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除了简单的同义词替换,AI改写文章的指令有哪些更高级的用法?

很多人一说到用AI改写文章,想到的就是换几个词,把“好”换成“优秀”,把“重要”换成“至关重要”。这当然也算改写,但基本等于没用。这种操作,只会让文章变得生硬,读起来怪怪的,甚至还不如原文。其实,AI改写的指令,能玩出很多花样,远不止换几个同义词这么简单。

1. 改变语气和风格:让文字拥有不同性格

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效果完全不同。AI可以帮你快速切换文字的“性格”。比如,一份严肃的产品说明书,可以直接丢给AI,让它变成一篇轻松幽默的社交媒体帖子。

具体怎么做?

指令要清晰,不能只说“改得有趣一点”。你要给AI一个具体的角色和场景。

例子:
假设原文是:“本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手表,型号为X1,配备了先进的光学心率传感器和多核处理器,能实现全天候健康监测,续航时间长达7天。”

一个糟糕的指令: “帮我把这段话改写得生动有趣。”
AI可能会给你一段很夸张的文字,但可能并不符合你的要求。

一个好的指令: “你现在是一个数码测评博主,风格幽默,喜欢用生活化的例子。请用你的风格,把上面这段关于智能手表X1的介绍,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社交媒体帖子,目标读者是对数码产品感兴趣的年轻人。”

AI可能输出这样的内容:
“打工人举手!是不是感觉身体被掏空?老板,我不是在摸鱼,我是在关心我的心率。最近拿到了新款X1智能手表,简直是手腕上的健康管家。这家伙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它用那个叫什么光学传感器的东西,一天24小时盯着我的心脏,比我妈还关心我。而且最神的是,充一次电能用一个礼拜,对于我这种懒得找充电线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现在每天看一眼步数和心率,都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健康投资,摸鱼都摸得理直气壮了。”

看,这就不只是换词了,而是完全改变了表达方式和沟通对象。 你可以给AI任何你想要的风格,比如“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用安慰病人的口吻解释这个医疗技术”,或者“像一个侦探,用悬疑的笔调描述这个市场趋势”。

2. 调整文章结构:从线性叙述到总分结构

有时候文章内容没问题,但结构很乱,读起来费劲。AI可以帮你快速重组结构,让逻辑更清晰。比如,把一篇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流水账,改成重点先行的总分结构。

具体怎么做?

直接告诉AI你想要的结构。

例子:
假设你写了一篇关于项目复盘的草稿,里面按照时间线记录了从项目启动到结束的所有事情。

指令:
“这是一篇项目复盘的草稿,现在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请帮我把它重新组织成一个‘总-分’结构。
第一部分:用一段话总结整个项目的核心成果和最大的挑战。
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小标题,分别是‘我们做对了什么’、‘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第三部分:在每个小标题下,从原文中提取相关内容,用要点列表(bullet points)的形式呈现。”

这样做,AI就会像一个编辑,帮你把杂乱的信息重新归类整理,文章的可读性会好很多。 你不需要自己手动去复制粘贴,AI能直接完成结构调整。

3. 简化或深化内容:在“人话”和“行话”之间切换

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或者把简单的东西讲深入,都是内容创作中常见的需求。

简化内容:把专业术语翻译成大白话

当你需要向非专业人士解释一个复杂概念时,这个功能很有用。

例子:
原文:“生成对抗网络(GAN)由一个生成器(Generator)和一个判别器(Discriminator)组成。生成器负责凭空创造数据,判别器则负责判断这些数据是真实的还是生成器伪造的。两者通过互相博弈,不断提升各自的能力,最终生成器能创造出以假乱真的数据。”

指令: “你是一个科普作家,请把上面这段关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解释,用一个5年级小学生都能听懂的比喻来重写。”

AI可能输出:
“想象一下,有两个小孩,一个叫小画家(生成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画画,想画出能骗过所有人的假钞。另一个小孩叫小警察(判别器),他的工作就是识别这些钞票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开始,小画家画得很差,小警察一眼就看出来了。但小画家不服气,回去拼命练习,画得越来越真。小警察为了不被骗,也拼命学习各种防伪知识。

就这样,小画家不停地进步,小警察也不停地进步。最后,小画家画出来的假钞,几乎跟真的一模一样,连最厉害的小警察也分不出来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到了非常逼真的‘假数据’。”

深化内容:为简单观点补充论据和细节

反过来,如果你只有一个核心观点,可以让AI帮你扩展,增加细节、例子或数据来支撑它。

指令: “我的核心观点是‘远程工作能提升员工幸福感’。请帮我把这个观点扩展成一个500字左右的段落,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节省通勤时间的角度分析。
2. 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角度举例说明。
3. 引用一些虚拟的数据或研究结果来增强说服力。”

AI会帮你把一个单薄的观点变得有血有肉,看起来更可靠。

4. 转换视角: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人的视角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让AI扮演不同角色,用他们的视角重写文章,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怎么做?

清晰地定义AI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的立场和关心重点。

例子:
原文是一份公司公告,宣布将启用新的绩效考核系统,强调新系统能更科学地评估员工贡献。

一个常规的改写指令: “把这篇公告改写得更人性化一些。”

一个更高级的指令: “请分别扮演两个角色,重写这篇关于新绩效考核系统的公告。
角色一:公司CEO。你需要强调这个系统如何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激励优秀员工,听起来要充满信心和愿景。
角色二:一个在该公司工作了5年的普通员工。你更关心这个系统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和收入会产生什么具体影响,语气可以带有一些疑问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通过这种方式,你不仅能得到不同风格的文案,还能帮你提前预判不同群体对这件事可能会有的反应。这对于做市场分析、用户研究或者内部沟通都很有价值。

5. 跨平台内容重塑:一次生产,多次利用

写好一篇长文章后,可以利用AI快速把它改编成适合不同平台发布的格式。 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和缩写,而是要根据平台的特点进行重塑。

例子:
你有一篇3000字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时间管理”的博客文章。

指令可以这样下:
* 给小红书的指令: “你是一个小红书博主,请把这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改写成一篇图文笔记。要求:用表情符号开头,分成几个小标题,多用清单体和口语化的表达,最后加上一些热门标签,比如#时间管理 #职场干货 #自我提升。”
* 给微博的指令: “把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浓缩成一条140字以内的微博,语言要有冲击力,能引发讨论,最后带一个相关话题。”
* 给视频号的指令: “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改编成一个1分钟短视频的口播稿。要求:开头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中间分三点介绍核心技巧,结尾要有引导互动的句子,比如‘你还有什么时间管理妙招?评论区告诉我’。”

这样一来,你投入一次的写作精力,就能在多个渠道进行传播,而且内容形式都符合对应平台的规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除了简单的同义词替换,AI改写文章的指令有哪些更高级的用法?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