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写的文案蹭上热点,开口就像“自己人”,其实没那么玄乎。关键不在于你用哪个AI模型,而在于你怎么“指挥”它。这就像和人沟通,话说不明白,对方再聪明也白搭。这套方法,我和我的团队用了很久,效果很直接。
第一步是“喂料”,你得先知道现在网上大家都在聊什么,玩什么梗。别指望AI能凭空给你变出来。它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数据,对于今天刚发生的热点,它可能比你还懵。
所以,你得自己先去“冲浪”。有几个地方每天都必须刷:
- 热榜网站:像“今日热榜”这种网站,把几十个平台的实时热点都聚合在一起了。 每天花个十分钟过一遍,就知道大事小情了。从社会新闻到娱乐八卦,哪个话题讨论度高,一目了然。
- 社交媒体的热搜:微博、抖音、B站这些地方的热搜榜,是热点和流行语的发源地。重点看评论区,用户的“神评”和高赞回复,往往就是最新、最地道的流行语。
- 流行语词典:有个网站叫“小鸡词典”,专门收录和解释最新的网络流行语。 当你在热搜上看到一个不懂的梗,去这里查一下,不仅知道意思,还能了解它的使用场景,免得用错地方闹笑话。
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就有了给AI的“原材料”。记住,是你带着AI去追热点,不是AI带着你。
第二步,才是重头戏:写指令。AI生成文案的效果,七成取决于你的指令写得到不到位。别用那种模糊、大而化之的话,比如“写一个关于XX产品的文案,要有趣一点”。AI会觉得你很敷衍,然后用一堆套话敷衍你。
要用一个清晰的结构来组织指令,我管它叫“角色-任务-热点-规矩”四件套。
1. 定义角色 (You are a…)
先给AI一个明确的身份。这决定了它输出文案的口吻和视角。别只说“你是一个文案”,太宽泛了。要具体,比如:
* “你是一个在北京生活了5年的美食探店博主,说话有点贫,喜欢用俏皮话。”
* “你是一位资深的科技产品测评师,对细节要求苛刻,语言风格犀利、直白。”
* “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正在分享自己的租房心得,语气要亲切,就像和闺蜜聊天。”
你看,角色越具体,AI的“演技”就越好,写出来的东西越像真人。
2. 分配任务 (Your task is to…)
直接告诉它要做什么。写一篇社交媒体帖子?还是一段产品描述?或者是一小段视频脚本?任务要单一、明确。如果事情复杂,就把它拆分成几个小任务,一步一步地让AI做。
比如,不要说:“给我写个营销方案。”
要改成:“第一步,帮我分析这款新耳机的三个核心卖点。第二步,为每个卖点想一个吸引人的小标题。第三步,针对大学生群体,为第一个卖点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社交媒体文案。”
把复杂任务拆解,能让AI更好地聚焦,产出结果的质量也更高。
3. 植入热点和流行语 (Incorporate…)
这是结合热点的关键。把你第一步收集到的热点信息或者流行语,明确地加到指令里。并且,要告诉AI如何使用它们,而不是让它自由发挥。
举个例子,假设最近的热点是“打工人续命水”,流行语是“YYDS”。
一个不太好的指令是:
“写一段咖啡的文案,用上‘打工人续命水’和‘YYDS’。”
AI可能会生硬地把这两个词塞进去,看起来很尴尬。
一个更好的指令是:
“你是一个有点丧但又很努力的上班族博主。你的任务是写一篇推荐公司楼下新开的咖啡店的帖子,字数在200字左右。文案要体现出咖啡是你‘打工人续命水’的感觉,并且在描述拿铁的顺滑口感时,自然地用上‘YYDS’这个词来表达你的赞美。记住,整体语气要真实,就像在跟同事吐槽工作顺便安利好东西。”
看到区别了吗?后者不仅提供了热点词,还规定了使用场景、语气和情感背景。AI有了这些具体的“路标”,才知道怎么把词用得地道。
4. 立下规矩 (Format, Style, Constraints…)
最后,要给AI一些限制,也就是输出的格式和风格要求。这能帮你省去大量的后期修改时间。
- 格式要求:比如“用小标题分段”、“重点内容用项目符号列出”、“结尾加上三个相关的emoji表情”。
- 风格要求:比如“语言要口语化,多用短句”、“避免使用书面语和复杂的形容词”、“不要用感叹号”。
- 负面要求:直接告诉AI“不要做什么”。 比如,“全文不要出现‘品质生活’、‘赋能’这些词”、“不要写总结性的结尾”。
把这些规矩说清楚,AI输出的内容就更接近你想要的样子。
我们来看一个完整的例子。假设我们要给一款新的降噪耳机写文案,结合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精神内耗”话题。
指令 (Prompt):
角色: 你是一个经常需要通勤和出差的互联网从业者,你对数码产品很了解,说话直接,有点冷幽默。
任务: 为一款主打强力降噪的耳机写一篇社交媒体帖子,核心是表达这款耳机如何帮你隔绝噪音,停止“精神内耗”。
热点/流行语:
1. 核心要围绕“精神内耗”这个话题展开,表达戴上耳机后世界清静了的感觉。
2. 文案中要用到“主打一个陪伴”这个网络热梗,用来形容耳机是你独处时的好伙伴。规矩:
* 字数控制在250字以内。
* 开头要直接切入痛点,比如地铁上小孩的哭闹声。
* 用三个要点来描述耳机的优点,每个要点前加上一个图标。
* 结尾要有一个号召性的短句,但不要太像广告。
* 禁止使用“卓越”、“非凡”、“极致”这类浮夸的词。
有了这样一条结构清晰、细节丰富的指令,AI就很难给你一篇“AI味”很重的套话文案了。它产出的初稿,可能只需要你进行一些微调,或者加入一些你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就能直接用了。
最后要强调一点,AI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效率放大器。它能帮你快速生成60-70分的内容框架,但最后把它提升到80分甚至90分的,还是人的经验和判断。 你需要检查AI生成的内容有没有事实错误,网络用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情感表达是否真诚。 AI帮你解决了体力活,你则需要专注于那些需要创造力和共情能力的脑力活。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