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写出真正属于你品牌的营销文案,而不是一堆听起来正确却毫无个性的废话,关键在于你怎么跟它“说话”。你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工具,输入“写个广告”就完事。你得把它看成一个需要被精确指导的实习生,虽然聪明,但对你的品牌一无所知。

第一步:喂给AI你的“品牌DNA”
AI开始写作前,它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不认识你的品牌。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给它建立基础认知。你得把构成你品牌核心的东西都喂给它。
提供品牌声音指南 (Brand Voice Guidelines)。
如果你的公司有这东西,直接复制粘贴给AI。这份文件通常会定义品牌的个性,比如“我们是专业且值得信赖的,但从不说教”或者“我们是活泼有趣的,喜欢用年轻人懂的梗”。这些描述就是AI模仿的起点。 你可以这样下指令:
“分析以下品牌声音指南,并记住它。未来我们所有的文案,都必须严格遵守这里面的每一条规则。这是我们的指南:[粘贴你的指南全文]”喂给它“好”文案和“坏”文案的例子。
光有理论还不够,AI需要看实例。把你过去最成功的几篇营销文案,和你认为完全不符合品牌调性的文案都找出来,喂给它。这就像教小孩看图识字,直接、有效。 这样做能帮AI建立一个参照系。
指令可以是这样的:
“学习以下这些‘正面案例’的写作风格、语气和用词。这些是我们想要的文案:
[案例一:粘贴一篇你满意的文案]
[案例二:粘贴另一篇]
现在,再看看这些‘负面案例’,记住,绝对要避免这种风格:
[负面案例一:粘贴一篇你不满意的文案]”
通过这一步,AI不仅仅是知道了一些规则,它开始通过实例“感受”你的品牌调性。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每次有新的代表性文案出炉,都可以用来继续训练它。
第二步:构建一个结构化的指令框架
当你开始让AI写真正的文案时,模糊的指令只会得到模糊的结果。 “写一篇关于我们新产品的社交媒体帖子”,这样的要求等于什么都没说。一个好的指令,应该像一份清晰的工作简报。
一个结构化的指令通常包含这几个核心要素:
角色扮演 (Role-Playing)
在指令的开头,先给AI一个明确的身份。这能立刻激活它数据库里相关的知识和语言模式。 别让它觉得自己只是个AI,让它成为一个专家。
例如:“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直复式反应广告撰稿人,深谙如何用文字直接驱动用户行为。你的写作风格简洁、有力,每一个字都服务于转化目标。”明确任务和格式 (Task & Format)
直接告诉AI它要做什么,以及最终输出的形式。 是博客文章、邮件、还是几句广告语?要求越具体越好。
例如:“任务:为我们的新产品‘智能咖啡机’写三段独立的Facebook广告文案。每段文案不超过100个字,要包含一个明确的行动号召。”定义目标受众 (Target Audience)
你的文案是写给谁看的?是给技术小白看的,还是给行业专家看的?这决定了AI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案例。
例如:“目标受众是25到35岁的都市白领。他们很忙,追求生活品质,但对咖啡机的复杂功能不感兴趣。他们关心的是早上能不能快速喝到一杯好咖啡。”强调核心信息和目标 (Key Message & Goal)
你希望用户看完文案后,记住什么?然后去做什么?
例如:“核心信息:这款咖啡机能让你在1分钟内做出一杯媲美咖啡馆品质的拿铁。写作目标:让用户点击‘了解更多’按钮,访问我们的产品页面。”指定语气和风格 (Tone & Style)
这是确保品牌调性一致性的关键。即使你第一步喂过资料,这里还是要再次强调。
例如:“语气必须是友好、亲切的,就像一个懂咖啡的朋友在给你推荐好东西。风格要直接,多用短句。不要使用任何技术术语。”给出限制和约束 (Constraints)
明确告诉AI什么不能做。这能有效避免它“自由发挥”出一些不符合品牌规范的内容。
例如:“约束条件:禁止使用感叹号。不要提价格。必须包含‘1分钟’和‘咖啡馆品质’这两个关键词。”
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一个完整的指令就成型了。它看起来会很长,但这完全值得。因为你花在写指令上的时间,会数倍地节省在后期修改上的时间。
第三步:利用经典文案框架指导AI
有时候,光有要素还不够,AI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写作公式”。这时候,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文案框架教给它,效果会出奇地好。
AIDA 模型 (Attention, Interest, Desire, Action)
这个模型非常适合用来写广告或者落地页文案。你可以直接命令AI按照这个结构来组织内容。
指令示例:
“请使用AIDA模型来写一段推广文案。
Attention (吸引注意): 用一个问题开头,直接戳中目标用户的痛点。
Interest (引发兴趣): 介绍我们的智能咖啡机是如何解决这个痛点的。
Desire (激发欲望): 描述用户拥有它之后的美好场景,比如每天早上轻松享受一杯完美的拿铁。
Action (促使行动): 用清晰的指令告诉用户下一步该怎么做。”PAS 模型 (Problem, Agitate, Solution)
这个模型在处理用户痛点时特别有效。它先指出问题,然后放大问题的困扰,最后给出解决方案。
指令示例:
“现在,请换用PAS模型重写上面的文案。
Problem (提出问题): 直接点出用户早上想喝好咖啡却没时间的困境。
Agitate (放大问题): 描述这种困境带来的糟糕感受,比如只能喝速溶,或者在上班路上匆忙排队买咖啡。
Solution (提供方案): 展示我们的智能咖啡机是如何干净利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
通过使用这些框架,你等于给了AI一个写作的“骨架”,它只需要往里面填充符合你品牌调性的“血肉”就行了。这能让输出的文案逻辑清晰,说服力更强。
第四步:迭代与优化,把AI变成你的专属写手
别指望第一次就能得到完美的文案。AI的产出需要你不断地反馈和修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AI的再训练。
具体地提出修改意见。
如果AI写得不好,不要只说“不行,重写”。要告诉它哪里不行,以及为什么不行。
比如,如果文案太通用了,你可以说:“这段话听起来太像机器人写的了。把‘本产品采用先进技术’改成更具体、更人性化的描述,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加热系统,所以你不用等很久’。”分析成功的对话,提炼原则。
当你和AI经过几轮磨合,终于得到一篇满意的文案后,不要就这么结束了。让AI自己总结一下这次成功的原因。
你可以这样指令它:“分析我们刚才的整个对话,特别是我的几次修改要求。然后,为我总结出一份‘XX品牌文案写作核心原则’的备忘录,作为我们未来合作的风格指南。”
这个方法能把一次成功的合作,变成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风格模板”。 几次之后,你会发现AI越来越懂你,需要修改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总而言之,让AI写出符合品牌调性的文案,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沟通和管理问题。你需要前期投入时间去“教”它,在过程中清晰地“指导”它,并在事后不断地“反馈”它。把这些步骤做好,AI就能从一个什么都懂一点的“通才”,变成一个真正理解你品牌需求的“专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