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脑子里有个大概的画面或者想法,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文字告诉 AI。或者干脆就是没灵感,对着输入框发呆。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在你需要连续创作的时候。其实,有一些工具和网站就是专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的。它们能帮你把模糊的想法变得具体,或者直接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点子。下面我把它们分成几类,说说它们分别怎么用。
第一类:直接帮你构建和优化提示词的工具
这类工具最直接,你给它一个核心概念,它帮你扩展成一个结构完整、细节丰富的提示词。这对于刚开始接触 AI 绘画或者写作的人特别有用,因为它能让你快速了解一个好的提示词都包含哪些元素。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AIPRM,这东西其实是一个浏览器插件,主要用在 ChatGPT 上面。 它里面预设了大量针对不同任务的提示词模板,有专门为 Midjourney 生成提示词的,也有帮你写文章、做市场分析的。 你只要选一个合适的模板,然后填上你的关键词就行了。
具体怎么用呢?
- 你在 Chrome 浏览器上装好 AIPRM 插件,然后打开 ChatGPT。
- 你会看到界面上多出来很多选项。在搜索框里输入“Midjourney”,它会筛选出所有和 Midjourney 相关的提示词模板。
- 找一个看起来合适的,比如“Midjourney Prompt Generator”。
- 在下方的输入框里,简单描述你的想法,比如“一个穿着宇航服的猫在月球上看书”。
- 它会立马生成一段或者好几段详细的提示词,里面可能包含了镜头类型、画面风格、灯光效果、颜色搭配甚至具体的相机参数。
比如,你输入的简单想法,它可能会扩展成这样:
“A cat in a detailed astronaut suit, sitting on the lunar surface, reading a glowing book, stars and Earth in the background, cinematic lighting, hyper-realistic, detailed fur, reflections on the helmet visor, style of sci-fi concept art, 8K resolution, --ar 16:9”
你看,它加了“cinematic lighting”(电影感灯光)、“hyper-realistic”(超写实)、“reflections on the helmet visor”(头盔面罩上的反光)这些细节。你自己从零开始想,可能想不到这么全面。
另一个类似功能的工具叫 PromptPerfect。它是一个专门优化提示词的网站。你可以把已经写好的、但效果不太理想的提示词扔进去,它会帮你分析、重组和优化,让 AI 更能理解你的意图。它的好处是,你可以选择优化的目标模型,比如是为 Midjourney 优化还是为 Stable Diffusion 优化,因为不同模型对提示词的理解方式有细微差别。
使用这类工具的核心是,把它当成一个辅助,而不是完全依赖它。它帮你打开思路,让你看到原来一个简单的想法可以从这么多角度去描述。你看多了,自然就学会了。
第二类:看别人作品找灵感的图库网站
有时候,文字描述是苍白的,直接看图最能激发灵感。有很多网站收集了海量的 AI 生成图片,并且把生成这张图的原始提示词也一并展示出来。这就像是开卷考试,你可以直接抄作业,或者在别人作业的基础上修改。
Lexica.art 就是这样一个网站。它主要针对 Stable Diffusion 模型,你可以用关键词搜索图片,比如搜索“cyberpunk city”(赛博朋克城市),然后会看到成千上万张相关的图片。你点开任何一张你喜欢的图片,旁边就会显示完整的提示词,甚至包括了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也就是告诉 AI 你不希望画面中出现什么。
它的好处在于:
- 直观: 你看到好看的图,直接就能拿到生成它的“咒语”。
- 学习成本低: 你不需要懂太多复杂的参数,直接复制、粘贴,然后在 Midjourney 或其他工具里微调就行。比如你觉得原图的色调太冷了,你就可以在提示词里加上“warm color palette”(暖色调)。
- 发现新风格: 浏览的时候,你经常会碰到一些你从没想过的艺术家名字或者风格描述。比如你看到一个词“ghibli style”,试了一下,发现出来的画风很像吉卜力动画。你就学到了一招。
另一个很棒的地方是 Midjourney 自己的社区(Community Feed)。只要你订阅了 Midjourney,就可以进入他们的社区网站,看到所有用户生成的公开图片。 这个社区的好处是,所有图片都是用 Midjourney 生成的,所以提示词的语法和参数都是现成可用的,兼容性最好。 你可以看到现在流行什么样的画风,大家都在用哪些关键词。
使用这类网站有个小技巧:不要只是单纯地复制粘贴。试着去理解提示词的结构。通常一个好的提示词会包含这几个部分:主体 + 细节描述 + 场景/背景 + 风格/艺术家 + 构图/参数。你把几个不同图片的提示词里你喜欢的部分拆出来,重新组合,经常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第三类:分享和讨论提示词的社群
除了看图,和真人交流也是获取灵感的重要方式。有些网站和论坛就是专门给 AI 爱好者们分享和讨论提示词的。
