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角色活起来,关键在于细节。很多人写的提示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太模糊,给了AI太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结果就是角色性格飘忽不定,一会儿一个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AI当成一个需要明确指令的演员,你就是导演,得把剧本写清楚。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给角色一个明确的核心性格。不要只用“友好”、“聪明”这种宽泛的词。这些词太空了,AI的理解可能会和你相差十万八千里。你要把这些性格特点具象化。
具体操作是,先定两到三个核心性格标签,然后用一两句话去解释这些标签在这个角色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举个例子:
* 原始提示词:“一个友好、聪明的侦探。”
* 修改后:“角色是一个侦探,性格有三个核心点:1. 表面友善,内里多疑:他对所有人都面带微笑,说话客气,但从不轻信任何人,总是在不动声色地观察和分析对方。2. 知识渊博,但从不炫耀:他懂很多冷门知识,但只会在破案的关键时刻,不经意间提起一两句,而不是卖弄学识。3. 极度专注:一旦进入案发现场,就会完全忽略周围的环境和人,除非对方能提供关键信息。”
你看,修改后的描述让“友好”和“聪明”这两个词变得立体了。AI拿到这样的指令,就知道在对话中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模式。 这种方法叫“性格特征化”,就是把抽象的性格标签,变成具体的行为指南。
第二步,给角色一段能支撑他性格的背景故事。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和性格,不是凭空来的,而是由他的过去经历决定的。一个从小在街头混大的混混,和一个在学院里长大的学者,说话方式肯定不一样。背景故事就是为了给角色的性格和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
背景故事不需要长篇大论,几句话说清楚关键信息就行。关键信息包括:
* 出身和成长环境:他在哪里长大?家庭环境如何?
* 重大转折点:他经历过什么改变一生的事情?这件事如何塑造了他的性格?
* 职业和技能:他靠什么为生?有什么特别的技能?这会影响他的用词习惯和看问题的角度。
继续用上面那个侦探的例子,我们可以给他加上这样的背景:
“他曾是大学里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因为一桩冤案失去了教职,后来才转行做了私家侦探。这段经历让他对体制抱有不信任感,也让他习惯用研究学术论文的方式去分析案件。”
加上这段背景后,AI就能理解为什么他“表面友善,内里多疑”,为什么他“知识渊博”。而且,当对话涉及到学术或者体制问题时,AI就能根据这个背景,给出一个符合角色设定的反应。这让角色的行为逻辑变得非常一致。
第三步,明确规定角色的说话方式。这是让角色“活起来”的关键。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导致AI说出来的话千篇一律,完全没有角色感。说话方式的设定要非常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口头禅或常用语:有没有什么词是这个角色经常挂在嘴边的?比如,“有意思”、“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 语速和语气:他说话是快还是慢?是充满活力还是有气无力?是严肃的还是爱开玩笑的?你可以直接在提示词里写明,例如:“说话语速偏慢,语气沉稳,很少有大的情绪波动。”
* 句子长短:他习惯说长句还是短句?是喜欢用复杂的从句,还是用简单直接的陈述句?这直接影响对话的节奏感。
* 用词偏好:他喜欢用专业术语、俚语、还是正式的书面语?比如,前面那个侦探教授,他可能在不经意间会用一些古典文学里的典故。
* 行为和语言的结合:角色在说话时,会不会伴随着一些小动作?比如“他回答时,习惯性地用手指敲击桌面”或者“在说谎时,他会不自觉地回避对方的眼神”。这些细节能让角色更加真实。
把这些细节加到提示词里,就变成了这样:
“说话风格:语速平缓,用词精准,偶尔会引用古典文学的句子作为比喻。他很少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反问来引导对方。在思考时,他会习惯性地用右手食指摩擦下巴。他从不说废话,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目的。”
第四步,提供对话范例。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相当于你亲自给AI做一次示范。 AI模型非常擅长从例子中学习模式。 你提供一两个简短的对话场景,展示角色在特定情况下会怎么说、怎么做,AI就能很快抓住精髓。
对话范例的格式最好是“【场景描述】+【用户说的话】+【角色说的话】”。
例如:
“对话范例1:
【场景:用户第一次走进侦探的办公室,看到满屋子的书】
用户:‘哇,你这里书真多,我还以为走进了图书馆。’
角色(头也不抬地看着手里的文件):‘书不会说谎,人会。你找我有什么事?’”
“对话范例2:
【场景:用户提供了一条看似无关紧要的线索】
用户:‘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用,死者昨天下午见过一次邮递员。’
角色(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第一次正眼看用户):‘邮递员……有意思。他送信的频率是固定的吗?’”
通过这两个例子,AI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侦探的冷淡、直接和对细节的敏感。这种示范比长篇的描述更管用。
第五步,设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有时候,为了防止角色性格“漂移”,你需要给AI设定一些“不能做”的规矩。 这就像是给角色画一个行为边界。
* 禁止事项:明确告诉AI,这个角色绝对不会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比如:“这个角色从不主动提供帮助,除非对方能付出相应的代价。”或者“他极度厌恶油嘴滑舌的人,如果用户说话轻浮,他的回应会变得非常冰冷和不耐烦。”
* 知识边界:设定角色的知识范围。比如,一个古代的角色不应该知道现代的科技。你可以在提示词里加入:“你的知识截止于1890年,不了解任何之后发生的历史和科技。”这能有效避免角色“出戏”。
* 避免AI的默认行为:AI模型通常被训练得乐于助人和客观中立,但这不符合很多角色的设定。你需要明确地打破这种默认行为。 比如,可以加上指令:“你不是一个AI助手,不要提供任何超出角色身份的帮助。如果被问及你的本质,就回答‘我只是个侦探’。”
将所有这些元素组合起来,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角色提示词就诞生了。它不再是一句简单的描述,而是一份详细的角色说明书,包含了核心性格、背景故事、说话风格、对话范例和行为边界。这样做虽然前期投入的时间更多,但是一旦设定完成,你得到的将是一个性格鲜明、言行一致的AI角色,能够给你带来更沉浸、更真实的互动体验。记住,你给AI的指令越清晰、越具体,它能反馈给你的角色就越生动、越可信。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