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有没有可以套用的AI绘画描述词模板来帮助我快速构建一个完整的指令?

可以,确实有。但把它叫做“模板”可能不太准确,更像是一个帮你理清思路的“公式”或“清单”。你不用每次都从零开始想,只要按照这个结构,把你想画的东西填进去,就能快速得到一个靠谱的指令

想让AI给你画出好东西,你得先学会怎么跟它“说话”。这事儿没那么玄乎,说白了就是给它一个清晰的指令。AI不像人,你不能指望它猜到你心里想什么。你给的指令越具体、越结构化,它“画”出来的东西就越接近你的预期。

咱们可以把一个指令拆分成几个基本部分,就像搭积木一样。一个靠谱的指令结构通常包含这么几块:主体、环境、构图、风格、画质。

一个万能公式:主体 + 细节 + 环境 + 风格 + 画质参数

这个公式是我自己试了无数次之后,觉得最顺手的一个版本。基本上,你只要按照这个顺序去想,就能覆盖一张画面的绝大多数要素。下面我把它拆开来,一步一步讲。

第一步:确定画面里有什么(主体和细节)

这是最基础的,你总得告诉AI你要画啥。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物体,或者任何你想画的东西。

光说“一个女孩”肯定不行,AI会给你一张最普通、最大众化的脸。你需要加上细节描述。比如:
* 外貌: “一个年轻女孩,有雀斑,长长的红色卷发,绿色的眼睛。”
* 穿着: “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戴着一顶草帽。”
* 动作: “她正在草地上奔跑,脸上带着开心的微笑。”

把这些组合起来,你的第一部分就有了:“一个年轻女孩,雀斑,长长的红色卷发,绿色的眼睛,穿着白色连衣裙和草帽,正在草地上开心地奔跑,面带微笑。”

你看,这样一说,画面感就出来了。AI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生成了。要点是:多用具体的、描述性的词。 “漂亮”这种词太主观,不如直接描述细节。

第二步:把主体放在哪(环境)

主体有了,你得给它找个地方待着。环境描述能直接影响画面的故事感和氛围。

你可以描述:
* 地点: “在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上”、“在夜晚的赛博朋克城市街道上”、“在月球表面”。
* 天气和光线: “阳光明媚的下午”、“阴雨连绵的早晨”、“柔和的黄昏光线”、“霓虹灯闪烁”。

咱们接着上面的例子,把环境加进去:“一个年轻女孩,雀斑,长长的红色卷发,绿色的眼睛,穿着白色连衣裙和草帽,正在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上开心地奔跑,面带微笑,时间是阳光明媚的下午,有柔和的背景光。”

加了环境和光线,画面立刻就丰富起来了。光线尤其重要,它能决定画面的情绪是温暖、是冷峻还是神秘。

第三步:决定怎么拍(构图和视角)

这一步就像你是摄影师,要决定相机放在哪里,用什么镜头。这直接决定了观众看这张画的感受。

你可以用这些词:
* 景别: “特写镜头(close-up)”、“肖像(portrait)”、“全身照(full body shot)”、“广角镜头(wide-angle shot)”。
* 视角: “从下往上看的仰视视角(low-angle view)”、“从上往下看的俯视视角(bird’s-eye view)”、“从角色背后看的视角(view from behind)”。

继续完善我们的例子:“全身照,一个年轻女孩,雀斑,长长的红色卷发,绿色的眼睛,穿着白色连衣裙和草帽,正在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上开心地奔跑,面带微笑,时间是阳光明媚的下午,有柔和的背景光。”

这样一来,AI就知道要把整个女孩和她奔跑的姿态都画出来,而不是只给个大头照。

第四步:选个风格(艺术风格)

这是最能体现你个性的地方。同一张画,换个风格,感觉完全不一样。AI绘画工具内置了海量的艺术风格,你直接调用就行。

一些常见的风格指令:
* 艺术家风格: “宫崎骏风格”、“梵高风格”、“穆夏风格”。
* 艺术流派: “印象派(Impression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蒸汽朋克(Steampunk)”。
* 媒介风格: “水彩画(watercolor painting)”、“油画(oil painting)”、“日式动漫(anime)”、“像素艺术(pixel art)”、“电影质感(cinematic)”。

给我们的例子加上风格:“宫崎骏动画风格,全身照,一个年轻女孩,雀斑,长长的红色卷发,绿色的眼睛,穿着白色连衣裙和草帽,正在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上开心地奔跑,面带微笑,时间是阳光明媚的下午,有柔和的背景光。”

第五步:提升画面质量(画质参数)

最后一步,就是加一些“质量词”,让AI知道你想要一张高清、细节丰富的图。这些词就像是给画面加的“特效”。

常用的质量词有:
* “杰作(masterpiece)”
* “最佳质量(best quality)”
* “超精细(hyper-detailed)”
* “8K分辨率(8K resolution)”
* “电影光效(cinematic lighting)”

把它们加到指令的末尾,像这样:“宫崎骏动画风格,全身照,一个年轻女孩,雀斑,长长的红色卷发,绿色的眼睛,穿着白色连衣裙和草帽,正在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上开心地奔跑,面带微笑,时间是阳光明媚的下午,有柔和的背景光,杰作,最佳质量,8K。”

到这里,一个完整且高质量的指令就构建完成了。它包含了画面所需的所有核心要素,AI拿到这样的指令,想跑偏都难。

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

你可以把下面的结构复制下来,每次用的时候直接填空。

[艺术风格], [主体描述], [动作], [穿着], [环境背景], [光线], [构图视角], [画质词]

举个反例,如果你只输入“女孩,草地”,AI可能会给你一张静态的、表情呆滞的、构图随意的图片,因为你给的信息太少了,它只能靠猜。但是用了上面那个模板,你得到的结果就可控得多。

一些额外的技巧

  • 使用负面指令(Negative Prompts):有时候你不仅要告诉AI画什么,还要告诉它画什么。 比如,你不想要 deformed hands (畸形的手), extra limbs (多余的肢体), blurry (模糊) 等,就可以把这些词放在负面指令区。这对于处理手部细节这种老大难问题很有用。
  • 词语权重:在某些AI绘画工具里(比如Stable Diffusion),你可以给关键词增加权重,来强调某个元素。 比如用括号把关键词括起来,(red hair:1.3) 就表示你希望红色头发这个特征更明显。
  • 从简单到复杂:一开始别写太长的指令。先用核心的“主体+风格”生成一个基础版,看看效果。 然后再慢慢往上加细节,比如光线、构图,一步步调整,这样更容易找到问题所在。

说到底,这个模板只是个起点。AI绘画是个不断尝试和发现的过程。 你用得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指令习惯。把这个结构当作你的“导航”,它能保证你不迷路,但路上的风景,还得靠你自己去探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有没有可以套用的AI绘画描述词模板来帮助我快速构建一个完整的指令?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