构要求]
* 视角:请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
* 句子:句子要长短结合,多用短句。避免复杂的从句堆砌。
* 段落:段落长短不一,不要拘泥于固定的结构。
* 过渡:避免使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总而言之”这类生硬的连接词。
* 禁用词:全文禁止出现“[列出AI常用词]”等词汇。

[内容要求]
* 加入个人故事:在文章中至少包含一个[具体要求的个人故事或案例]。
* 表达主观观点:在至少两个地方,明确表达你的个人看法或感受。
* 提供具体细节:在解释关键概念时,不要只说理论,要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例子。

记住,即使有了这样的提示词,AI生成的内容也只能算是一个高质量的初稿。 最关键的最后一步,永远是你自己的审查和修改。 通读全文,把那些读起来别扭、感觉不像人话的地方,用你自己的方式改写一遍。这个过程,才是真正赋予文章灵魂的步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有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降低AI率的提示词来让文章更具人类原创性?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