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直接套用模板来创作视频,想法很好,但现实有点复杂。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提示词,生成出来的东西大概率不是你想要的。因为AI视频生成模型,它不是一台复读机,你输入什么它就精确输出什么。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需要引导和沟通的“虚拟导演”。
不过,确实存在一些可以提高效率的“公式”或者说“框架”。这些框架能帮你理清思路,让AI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下面我会拆解几种常用的提示词框架,从简单到复杂,并且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怎么用。
基础但有效的公式:主体 + 动作 + 场景
这是最简单也最核心的结构,能保证你生成一个基础完整的画面。几乎所有的AI视频工具都能理解这个结构。 我们把它拆开看:
- 主体 (Subject): 你的视频里最主要的角色或物体是什么?描述要具体。别只说“一个男人”,要说“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留着棕色长发的男人”。 细节越多,AI能发挥的空间就越小,结果也就越可控。
- 动作 (Action): 主体在做什么?动作要清晰、单一。因为大部分AI生成的短视频只有几秒钟,复杂的连续动作很难处理好。 比如,“在键盘上快速打字”就比“先喝咖啡然后开始工作”要好得多。
- 场景 (Scene): 主体在什么环境里?提供背景信息很重要。 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赛博朋克城市街道”还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热带海滩”? 场景描述能直接决定视频的整体氛围。
举个例子:
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主体),失重地漂浮着(动作),在一个布满星辰和星云的太空舱外(场景)。
这个基础公式的优点是简单直接,不容易出错,非常适合刚开始接触AI视频生成的新手。但缺点也很明显,生成出来的画面可能会比较平淡,缺乏视觉冲击力。
进阶框架:在基础上增加“导演”视角
如果你想让视频看起来更专业,更有电影感,那就要在基础公式之上,加入更多“导演”才会考虑的元素。 这个进阶的框架可以概括为:主体 + 动作 + 场景 + 镜头语言 + 风格设定。
我们来逐一拆解新增的部分:
- 镜头语言 (Camera Language): 这部分是提升视频质感的关键。 它包括了景别、视角和镜头运动。
- 景别 (Shot Size): 是特写、近景、中景还是远景? 特写(Close-up)可以突出细节和情绪,远景(Wide shot)则适合展现宏大的场面。
- 视角 (Angle): 摄像机从哪个角度拍?是俯拍(High-angle shot)、仰拍(Low-angle shot)还是平视(Eye-level shot)? 仰拍能让主体显得更高大,而俯拍则相反。
- 镜头运动 (Camera Movement): 镜头是固定的(Static shot),还是在移动? 常见的运镜包括平移(Pan)、推拉(Zoom in/out)、跟拍(Tracking shot)和环绕(Orbit)。 清晰的运镜指令能让画面动起来,增加叙事感。
- 风格设定 (Style): 你希望视频呈现出什么样的整体感觉?这包括了画面风格、光线和色调。
- 画面风格 (Visual Style): 是写实电影感(cinematic)、动漫风格(anime)、水墨画(ink wash painting)还是像素艺术(pixel art)? 直接告诉AI你想要的参考风格,比如“宫崎骏梦幻风”。
- 光线 (Lighting): 光线对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 是“清晨柔和的阳光”、“霓虹灯闪烁的夜晚”还是“戏剧性的顶光”?
- 色调 (Color Tone): 视频的主色调是什么?是“温暖的金色调”、“冰冷的蓝色调”还是“高对比度的黑白”?
我们把前面的例子升级一下:
远景(景别),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主体),失重地缓慢漂浮着(动作),在一个布满星辰和遥远星云的太空舱外(场景)。摄像机缓慢向后拉远(镜头运动),仰视角度拍摄(视角)。整体呈现出写实电影感(画面风格),光线来自遥远的蓝色恒星,营造出一种冰冷、孤寂的氛围(光线与色调)。
用了这个进阶框架,你给AI的指令就从“拍个东西”变成了“请用这种方式拍个东西”。最终效果的可控性和质量都会好很多。有数据显示,更具体、更详细的提示词,生成结果与用户预期的符合度更高。
针对特定平台的模板微调
不同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喜欢的内容风格也不一样。比如,抖音和TikTok的内容节奏更快、视觉冲击力更强,而小红书的Vlog则更注重生活感和美学。 因此,在写提示词时,可以加入针对平台的关键词。
抖音/TikTok风格模板示例:
【快切特写】一个年轻女孩,【夸张的变装过程】,从穿着睡衣到换上华丽的晚礼服,背景是【赛博朋克风格的卧室】,【霓虹灯光影闪烁】。配上【强节奏感的鼓点音乐】,视频时长15秒,节奏紧凑。
小红书风格模板示例:
【手持镜头感】,第一人称视角,一只手在制作一杯精致的拿铁咖啡,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形成【温暖的光斑】。桌面是【原木材质】,旁边放着一本翻开的书。画面【色调柔和】,配上【轻快的钢琴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惬意的下午茶氛围】。
一些必须遵守的原则和避开的坑
无论你用哪个模板,都要记住以下几点:
- 语言要简单直接。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模棱两可的词汇。AI不是文学家,它更喜欢清晰的指令。
- 一次只做一个核心动作。 几秒钟的视频塞不下太多信息。一个镜头只专注一件事,效果最好。
- 多用描述性词语。 用“毛茸茸的橙色小猫”代替“猫”,用“阳光穿过树叶缝隙”代替“有光”。 细节决定成败。
- 不断测试和调整。 不要指望一次就能生成完美结果。 把第一次生成的结果当作一个起点,然后根据不满意的地方,逐步修改和增加提示词的细节。
- 别让AI做它不擅长的事。 比如,当前很多模型对精确的数字和复杂的物理交互(比如液体倒入杯子里的精确形态)处理得还不是很好。 描述动作时尽量遵循物理常识。
总而言之,不存在一个能一键生成爆款视频的万能模板。但是,掌握这些结构化的提示词框架,就像是给你的想法画好了一张蓝图。你提供的蓝图越详细、越清晰,AI这个“施工队”才能越准确地建造出你脑海中的那栋建筑。所以,别再只满足于抄别人的作业了,试着用这些框架来构建你自己的创意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