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画的美女图不只是张好看的脸,而是有故事、有感觉,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写描述词(Prompt)。很多人以为把“绝世美女”、“最高画质”这些词堆砌起来就行,但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的网红脸,看着就腻。想让画面有特定的氛围和情绪,你得学会用更具体的词来引导AI。
咱们直接说重点,营造氛围感,主要靠四个东西:光线、色彩、构图和环境。这几样东西组合起来,就能调动看画人的情绪。
1.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第一眼感觉
光线是塑造氛围最直接的工具。AI对光的理解比你想象的要精确得多,所以你得告诉它具体要什么样的光。
-
想表达温暖、治愈或者怀旧?
试试“golden hour lighting”(黄金时刻光线)或者“warm morning light”(温暖的晨光)。 这两种光线色调偏暖,光线柔和,能立马让画面有种温馨、宁静的感觉。比如,你想画一个在窗边的女孩,可以这么写:“一个女孩坐在窗边,身上洒满温暖的晨光,空气中有尘埃在飞舞”。看,这样一来,画面是不是就有故事了? -
想表达神秘、戏剧性或者孤独?
那就得用对比强烈的光。试试“cinematic lighting”(电影感光线),或者更具体的“Rembrandt lighting”(伦勃朗光)。伦勃朗光的特点是脸部一侧亮,另一侧暗,形成一个标志性的三角光区,特别适合突出人物轮廓和内心世界。 再比如“dramatic lighting”(戏剧性光线),它会用大面积的阴影和一束强光来制造冲突感。你想画一个若有所思的美女,就可以写:“黑夜,一束冷光从百叶窗缝隙中射入,照亮了她半张脸,眼神复杂”。 -
想表达柔和、梦幻的感觉?
用“soft, diffused light”(柔和的漫射光)就对了。这种光没有明显的阴影,感觉像是阴天的光线,很适合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也让整个画面显得很干净、很舒服。 比如画一个在花丛中的仙女,就可以用这个词,画面会显得特别空灵。
具体步骤:
1. 先确定你想要的情绪是温暖还是清冷,是强烈还是柔和。
2. 然后,选一个对应的光线关键词,比如 golden hour lighting。
3. 把它加到你的核心描述里,放在靠前的位置,让AI优先处理。
2. 色彩:直接影响情绪
色彩是情绪的放大器。AI生成图片时,你可以直接指定画面的主色调。
-
想表达忧郁、冷静或宁静?
用“cool color palette”(冷色调)或者直接指定颜色,比如“dominant blue and gray tones”(主导的蓝色和灰色调)。冷色调天生就带有一种距离感和冷静的感觉。比如,画一个在雨中撑伞的女孩,就可以指定整个画面是蓝色调的,那种孤独和忧伤的情绪一下子就出来了。 -
想表达热情、活力或者危险?
试试“warm color palette”(暖色调),比如“saturated red and orange”(饱和的红色和橙色)。暖色调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迅速抓住人的眼球。比如画一个在酒吧里的舞者,用红色和橙色作为主色调,就能表现出那种热情和动感。 -
想表达复古、怀旧的感觉?
“muted colors”(柔和的颜色)或者“desaturated tones”(低饱和度色调)是很好的选择。 这种颜色不刺眼,看起来像是老照片,自带一种时间的沉淀感。比如,你想画一张80年代感觉的照片,就可以加上muted colors,再配上胶片质感的关键词,比如film grain,效果就出来了。
具体步骤:
1. 想清楚画面要传达什么情绪。
2. 选择能代表这种情绪的颜色或者色调。
3. 在Prompt里明确写出来,比如 a cool color palette of blues and purples(由蓝色和紫色组成的冷色调)。
3. 构图和视角:决定你和画面人物的关系
构图和视角决定了观众以什么样的方式看画中的人物,这直接影响了互动感和情绪。
-
想让观众有代入感,感觉身临其境?
用“from behind”(从背后)或者“POV (Point of View)”(第一人称视角)。 比如,你想画一个女孩在山顶看风景,用“从背后”的视角,观众就会感觉自己也站在她身后,一起看着远方,画面就有了深度和想象空间。 -
想突出人物的强大或弱小?
那就玩转视角。用“low angle shot”(低角度拍摄)会让人物显得高大、有气场,适合表现女王或者强大的角色。 相反,用“high angle shot”(高角度拍摄)会让人显得渺小、脆弱,适合表现无助或可怜的情绪。 -
想让画面有电影故事感?
试试“cinematic shot”(电影镜头)或者“wide angle shot”(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能把更多的环境信息拍进去,让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特别适合讲故事。比如,画一个女孩独自走在空旷的街道上,用广角镜头就能把那种孤独感和城市的疏离感表现得很好。
具体步骤:
1. 想好观众和画中人的距离感和关系。
2. 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关键词,比如 low angle shot。
3. 把它加到你的Prompt里,最好能和动作结合起来,比如 low angle shot of a woman walking up the stairs(低角度拍摄一个正在上楼的女人)。
4. 环境和细节:让氛围具体化
没有环境的烘托,情绪就是空中楼阁。具体的环境和细节能让氛围落地。
-
想营造宁静的氛围?
可以把人物放在“misty forest”(有雾的森林)、“quiet library”(安静的图书馆)或者“rainy day, window view”(雨天,窗边的景色)里。 这些场景本身就带有安静的属性。 -
想营造紧张或混乱的氛围?
可以设置在“crowded street at night”(夜晚拥挤的街道)、“chaotic festival”(混乱的节日)这样的场景里。 -
细节是关键。
不要只说“下雨”,要说“rain drops on the window”(雨滴打在窗户上),不要只说“悲伤”,要说“a single tear rolling down her cheek”(一滴泪从她脸颊滑落)。 这些具体的细节比抽象的形容词管用得多。AI能理解这些具象的描述,并把它们画出来,从而让情绪表达更到位。
一个完整的例子
假设我们想画一张有“孤独感”和“故事感”的美女图,而不是一张简单的美女照片。
-
普通写法:
a beautiful woman, sad, high quality- 结果可能是一张表情悲伤的漂亮脸蛋,但很空洞。
-
营造氛围的写法:
cinematic wide shot of a lonely woman standing on a wet street at night, neon lights reflecting in the puddles, cool color palette, from behind, she is holding a red umbrella, moody lighting
(电影感的广角镜头,一个孤独的女人站在夜晚湿漉漉的街道上,霓虹灯在水坑里反射,冷色调,从背后的视角,她撑着一把红色的伞,情绪化的光线)
你看,第二种写法包含了我们前面说的所有元素:
* 光线: moody lighting(情绪化的光线), neon lights reflecting(霓虹灯反射)
* 色彩: cool color palette(冷色调), red umbrella(红伞形成对比)
* 构图视角: cinematic wide shot(电影感广角), from behind(从背后)
* 环境细节: wet street at night(夜晚湿漉的街道), puddles(水坑)
这样写出来的Prompt,AI就能准确地get到你想要的那种孤独、疏离但又有一点点故事性的感觉。画面的信息量大了,情绪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别再堆砌那些空洞的形容词了,试着用具体、精确的语言去描述你脑海中的那个画面,你会发现AI能给你带来惊喜。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