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如何使用AI绘画风格描述词来模仿特定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风格?

想让AI模仿特定艺术家的风格,直接用艺术家的名字当然是最简单的办法。比如输入“一只猫,文森特·梵高风格”,AI基本都能给你一张充满旋转笔触和明亮色彩的图。 这是因为模型在训练时,看过无数被标记为“梵高”的画作。所以,它知道梵高大概是个什么样子。同样,你想模仿一个艺术流派,比如印象派,也可以直接用“一条繁忙的城市街道,印象派风格”。 AI会试着捕捉那种模糊的光影和瞬间的感觉。

但是,只靠名字有时会得到很俗套或者说“样本化”的结果。你想想,提到梵高,AI首先想到的就是《星夜》,提到萨尔瓦多·达利,可能就是融化的时钟。 如果你想让模仿更到位,更有控制力,就需要把一种风格拆解成具体的元素,然后用更精确的描述词告诉AI。这就像点菜,直接说“来个好吃的”,和说“来一份七分熟、加黑胡椒酱的牛排”,得到的结果肯定不一样。

拆解一种风格,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绘画媒介。这位艺术家是用什么画画的?油画、水彩、版画还是素描?这些都可以变成关键词。比如,“oil painting”(油画)、“watercolor sketch”(水彩速写)、“charcoal drawing”(炭笔素描),或者日本浮世绘用的“ukiyo-e woodblock print”(浮世绘木版画)。材质本身就决定了画面的质感。比如“oil on canvas”(布面油画)这个词,AI会倾向于生成有画布纹理的厚重感。

其次是笔触和线条。这是风格的核心。梵高的笔触是厚重、堆叠的,对应的关键词是“impasto”(厚涂法)或者“thick, swirling brushstrokes”(粗重、旋转的笔触)。 而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阿尔丰斯·慕夏的线条则是流畅、精致的,你可以用“elegant, delicate line work”(优雅、精致的线条)。如果你要模仿丢勒的版画,那“cross-hatching”(交叉排线)就是个很关键的词。AI对这些词的理解,比单纯一个艺术家名字要具体得多。

然后是色彩。色彩决定了画面的情绪。野兽派(Fauvism)的颜色是大胆、鲜艳、不真实的,关键词可以是“vibrant, saturated colors”(鲜活、饱和的色彩)、“bold color palette”(大胆的色板)。 伦勃朗则善于用光影,他的画作色调深沉、充满戏剧性,你可以用“dramatic lighting”(戏剧性光照)、“chiaroscuro”(明暗对照法)和“deep, earthy tones”(深沉的、大地色调)来描述。

再一个是构图和透视。画面是怎么安排的?日本浮世绘通常是平面化的,缺少严格的透视,你可以用“flat perspective”(平面视角)来强调这一点。而未来主义(Futurism)则强调动感和速度,所以“dynamic composition”(动态构图)、“sense of motion”(运动感)就能很好地表达这种风格。

最后是主题和氛围。艺术家喜欢画什么?作品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比如,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就充满了梦境般的怪诞场景,你可以用“dreamlike scene”(梦境般的场景)、“bizarre imagery”(怪诞的图像)来引导AI。

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比如模仿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风格。

第一步,简单粗暴版:“一个女王的肖像,古斯塔夫·克林姆特风格”。
你会得到一张画,很可能有金色的背景和一些装饰图案,能认出是克林姆特的风格,但可能比较普通。

第二步,拆解分析版。我们来分析克林姆特的特点:
* 媒介和材质: 他常用金箔,所以“gold leaf”(金箔)是核心词。
* 线条和图案: 他的画里充满了华丽、复杂的装饰性图案,线条是旋转、流畅的。关键词可以是“intricate patterns”(复杂的图案)、“ornate details”(华丽的细节)、“swirling lines”(旋转的线条)。
* 色彩: 除了金色,他也用很多像宝石一样的颜色,所以是“rich gold and jewel tones”(浓郁的金色和宝石色调)。
* 风格归属: 他的风格属于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这个词也可以加上去。

第三步,组合升级版描述词:“A portrait of a queen, Art Nouveau style, featuring intricate swirling patterns and symbolic motifs, oil painting with heavy use of gold leaf, rich jewel tones, elegant and ornate.”(一幅女王的肖像,新艺术运动风格,以复杂的旋转图案和象征性主题为特色,使用大量金箔的油画,浓郁的宝石色调,优雅而华丽。)
这个描述词给AI的信息量比单纯一个名字大得多,生成的图像在细节和风格的还原度上会好很多。

在实际使用中,还有一些高级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个是风格的融合与权重。你可以把不同艺术家或流派放在一起,比如“a futuristic city in the style of Studio Ghibli and Moebius”(一座未来城市,融合了吉卜力工作室和墨比斯的风格)。结果可能很惊艳,也可能很奇怪,这需要反复尝试。如果你用的AI工具支持权重调整(比如在Stable Diffusion里用括号和冒号),你还可以精确控制不同元素的影响力。 比如“(dramatic lighting:1.3)”就是把“戏剧性光照”这个元素的重要性提升30%,而“(realistic details:0.8)”则是减弱“写实细节”的影响。这种微调能让你像个导演一样控制画面。

另一个是注意模型的偏见。不同的AI模型对艺术家的“理解”不一样。Midjourney可能对某些艺术家的风格渲染得更华丽,而Stable Diffusion通过加载不同的模型(Checkpoint),可以实现更多样化的风格模仿。 所以,在一个模型上不好用的描述词,换一个可能效果就很好。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在世艺术家的模仿。直接使用在世艺术家的名字在很多平台是不被鼓励的,也有道德上的争议,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作品的独特性和商业价值。 很多模型甚至已经主动屏蔽了这些名字。但你完全可以应用上面提到的拆解方法,去学习和模仿他们的风格元素,比如笔触、色彩和构图方式,而不是直接使用他们的名字。这既尊重了原创艺术家,也锻炼了你分析和重构艺术风格的能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如何使用AI绘画风格描述词来模仿特定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风格?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