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在AI绘画中,如何选择和组合AI描述词来精确控制画面细节?

想让AI画出你脑子里的画面,关键在于怎么跟它“说话”。AI听不懂“感觉”,它只认关键词。这事儿没那么玄乎,说白了就是个搭积木的游戏,把正确的词用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

最基础的公式,记住三个要素:主体、细节、风格。 这是骨架,之后的所有东西都是往上加肉。

  • 主体 (Subject): 你要画什么?直接说出来。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一个年轻女孩,有着长长的红色卷发”。也不是“一辆车”,而是“一辆复古的红色跑车”。主体越明确,AI跑偏的可能性就越小。
  • 细节 (Details): 主体在干嘛?周围有什么?天气怎么样?把场景描述清楚。比如,“一个年轻女孩,有着长长的红色卷发,正在下雨的城市街道上奔跑”。
  • 风格 (Style): 你想要照片还是画?什么类型的画?这是决定画面质感的关键。直接说“照片”、“油画”、“水彩画”或者“卡通风格”。

举个例子,把这三个要素连起来,一个基础但有效的描述词就出来了:“一张照片,一个年轻女孩,有着长长的红色卷发,正在下雨的城市街道上奔跑”。你看,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

但是,这只是开始。想精确控制,就得往里面加更多的“积木”。

第一步:用描述性词语丰富画面

光有骨架不行,得有血有肉。多用形容词和动词,把抽象的感觉变成具体的描述。

比如,刚才那句“下雨的城市街道”,听起来有点干。我们可以把它变具体:
“夜晚的东京街道,地面湿滑反光,霓虹灯招牌闪烁”。
“奔跑”这个词也可以更具体:
“在人行道上轻快地跳跃着躲避水坑”。

所以,原来的描述词就变成了:“一张照片,一个年轻女孩,有着长长的红色卷发,在夜晚湿滑反光的东京街道上奔跑,霓虹灯闪烁,她在人行道上轻快地跳跃着躲避水坑”。内容丰富了很多,AI能捕捉到的细节也更多。

第二步:像摄影师一样思考

现在,想象你不是在写字,而是在指挥一个摄影师。你需要告诉他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怎么构图、怎么打光。

1. 镜头和视角 (Camera & Angle):
这是决定画面故事感的关键。

  • 特写 (Close-up shot): 想突出面部情绪,就用这个。
  • 全身像 (Full-body shot): 需要展示服装和整体姿态时用。
  • 广角镜头 (Wide-angle shot): 适合表现宏大的场景,比如城市风光或者自然景观。
  • 鸟瞰视角 (Bird’s-eye view): 从上往下看,有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 低角度拍摄 (Low-angle shot): 从下往上拍,能让主体显得更高大、有压迫感。

把这些词加进去试试:“广角镜头拍摄,一个年轻女孩,有着长长的红色卷发……”这样一来,画面的构图就基本定下来了。

2. 灯光 (Lighting):
光是画面的灵魂,不同的光能营造完全不同的氛围。

  • 柔光 (Soft light): 适合拍人像,光线均匀,没有明显的阴影。
  • 硬光 (Hard light): 会产生强烈的阴影和高对比度,适合营造戏剧性效果。
  • 电影光效 (Cinematic lighting): 这个词很常用,能让画面有电影质感,通常光影对比强烈。
  • 黄金时刻 (Golden hour): 日出后或日落前的那段时间,光线温暖、柔和,能让任何画面都变得好看。
  • 霓虹灯 (Neon lighting): 赛博朋克风格必备。

现在,我们的描述词可以再进化一下:“电影光效,广角镜头拍摄,一个年轻女孩……”

第三步:精确定义艺术风格

“风格”这个词其实很宽泛。你可以把它拆解成更具体的元素,比如媒介、艺术家、时代。

1. 媒介 (Medium):
你希望这幅画是用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 油画 (Oil painting)
  • 水彩 (Watercolor)
  • 素描 (Sketch)
  • 插画 (Illustration)
  • 3D渲染 (3D render)
  • 挂毯 (Tapestry)

