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如何使用“去除AI味的指令”,让你的AI文章读起来更自然、更像真人原创?

“AI味”其实就是机器写作的那些毛病:说话过于正式、句子结构单一、翻来覆覆说同样的话,而且没有任何个人感情。 AI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来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所以它倾向于选择最“安全”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结果就是文章读起来像一本没有感情的教科书。 要想去掉这种味道,你就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机器,得把它当成一个需要具体、清晰指令的写作助手。

第一步:给AI一个明确的“角色”

让AI扮演一个角色,是去除机器味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如果你不给它设定身份,它就会用最通用、最中立的“AI”身份来回答你,那股味儿自然就出来了。

你要做的,是把指令从“写一篇关于……”变成“扮演一个……,写一篇关于……”。这个角色越具体越好。

比如,不要只说:
“写一篇关于在家健身的好处的文章。”

这样的指令太宽泛,AI会给你一篇非常标准、充满套话的文章,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家健身……”这种开头,一看就是AI写的。

你应该这样下指令:
“你是一名有10年经验的私人健身教练,请你为那些经常加班、没时间去健身房的上班族写一篇文章。用你和学员聊天的语气,分享几个在家就能做的简单动作,并说说坚持下去会看到什么实际改变。要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健身不是一件难事。”

这个指令里包含了几个关键信息:
* 身份: 10年经验的私人健身教练。这让AI的口吻变得专业且有说服力。
* 目标读者: 经常加班的上班族。这让AI知道文章要写给谁看,内容要有针对性。
* 语气: 和学员聊天的语气,鼓励他们。这就排除了生硬的、说教式的语言。
* 具体内容: 简单动作、实际改变。这让文章内容更具体、更有用。

当你这样设定角色后,AI生成的文章就会更像一个真实的人在分享他的经验和建议。

第二步:用口语化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AI生成的文章往往句子结构很规整,喜欢用长句和复杂的从句,而且经常出现“此外”、“然而”、“综上所述”这类书面语。 这在日常对话里是很少见的。所以,你得明确告诉它,要“说人话”。

你可以在指令里加入这些要求:
* “请用聊天、谈话的语气来写。”
* “多用短句,每句话只说一件事。”
* “可以使用‘而且’、‘但是’、‘所以’这样的词开头,让语气更自然。”
* “避免使用过于正式的连接词,比如‘此外’、‘其次’。”
* “句子长短要错开,不要每一句都差不多长。”

举个例子,假设你想让AI解释一个概念。

传统的AI可能会这样写:
“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创造能够模仿人类智能行为的智能体。它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研究领域。此外,其应用范围也极其广泛。”

这篇文章读起来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太正式了,没有人会这样面对面说话。

现在,我们用新的指令来改造它:
“你来扮演一个科技博主,跟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朋友解释什么是人工智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多用比喻,就像聊天一样。多用短句,偶尔也可以用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来加强语气。避免任何专业术语。”

改造后的内容可能就变成了:
“人工智能?说白了,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会思考。就像你教你的宠物握手,我们教电脑看懂图片、听懂你说的话。它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更像是一种能力。机器学习、自动驾驶……这些都是它的应用。对,就是这么简单。”

你看,后者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通过短句、简单的比喻和直接的语言,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清楚了,而且读起来很轻松。

第三步:加入个人经验和情感

AI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真实的情感,所以它的文章总是感觉很“平”,缺少温度。 这是AI味最核心的来源之一。为了弥补这一点,你需要主动在指令里“注入”情感和经验。

具体可以这样做:
* 要求加入个人故事或案例: “在文章里加入一个你(扮演的角色)自己的小故事,说说你是如何……”
* 明确表达情绪: “用一种有点无奈但又带着点幽默的语气来描述这个情况。”
* 增加感官细节: “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包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表达观点和不确定性: “可以加入一些你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一些不确定的、仍在思考中的问题,让文章看起来更真实。”

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拖延症”的文章。

没有感情的AI版本可能是:
“拖延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模式,其特征是推迟执行任务。这可能导致压力增加和生产力下降。为了克服拖延症,可以采取设定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等策略。”

这就像在读百科全书,正确但无用。

现在,我们给它加入情感和经验的指令:
“你扮演一个曾经被拖延症严重困扰,但现在基本克服了的博主。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经历。开头直接讲一个你因为拖延搞砸事情的具体例子,要写出当时的懊恼和焦虑。然后,分享一个对你最有效的方法,不要讲一堆大道理,就说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语气要真诚,就像在跟一个同样有拖延症的朋友倾诉。”

这样出来的文章,就会充满细节和真实感,因为它不是在“解释”一个概念,而是在“分享”一个故事。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他们能感觉到文字背后的真实情感。

第四步:模仿你的写作风格

如果你想让AI生成的内容和你自己的风格保持一致,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一个“学习样本”。 这在AI指令里叫做“少样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

操作很简单:
先找到一两段你自己写的、最能代表你风格的文字,然后在指令里告诉AI:“请分析以下这段文字的写作风格、语气和用词习惯,然后用同样的风格来写关于[你的主题]的内容。”

例如,你可以这样下指令:

“请分析下面这段文字的风格:
‘我发现,很多人做计划的时候都太贪心了。恨不得一天干完一个星期的活。结果呢?第一天就放弃了。所以,我做计划的原则就一个字:怂。先把目标定到小得不可能完不成,比如一天就读一页书。完成了,再考虑加量。’

现在,请用上面这种简单直接、带点自嘲的风格,写一段关于如何开始理财的建议,目标读者是刚工作的年轻人。”

通过这种方式,AI会学习到你样本里的核心特征,比如:
* 用词偏好: 喜欢用“怂”、“贪心”这类生动的口语词。
* 句子结构: 偏爱短句和设问句。
* 语气: 简单直接,带点自嘲和实在的建议。

这样一来,AI就不再是那个只会说套话的机器,而成了你的“写作分身”。

第五步:后期修改和“破坏”完美

AI追求的是语法正确、逻辑清晰,所以它的文章有时候会“过于完美”。 而真人的写作往往会带有一些“瑕疵”,比如不完整的句子、重复某个词来强调语气,或者突然的思路跳跃。这些“不完美”反而让文章显得更真实。

所以在你拿到AI生成的初稿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破坏性”的修改。
* 简化词汇: 把“利用”改成“用”,把“协助”改成“帮”。
* 打乱节奏: 如果发现连续几段的长度都差不多,可以把其中一段缩短,或者合并两段。
* 加入一些口头禅或语气词: 在句子开头加上“说真的”、“好吧”,或者在句末加上“你懂的”,都能瞬间增加谈话感。

你甚至可以在指令里直接要求AI这样做:
“写完之后,检查一下文章,如果句子结构太规整,就故意打乱一下。可以加一两个只有几个字的短句,或者一个不完整的句子,来模仿真实说话的停顿感。”

通过这些指令和方法,你就能把AI从一个只会写标准答案的机器,调教成一个能懂你心思、会说人话的写作伙伴。关键在于,你要提供足够具体、足够清晰的指令,把脑子里的那个“理想作者”的形象,完整地描述给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如何使用“去除AI味的指令”,让你的AI文章读起来更自然、更像真人原创?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