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的内容,很多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它缺少人情味,读起来感觉机械、僵硬。 这不是AI的问题,是我们没给对指令。AI就像一个能力很强但没啥经验的新人,你得告诉他具体怎么做,而不是让他自己猜。直接对它说“写得像个人”,基本没用,太空泛了。
想让AI生成的内容语言风格更自然,核心就一条:把指令(Prompt)写得极其具体。具体到什么程度?就像你在给一个真人作者提需求,会告诉他你的读者是谁,你想要什么感觉,甚至会给他个范文让他参考。
第一步:先给AI一个明确的“角色”和“场景”
不要直接让AI开始写作,先给他一个身份。因为不同的身份,说话的语气、风格、用词都会完全不同。
-
设定角色: 你可以让他扮演一个“有10年经验的科技博主”、“一个喜欢讲故事的导游”或者“一个正在和朋友吐槽的年轻人”。 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可以这样开头:
> “你现在是一个很懂时间管理的朋友,说话直接、不讲废话。接下来,你要写一篇博客,告诉那些总是拖延的朋友怎么才能把事情搞定。” -
设定场景和背景: 交代清楚这篇文章是用在哪里的,给谁看的。 读者是行业专家还是刚入门的小白?文章是发在严肃的行业论坛,还是轻松的社交媒体上?这些背景信息能帮AI更好地把握分寸。 例如:
> “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大学生,他们对这个话题完全不了解,所以语言一定要简单、有趣,多用他们能听懂的例子。”
第二步:用具体、简单的词定义“语气”和“风格”
“友好”、“专业”这类词太模糊了,AI很难准确理解。你需要把这些形容词拆解成更具体的行为指令。
- 用短句和简单的词: 明确告诉AI,“用简单的词,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把复杂的想法拆分成短句子,一句话只说一件事”。 这样能有效避免那些又长又绕的句子。
- 允许不那么“完美”: 人说话不会总是严格遵守语法规则。你可以告诉AI:“可以适当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甚至可以以‘而且’、‘但是’开头”、“句子长短要错开,别都用一个节奏”。 这能打破AI生成内容那种过于规整、死板的句式。
- 提供风格范例: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把你喜欢的文章片段发给AI,然后说:“就按照这种感觉写。注意看,它的句子很短,喜欢用问句,而且没什么废话。” AI的学习能力很强,能很快模仿你给的样本。
第三步:给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清晰规则
就像给员工设定KPI一样,你也需要给AI明确的“行为准则”。这能极大地避免它跑偏,或者用上那些我们一听就烦的“AI味”词汇。
- 建立“禁用词列表”: AI很喜欢用一些听起来很高级但实际上很空洞的词,比如“值得注意的是”、“总而言之”、“此外”这类生硬的过渡词。 你可以在指令里明确写上:“严格禁止使用‘首先、其次、最后’这类列表式的词语”、“不要用‘综上所述’做结尾”。 直接告诉它用更自然的词来替代,比如用“不过”、“所以”、“还有就是”这类词。
- 多用主动语态: AI写的句子经常是被动语态,显得很客观,但也很疏远。 你可以加一条指令:“全文多用主动句,比如把‘这个问题被我们解决了’改成‘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样文字会更有力、更直接。
- 要求加入个人元素: 人类写作的特点是会融入个人经验和情感。 虽然AI没有真实情感,但你可以让它模拟。比如:“在文章里加一个你自己的(假的)小故事或者个人感受”、“在解释一个概念时,用一个生活中的比喻”。这能让内容显得更真实、更有温度。
第四步:通过追问和迭代不断优化
很少有一次就能生成完美内容的情况。把和AI的沟通看作是一场对话,第一版内容出来后,你需要根据结果给出具体的反馈,然后不断调整。
- 反馈要具体,不要模糊: 如果觉得第一版内容太正式,不要只说“太正式了”,而是要说:“这段话读起来像说明书,能不能改得更口语化一点?把长句子都拆开,用一些‘你’、‘我’这样的人称代词。”
- 分步完成,而不是一步到位: 对于复杂的写作任务,可以先让AI生成一个大纲。你确认大纲没问题后,再让他根据每一条大纲去写具体内容。写完一段,你修改和确认一段,这样能确保最终结果不会偏离你的预期。
- 把修改过的版本再喂给它: 当你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人工修改后,可以把你的版本发回给它,然后说:“这是我修改后的版本,学习一下我的修改思路和语言风格,然后用这种风格继续写下面的部分。”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训练方法。
总的来说,去除“AI味”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你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和风格,通过一套清晰、具体的规则传授给AI的过程。你给的指令越细致、越像一个真正的“人”在沟通,它生成的内容就越有可能摆脱那种一眼就能被识破的机器感。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