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提示词技巧

和AI打交道,本质上就是一场“猜词游戏”。 AI是那个猜词的人,而你是比划的人。你给出的提示信息越丰富、越清晰,AI就越能猜中你心里的那个“词条”,也就是给你满意的答案。 很多人觉得AI不好用,很多时候问题不出在AI身上,而是出在“比划”上,也就是我们给的提示词(Prompt)不行。

写提示词,其实就是学习怎么跟AI高效沟通。这没什么神秘的,核心原则有两个:一是把话说清楚、说具体;二是在必要的时候,给AI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把指令说得像人话一样清楚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很多人习惯了跟搜索引擎那种关键词式的沟通,直接把这种方式搬过来用在和AI的对话里,效果当然不会好。你得把AI当成一个虽然知识渊博但毫无背景信息的助理。

1. 明确、具体,不说废话

模糊的指令只会得到通用的、没用的回答。 比如,你跟AI说“写点关于气候变化的东西”,它只能给你一些泛泛而谈的内容。 但如果你换个说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观点是说服政府投资可再生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这样AI得到的结果就会精准很多。

同样,指令要直接。没必要跟AI说“请”、“谢谢你”、“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这类客套话,这不会提升结果质量,直接说事就行。

2. 赋予AI一个角色

这是个特别好用的技巧。在你提出要求之前,先告诉AI它现在是什么身份。 不同的角色设定,会直接影响它回答问题的角度、语气和专业深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了解某个法律问题,直接问可能得到的是网络搜索来的大路货。但如果你先说一句:“你现在是一位专业的法律顾问”,然后再提出问题,它给出的解释就会严谨得多,会用更专业的术语和逻辑来组织答案。 再比如,你想让它帮你规划旅行,可以先指定它为“专业的旅行规划师”;想让它帮你写代码,就先让它扮演“资深前端工程师”的角色。

3. 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上下文)

AI知道很多事,但它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 所以,你必须提供与任务相关的背景信息,这叫“上下文”。 没有上下文,AI的回答很可能是飘在天上的。

比如说,你想让AI帮你写一封邮件。如果你只说“帮我写一封催促合作方尽快付款的邮件”,它写出来的内容可能会很生硬。但如果你提供更多上下文,比如:“我们和合作方关系一直不错,这次对方可能是忘了。你帮我写一封催促付款的邮件,语气要客气但坚定,提醒他们合同号是XXX,约定付款日是上周五,金额是XX元。” 这样一来,AI生成的邮件就会贴切得多。

4. 明确你想要的输出格式

如果你对结果的格式有特定要求,一定要提前说清楚。 AI可以生成各种格式的内容,比如列表、表格、JSON、Markdown等等。

例如,你想了解几座世界高峰的信息,可以这样说:“请列出全球最高的五座山峰,并分别罗列它们的名字和海拔。请使用以下格式:(1) 名称:山峰1,海拔:X米”。 这样,你就能直接得到一个结构清晰、方便使用的列表,而不是一段需要自己再去整理的文字。

二、用例子来“教会”AI

有时候,光用语言描述你的要求,AI还是不能完全理解。特别是当你需要一种特定的风格或者比较复杂的输出格式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给它看例子。这种方法叫“少样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

举个例子,你想让AI帮你写一首诗,但你想要一种特定的风格。你可以这样做:
“请模仿以下两首诗的风格,写一首关于夜晚的诗。
例1: ‘太阳温柔地落下,给天空涂上橙色和粉色的颜料,这是夜晚的杰作。’
例2: ‘雨水向叶子低语着秘密,一首大自然温柔的交响曲,抚慰着灵魂。’”

通过这两个例子,AI就能“学习”到你想要的诗歌是什么感觉,而不是凭空猜测。这个方法在需要固定格式的文本,比如写周报、整理会议纪要时,也同样有效。你只需要给出一个你想要的格式范本,AI就会照着做。

三、把复杂任务拆解开

当你面对一个大任务时,不要指望一个提示词就搞定。 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也需要分步骤,AI同样如此。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几个更简单的子任务,效果会好得多。

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某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报告。你可以把这个任务拆分成以下几个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向AI提问:
1. “你是一位行业分析师。请先帮我收集和整理过去五年,[某行业]的关键发展数据。”
2. 拿到数据后,你再继续:“基于以上数据,请分析出三个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并为每个趋势提供2-3个具体案例支持。”
3. 然后:“现在,请预测未来三年这个行业可能会出现的两个新变化。”
4. 最后:“请将以上所有分析内容,整合成一篇大约1500字的行业报告,报告结构要包含引言、趋势分析、未来预测和结论。”

这种“对话式”的、分步骤的指令,能引导AI更深入、更有条理地完成复杂任务,结果的质量远比你一开始就扔给它一个大而空泛的指令要高。

四、引导AI自己思考和提问

更高级一点的技巧,是引导AI自己进行推理,甚至让它反过来向你提问。

1. 思维链(Chain-of-Thought)

对于一些需要逻辑推理的问题,比如数学题或者复杂的逻辑判断,直接让AI给答案,它可能会出错。但是,如果你在指令的末尾加上一句“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AI就会先写出它的推理过程,然后再给出最终答案。 这个过程就像学生在做题时写下解题步骤一样,能大大提高最终答案的准确性。

比如,你可以问:“一个农场有鸡和牛共35头,脚共有94只,鸡和牛各有多少头?请一步一步地解释你的推理过程。” AI会先列出方程,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清晰可见。

2. 让AI向你提问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确定完成一个任务需要哪些信息。这时,你可以让AI来主动问你。 在你的提示词后面加上一句:“如果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需要更多信息,请向我提问。”

这个方法在你不太清楚某个领域的具体细节时特别有用。比如,你想让AI帮你设计一个健身计划,但你不是专家。你可以说:“你是一位专业的健身教练,请帮我制定一个为期四周的减脂健身计划。在开始之前,请问我一些必要的问题,以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样,AI就会反过来问你关于年龄、体重、健身经验、饮食习惯等关键信息,从而制定出更个性化、更靠谱的方案。

总而言之,写好提示词不是什么玄学,而是一门可以通过练习和思考来提升的技能。关键在于清晰地表达你的需求,并且善于利用各种技巧来引导AI,把它当成一个聪明的、可以沟通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只会机械执行命令的机器。多尝试,多迭代,你和AI的合作效率会越来越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提示词技巧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