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AI绘画的提示词,本质上就是你得学会怎么跟AI“说话”。它听不懂“感觉”,只认你给的具体指令。所以,别说“给我画个好看的”,得说清楚“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在什么环境里,是什么风格”。
一、基础公式:把话说清楚
一个基础但管用的提示词结构,可以拆分成几个部分:主体 + 细节 + 环境 + 构图与画质。
主体 (Subject): 这是你画面里最核心的东西。 是一只猫,一个男人,还是一座山?先把它说清楚。
- 例子: a cat (一只猫)
细节 (Details): 现在开始给主体加描述。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姿势、穿了什么、有什么情绪?细节越多,AI就越明白你要什么。
- 例子: a sleepy orange cat, wearing a small blue scarf (一只犯困的橘猫,戴着一条蓝色的小围巾)
环境 (Environment): 主体在哪里?是在一个房间里,还是在森林里?周围有什么东西?光线怎么样?
- 例子: in a cozy library, sitting on a stack of old books, warm sun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window (在一个舒适的图书馆里,坐在一堆旧书上,温暖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
构图与画质 (Composition & Quality): 你希望从哪个角度看?是特写还是远景?画面要什么风格?要多清晰?
- 例子: close-up shot, photorealistic, 4K, ultra detailed (特写镜头,写实照片风格,4K分辨率,超多细节)
把这些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很明确的指令了:
* 完整版: a sleepy orange cat, wearing a small blue scarf, in a cozy library, sitting on a stack of old books, warm sun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window, close-up shot, photorealistic, 4K, ultra detailed. (一只犯困的橘猫,戴着一条蓝色的小围巾,在一个舒适的图书馆里,坐在一堆旧书上,温暖的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特写镜头,照片级写实,4K,超高细节。)
你看,这样AI就很难再给你随便画一只猫了。
二、进阶技巧:让画面更专业
当你掌握了基础公式,就可以开始玩点花的,让画面更有“范儿”。
风格和媒介 (Style & Medium): 这是决定画面整体感觉的关键。 你想要油画的感觉,还是动漫的感觉?直接告诉AI。
- 油画: oil painting
- 水彩画: watercolor painting
- 像素艺术: pixel art
- 日本动漫: anime style, Studio Ghibli style (动漫风格,吉卜力工作室风格)
- 某个艺术家的风格: in the style of Van Gogh (梵高风格)
我的经验是: 不要堆砌太多风格词。选1-2个最核心的就行,不然风格会变得混乱。比如,你又要梵高的粗犷笔触,又要吉卜力的清新,AI会很困惑,最后出来的图可能不伦不类。
灯光 (Lighting): 灯光是画面的灵魂,能直接改变氛围。
- 柔和的光: soft light, ambient light
- 电影感的光: cinematic lighting, dramatic lighting
- 黄昏的光: golden hour
- 边缘光 (轮廓光): rim light
- 霓虹灯: neon lighting
举个例子: 我想画一个赛博朋克的雨夜街景。如果只写“a street in the rain at night”,画面可能会很平淡。但如果我加上“neon lighting, cinematic lighting”,那种潮湿地面反射着五彩斑斓灯光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镜头和视角 (Camera & View): 控制构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告诉AI你用的是什么相机和镜头,以及从哪个角度拍。
- 镜头类型:
- 广角: wide-angle lens
- 长焦: telephoto lens
- 鱼眼: fisheye lens
- 视角:
- 从下往上拍 (仰视): low-angle shot, worm’s-eye view
- 从上往下拍 (俯视): high-angle shot, bird’s-eye view
- 特写: close-up
- 大特写: extreme close-up
- 全身像: full-body shot
真实案例: 之前我想画一个很有气势的战士,一开始生成的图总是很普通。后来我加了“low-angle shot”,从下往上看的视角立刻让这个角色显得高大威猛,压迫感十足。
- 镜头类型:
三、高级玩法:权重和负面提示词
这是让你对画面有更精确控制的工具。
权重 (Weighting): 如果你希望某个元素在画面里更突出,可以给它“加权重”。在很多AI绘画工具(比如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里,可以用括号或者特定语法来实现。
- Stable Diffusion 语法: 用
(word:1.2)表示把 “word” 的权重增加20%,用[word]表示降低权重。 - Midjourney 语法: 用
word::2表示 “word” 的权重是默认值的两倍。
怎么用: 比如我想画“一个红苹果和一根香蕉”,但希望苹果是绝对的主角。我就可以写
(red apple:1.4), a banana。这样AI就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苹果上。- Stable Diffusion 语法: 用
负面提示词 (Negative Prompts): 有时候,你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 这时候就用负面提示词,把不希望出现的东西排除掉。
- 常见的负面提示词:
- 画质差: low quality, blurry, jpeg artifacts (低质量,模糊,JPEG噪点)
- 画错的手: extra limbs, extra fingers, deformed hands (多余的肢体,多余的手指,畸形的手)
- 丑陋: ugly, deformed
- 文字和水印: text, watermark, signature
我的经验是: 几乎每次我都会用一套固定的负面提示词来保证基础的画面质量,比如排除掉模糊、低分辨率和水印。然后再根据具体画面,加上一些定制化的负面词。比如画人像时,加上关于手的负面词,可以有效减少画出六指琴魔的概率。
- 常见的负面提示词:
四、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
假设我要创作一幅画,主题是“一个孤独的宇航员在陌生的星球上看日落”。
第一步 (基础构思):
- 主体: An astronaut (一个宇航员)
- 细节: lonely, looking at the sunset (孤独的,看着日落)
- 环境: on an alien planet, strange plants (在一个外星行星上,有奇怪的植物)
- 组合: A lonely astronaut looking at the sunset on an alien planet with strange plants.
第二步 (加入风格和氛围): 我想要科幻电影的感觉,而且光线要美。
- 风格: sci-fi movie poster, digital art (科幻电影海报,数字艺术)
- 灯光: dramatic lighting, golden hour (戏剧性的光照,黄金时刻)
- 组合: A lonely astronaut looking at the sunset on an alien planet with strange plants, dramatic lighting, golden hour, sci-fi movie poster, digital art.
第三步 (确定构图和画质): 我希望画面有纵深感,宇航员是背对着我们的。
- 构图: from behind, wide-angle shot (从背后,广角镜头)
- 画质: ultra realistic, 8k, highly detailed (超级真实,8K,高细节)
- 组合: A lonely astronaut looking at the sunset on an alien planet with strange plants, from behind, wide-angle shot, dramatic lighting, golden hour, sci-fi movie poster, digital art, ultra realistic, 8k, highly detailed.
第四步 (加上负面提示词): 排除掉一些常见问题。
- 负面提示词: blurry, low quality, cartoon, text, watermark (模糊,低质量,卡通,文字,水印)
最终,一个完整且专业的提示词就诞生了。它给了AI非常清晰的指令,大大提高了生成满意作品的可能性。记住,写提示词就像编程,精确、有逻辑,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多尝试,多记录哪些词好用,慢慢你就会有自己的一套“词库”。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