明确媒介能直接影响画面的纹理和笔触。比如,“梵高风格的油画”和“梵高风格的素描”,出来的效果是两码事。

2. 艺术家风格 (Artist Style):
这是个捷径。直接告诉AI模仿某个著名艺术家的风格,它能很快抓住精髓。

  • 想画星空,可以试试“in the style of Van Gogh”(梵高风格)。
  • 想要奇幻、华丽的感觉,试试“in the style of Alphonse Mucha”(穆夏风格)。
  • 想要黑暗、诡异的氛围,可以试试“in the style of H.R. Giger”(H.R.吉格风格)。

但要注意,直接用艺术家名字有时候会涉及版权问题,一些平台也不鼓励这样做。不过作为学习和参考,这是理解风格最快的方法。

3. 艺术流派/时代 (Art Movement/Era):
除了具体的艺术家,你还可以用更宏观的艺术流派。

  •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 立体主义 (Cubism)
  • 超现实主义 (Surrealism)
  • 巴洛克风格 (Baroque)
  • 赛博朋克 (Cyberpunk)

第四步:组合与权重调整

当你掌握了上面的积木,就可以开始玩组合了。但是,有时候AI会“分不清主次”,比如你想要“一个穿着盔甲的宇航员”,它可能会画一个宇航员和一个盔甲。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权重。

在Midjourney里,你可以用 :: 这个符号来给词分配权重。默认权重是1。
比如:“astronaut::2 armor::1”,意思就是宇航员的重要性是盔甲的两倍。AI会更侧重于表现宇航员。反过来,“astronaut::1 armor::2”,画面里的盔甲元素就会更突出。

在Stable Diffusion里,语法有点不一样。你可以用括号和数字来增加权重,比如 (word:1.5) 就是把这个词的权重增加到1.5倍。用方括号 [word] 则是降低权重。

通过调整权重,你可以精确控制画面里各个元素的比例和重要性,这在处理复杂构图时很有用。

第五步:用“负面提示词”做减法

有时候,你不想在画面里看到某些东西。比如AI画人老是多一根手指,或者画面里总出现多余的文字。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s)。

大多数AI绘画工具都有一个专门的负面提示词输入框。你只要把不想要的东西填进去就行了。

常用的负面提示词包括:
* extra fingers, deformed hands (多余的手指,畸形的手)
* text, watermark, signature (文字,水印,签名)
* blurry, pixelated (模糊,像素化)
* ugly, deformed (丑陋,畸形)

善用负面提示词能极大地提升出图质量,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不符合逻辑的东西都去掉,让画面更干净、更专业。

最终组合与迭代

好了,现在我们把所有技巧都用上,重写最开始那个女孩的例子:

正向提示词: cinematic lighting, wide-angle shot, a young girl with long, curly red hair, running on a wet, reflective Tokyo street at night, neon signs glowing, she is joyfully dodging puddles on the sidewalk, masterpiece, best quality, in the style of a realistic oil painting --ar 16:9

负向提示词: blurry, ugly, deformed, watermark, extra limbs

这个描述词告诉AI:
* 光线和构图: 电影光效,广角镜头,16:9的画幅。
* 主体和动作: 一个红发年轻女孩,在夜晚的东京街头跑,躲水坑。
* 环境和氛围: 湿滑的街道,闪烁的霓虹灯,高质量的杰作。
* 风格: 写实油画风格。
* 排除项: 不要模糊、丑陋、畸形、水印或多余的肢体。

生成AI绘画不是一步到位的事。第一张图可能不完美,但它是一个起点。你需要根据生成的结果,不断微调你的描述词。 可能换个灯光,改个视角,或者增加一点权重。这个反复修改、尝试的过程,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在AI绘画中,如何选择和组合AI描述词来精确控制画面细节?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