FlowGPT 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社区。 它有点像一个“提示词商店”,用户可以上传自己觉得好用的提示词,给它加上标签和使用说明,其他人可以搜索、使用和评论。 这里不光有绘画的提示词,更多的是针对 ChatGPT 这类语言模型的。比如,有人会分享一个“帮你写小红书文案”的提示词模板,或者一个“模拟面试官”的提示词。
它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的导向性。你不是漫无目的地找灵感,而是带着一个具体的需求去找现成的解决方案。你可以看到别人为了让 AI 扮演一个特定角色或者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是怎么设计对话流程和指令的。
国外的 Reddit 也有很多相关的板块(subreddit),比如 r/PromptEngineering 和 r/StableDiffusion。这些社区里充满了各种实验性的想法和技术讨论。用户会分享他们发现的某个神奇关键词组合,或者讨论某个新模型参数的具体用法。这里的氛围更偏向于技术交流,如果你想深入理解提示词背后的原理,这些地方能学到很多。
第四类:随机组合生成想法的工具
当你脑子一片空白,连个核心概念都没有的时候,就需要一些能给你“从无到有”的点子的工具。这类工具通常很简单,就是帮你做随机组合。
比如 Artbreeder,这个网站有一个功能叫 “Collager”,你可以把几张不相关的图片或者一些关键词扔进去,它会帮你混合、拼接,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觉概念。它更像是一个创意的催化剂,生成的图像不一定能直接用,但可能会给你一个全新的方向。
还有一些更简单的“随机关键词生成器”。你可以在网上搜 “random word generator”,它会随机给你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你试着把这些随机词组合起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比如随机到了“漂浮”、“城堡”、“水晶”,那你就可以试试生成一个“在天空中漂浮的水晶城堡”的画面。这种方式很原始,但对于打破思维定式非常有效。
第五类:把图片反向生成提示词的工具
这一类工具的功能听起来有点神奇:你给它一张图片,它来分析并告诉你生成这张图可能用了什么样的提示词。这在你看到一张不是由 AI 生成的、但你很喜欢的照片或画作时特别有用。
Midjourney V5 版本之后,加入了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叫 “/describe” 命令。 你在 Discord 里输入 /describe,然后上传一张图片,Midjourney 会分析这张图,然后给你生成四个不同风格的、可能描述这张图的提示词。 这些提示词不一定 100% 准确,但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它会帮你识别出图片里的主体、风格、构图和氛围,并把它们转换成 AI 能理解的语言。
举个例子:
你上传一张梵高的《星空》截图。
/describe 功能可能会给你这样的提示词:
- “
a painting of a swirling blue and yellow sky over a small village, in the style of post-impressionism, dynamic brushstrokes, Vincent van Gogh, oil on canvas, iconic artwork --ar 4:3” - “
a dreamy night scene with a crescent moon and a glowing venus, a tall cypress tree in the foreground, expressionist landscape, emotional and turbulent, art history masterpiece --ar 4:3”
你看,它不仅识别出了画作的内容和作者,还给出了“post-impressionism”(后印象派)、“dynamic brushstrokes”(动态的笔触)、“emotional and turbulent”(充满情感和骚动)这些风格和氛围的描述。你就可以用这些提示词去生成类似感觉的图片了。
除了 Midjourney 自带的功能,也有一些独立的网站提供类似的服务,比如 CLIP Interrogator。它的分析会更细致,有时会给出一长串非常具体的艺术家名字和风格流派。
使用这类工具,关键在于理解它是在“猜测”。你需要把它给出的结果当作素材,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修改和精炼。比如它给出的艺术家你不喜欢,那就换一个;它描述的颜色不对,那就改成你想要的。
总的来说,这些工具和网站各有各的用处。没有哪个是“最好”的,只有哪个在特定场景下“最适合你”。
- 当你刚入门,可以用 AIPRM 或 PromptPerfect 这样的构建工具来学习结构。
- 当你想找视觉灵感,就去 Lexica 或者 Midjourney 社区逛逛。
- 当你有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可以去 FlowGPT 这样的社区找方案。
- 当你完全没想法,就用随机生成器或者
/describe功能给自己一个起点。
把这些工具组合起来用,时间长了,你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你看到任何一个画面,脑子里就能自动把它拆解成提示词的各个组成部分。到那个时候,你可能就不再需要这些工具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