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降低AI率,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改写”或者“换个说法”。但这只是最基础的操作,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让你在AI生成内容的基础上,注入一些机器无法模仿的东西。检测工具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AI写的,主要看它的“写作模式”,比如用词的概率、句子的结构、逻辑的连贯性等等。 AI写的文章通常句子结构单一、用词过于标准和正式,缺少变化的节奏感。
要打破这种模式,关键不在于逐字逐句地修改,而在于从根本上改变文章的“气质”。
一、加入个人经验和真实情感
这是最有效,也是AI最难模仿的一招。AI没有生活经历,没有喜怒哀乐。 所以,在文章里加入你自己的故事、观点和感受,能立刻增加“人味儿”。
具体怎么做?
-
讲个小故事。 比如,你在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不要只是干巴巴地解释定义。可以先讲一个你亲身经历的、跟这个概念有关的小故事。开头可以直接说:“我记得有一次……”或者“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遇到的一个问题……”。 这种叙事口吻是典型的“人类模式”。
-
表达你的真实看法。 AI为了保持客观,通常会避免使用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词语。但人不是。你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比如用“我觉得……”、“我更倾向于……”或者“说实话,我不太同意……”这样的句子。 这样做不仅能降低AI率,还能让你的文章更有个性和说服力。
-
注入情感。 在描述某个事件或结果时,可以加入一些表达情感的词。比如,把“这个产品的发布很成功”改成“我们对产品发布取得的惊人成功感到欣喜若狂”。 后者明显带有个人的情感投入,这是机器很难生成的。
二、打破AI的“标准句式”
AI生成的文本在句子结构上有一些很明显的特征,比如句子长度均匀、结构单一、喜欢用被动语态等。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破坏这些规律,就能有效规避检测。
操作步骤:
-
长短句结合。 通读一遍AI生成的初稿,你会发现很多句子长度都差不多。试着把一些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再把一些复杂的长句拆分成几个简单的短句。 这样一来,文章就有了阅读的节奏感,读起来更自然。例如,AI可能会写:“企业应该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你可以把它改成:“企业应该重视作为发展核心的人才,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来保障人才质量。”
-
多用主动语态。 AI为了显得客观,很喜欢用被动语态,比如“这个问题被认为很重要”。但日常交流中,我们更习惯用主动语态,比如“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 把文章里的被动句都改成主动句,能让语气更直接、更有力。
-
改变开头的套路。 AI写文章很喜欢用一些固定的开头词,比如“首先……”、“其次……”、“总而言之……”。 这些词本身没问题,但如果一篇文章里频繁出现,AI的痕迹就太重了。 试着去掉这些词,或者换成更口语化的表达,比如用“另外”、“还有就是”来代替“此外”。
三、使用更“接地气”的语言
AI学习的是海量的书面语料,所以它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正式,甚至有点掉书袋。 要降低AI率,就要把这些“书面语”转换成更自然的“口头语”。
具体方法:
-
替换掉复杂的词汇。 AI经常使用一些听起来很高级但并不常用的词,比如用“启动”代替“开始”,用“利用”代替“用”。 把这些词换成我们平时说话就会用到的简单词汇,能让文章瞬间变得亲切。
-
多用缩写和非正式表达。 比如,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可以把“do not”写成“don’t”。 在中文写作里,可以多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甚至是一些网络流行语,这也能有效地增加文章的“人味儿”。
-
加入一些口语化的连接词。 AI喜欢用“因此”、“然而”、“综上所述”这类正式的连接词。 我们可以换成“所以”、“但是”、“总的来说”,这样读起来更像是真正在和读者对话。
四、调整文章的底层逻辑和结构
除了语言风格,文章的结构也能暴露AI的痕迹。AI生成的文章通常逻辑非常清晰,结构工整,比如严格的“总-分-总”结构。 但真人写作时,思路有时会跳跃,结构也更灵活。
如何调整:
-
打乱段落顺序。 有时候,简单地调整一下段落的顺序,就能打破AI那种刻板的逻辑链条。比如,把作为例子的段落提前,先讲故事再讲道理。
-
增加意想不到的转折。 真人写作时,常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观点或者反转。可以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提出一个和前面主流观点不太一样的看法,比如加上一句“但这里有一个例外……”或者“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
补充真实数据和细节。 AI生成的内容通常比较概括和笼统。我们可以通过补充具体的、甚至有点琐碎的细节来增加真实感。例如,AI可能会说“很多用户都喜欢这个功能”,你可以把它具体化为“在我们调查的100名用户中,有87人表示他们每天都会使用这个功能,特别是在早上通勤的地铁上”。 这种包含精确数据和场景描述的细节是AI编不出来的。
五、利用“反向指令”引导AI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生成内容的一开始,就通过更聪明的指令来引导AI写出更不像AI的内容。这比生成之后再修改要省力得多。
有效的指令技巧:
-
赋予AI一个角色和个性。 不要直接让它“写一篇关于……的文章”,而是告诉它:“你是一位有十年经验的产品经理,请用你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关于用户体验的文章,语气要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可以带点吐槽。”
-
明确提出“人性化”要求。 在指令里直接加入要求,比如:“请在文章中加入至少一个个人经历的故事”、“请使用更口语化的表达,避免使用过于正式的词汇”、“请加入一些修辞性的提问,增加文章的互动感”。
-
提供你的写作范例。 如果你有自己固定的写作风格,可以喂给AI几段你之前写的文章,然后让它“模仿我的写作风格来写这篇文章”。 这样生成的内容会更贴近你的个人习惯。
总的来说,降低AI率的核心思路,就是把AI当作一个给你提供初稿和思路的助手,而不是最终的写作者。 你需要做的,是在它的基础上,注入你自己的思想、经验、情感和语言习惯,把一篇冷冰冰的、由数据和算法生成的文本,变成一篇有温度、有观点的、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