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 DeepSeek 听懂人话,并且干活漂亮,关键在于你怎么说。很多人以为提示词(Prompt)是什么高深技术,其实它更像是在跟一个很聪明但没啥社会经验的实习生沟通。你得把话说清楚,给足背景,它才能准确理解你的意图。
核心原则:清晰、具体,不说废话
最常见的问题是指令太模糊。 比如你扔一句“给我写个关于AI的东西”,它只能瞎猜。猜你想要一篇科普文,还是一个故事,或者是技术分析?结果自然不理想。
换个说法试试:“写一篇介绍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短文,大概800字,主要面向对科技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所以语言要简单易懂。”
你看,这个指令就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
* 主题: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篇幅: 800字左右
* 目标读者: 对科技感兴趣的普通人
* 风格要求: 简单易懂
这样一来,DeepSeek 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该做什么、为谁做、怎么做。直接给它一个清晰的目标,远比让它揣测你的心思有效。
给它一个角色,让它入戏
如果你想让输出的内容带有某种特定的风格或专业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赋予它一个角色。 这就像请演员来表演,你得先告诉他要演谁。
比如,你想让它帮你分析一份财报,可以这样说:
“你现在是一位有10年经验的金融分析师,请分析这份财报,指出其中潜在的风险和机会。语言要专业、客观,重点关注现金流和负债情况。”
如果你想写一篇吸引人的社交媒体帖子,可以换个角色:
“你是一位资深的社交媒体运营专家,请为一款新上市的无线耳机写一段推广文案。风格要活泼、有网感,能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最后加上三个相关的热门标签。”
设定角色能快速框定它的知识范围和语言风格,让生成的内容更符合你的预期。
把复杂任务拆解成小步骤
面对一个复杂的大任务,别指望用一个提示词就搞定。 人类自己也需要分步骤思考,AI同样如此。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几个清晰的小步骤,不仅能让AI更好地理解,还能提高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假设你想用 DeepSeek 帮你策划一次周末的城市漫步摄影活动,可以这样一步步来:
- 第一步,头脑风暴: “为一次以‘老城区的光影’为主题的城市漫步摄影活动,提供5个适合拍照的地点建议。每个地点请简单说明理由。”
- 第二步,细化路线: “根据上面提到的5个地点,设计一条合理的步行路线,确保路线顺畅,并估算每个地点之间的步行时间。”
- 第三步,准备清单: “为这次摄影活动,列出一份详细的准备物品清单,包括摄影器材和个人物品。”
- 第四步,生成通知: “根据以上信息,写一则活动通知,发布到摄影爱好者社群。通知需要包括主题、时间、集合地点、路线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种方式,你主导了整个思考过程,每一步都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最终的结果自然会更完整、更靠谱。
明确你想要的格式
如果你对输出结果的格式有特定要求,一定要提前说清楚。 它可以输出纯文本、Markdown、JSON、代码块等多种格式。直接告诉它你想要什么,能省去大量后期修改的时间。
- 要点列表: “请用无序列表的形式,总结一下远程工作的三个主要优点。”
- 表格: “请用Markdown表格对比一下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的主要区别,至少包括处理器、摄像头和屏幕三个方面。”
- JSON格式: “请生成一个JSON对象,包含一个用户的信息,字段需要有name(字符串)、age(数字)和isVip(布尔值)。”
直接指定格式,输出的内容就会结构清晰,方便你直接复制使用。
提供背景信息和上下文
AI没有你的人生经历和项目背景,你认为的“常识”,对它来说可能是完全陌生的信息。 所以,在提问时,尽量提供充足的背景信息(Context)。
一个不好的例子:“总结一下会议内容。”
它不知道是什么会议,谁参加了,讨论了什么。
一个好的例子:“你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这里有一份关于‘天狼星’项目第二季度复盘会的会议纪要([粘贴纪要内容])。请根据这份纪要,为我总结出三个关键决策和两个待办事项,并明确每个待办事项的负责人。”
提供了上下文,它的回答才能有的放矢。
迭代和追问,不断优化
很少有人能一次就写出完美的提示词。通常都需要经过几次调整和追问,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如果第一次的输出不理想,不要放弃,试着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然后调整你的提示词。
- 如果回答太宽泛: 可能是你的问题不够具体。试着缩小范围。
- 追问示例: “刚才的回答太笼统了。请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这个方面,再详细说明一下。”
- 如果回答不准确: 可能是它理解有误或信息不足。试着提供更多背景或纠正它的错误。
- 追问示例: “你提到的第二点不正确。我们项目的目标用户是大学生,而不是白领。请基于这个前提重新回答。”
- 如果风格不对: 直接告诉它你想要的风格。
- 追问示例: “这个文案太平淡了。能不能写得更有趣、更口语化一些?”
把和AI的对话看作是一个持续沟通和优化的过程,你会发现它的能力远超你的想象。
一些需要注意的“坑”
- 避免过度指令: 特别是对于像 DeepSeek 这样本身推理能力较强的模型,有时你不需要教它一步步怎么做。 例如,你不需要说“请思考一下,然后列出步骤,最后总结”,直接提出你的核心问题就行,它自己会进行推理。
- 少用或不用示例(Few-shot): 一些文档和实践经验表明,对于某些DeepSeek模型,提供示例(Few-shot Prompting)有时反而会降低性能。 描述清楚你的需求和输出格式,往往比给一堆例子效果更好。
- 避免在一个Prompt里塞太多任务: 一个提示词最好只专注于一件事。 任务太杂,AI容易顾此失彼,导致每个任务都完成得不好。
说到底,用好DeepSeek的关键在于练习和思考。 多尝试,多总结,慢慢你就会找到和它沟通的最有效方式。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