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而且有很多。但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怎么用。网上有大量零散的词汇表、社区分享的“神级”Prompt,甚至还有专门的Prompt交易网站。但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词,和你自己真正理解并创造出想要画面,是两码事。这就像你拿到一本菜谱,和真正做出一道好菜,中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关键不是去背一本厚厚的“AI绘画词典”,而是理解每个词背后影响画面的逻辑。一旦你懂了逻辑,就能像搭积木一样,把这些词组合起来,精准控制你的画面。
这篇文章不会给你一个包罗万象、让你看得头晕的词汇库,那种东西网上到处都是,你自己搜“Stable Diffusion prompt cheatsheet”就能找到一堆。 我想给你的是一个框架,一个真正能让你理解这些词汇如何工作的思维方式。我会把这些词分成几个核心类别,告诉你每个类别里哪些词最管用,以及它们是怎么互相影响的。
1. 镜头与构图 (Camera & Composition):决定画面的“骨架”
这是最基础,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很多人上来就堆砌各种画风、艺术家的名字,但如果构图一塌糊涂,画面就会显得业余、混乱。控制镜头和构图的词,就是帮你搭好画面的“骨架”。
从哪拍?(机位/视角 – Camera Angle)
这是决定观众看画面感觉的第一步。你是想让观众感觉自己很高大,还是想让他们感觉自己很渺小?
- Eye-Level Shot (平视镜头): 这是最常见的视角,就像你平时看东西一样,画面效果很平实、自然。
- Low-Angle Shot (仰拍镜头): 从下往上拍,能让主体显得高大、有气势,比如拍英雄、高楼大厦。
- High-Angle Shot (俯拍镜头): 从上往下拍,会让主体显得渺小、脆弱,常用来表现一种上帝视角或者无助感。
- Worm’s-Eye View (虫瞰视角): 极端的仰拍,几乎是贴着地面往上拍,戏剧感很强。
- Top-Down View / Bird’s-Eye View (鸟瞰视角/顶视角): 直接从正上方往下拍,画面会变得很平面化、图形化,有种独特的设计感。
拍多大?(景别 – Shot Size)
这个决定了主体在画面里占多大地方,是想看清全貌还是聚焦细节。
- Extreme Wide Shot (极远景): 主体在画面里很小,主要用来展示环境的宏大。比如,想画一个沙漠里孤独的旅人,用这个词就能把那种苍茫感做出来。
- Wide Shot / Long Shot (远景): 能看清主体的全身和周围的环境。
- Full Shot (全身镜头): 刚好把主体从头到脚都拍进去,不多不少。
- Medium Shot (中景): 拍到主体腰部以上,能看清表情和上半身的动作。
- Close-Up (近景): 聚焦在主体的某个部分,比如脸部,用来强调情绪。
- Extreme Close-Up (特写): 拍得更近,可能只是眼睛或者手,冲击力很强。
用什么镜头?(镜头类型 – Lens Type)
不同的镜头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画面的变形程度、景深。
- 35mm / 50mm / 85mm Lens (xx毫米镜头): 直接用摄影镜头的焦段来描述,是最直接的方法。比如35mm镜头是经典的人文焦段,画面会有点广角的感觉;85mm是常用的人像镜头,背景虚化会很漂亮。
- Macro Lens (微距镜头): 用来拍非常微小的细节,比如昆虫的眼睛、水滴的表面张力。
-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头): 能拍进更宽的范围,画面边缘会有轻微的拉伸变形,适合拍大场面风光。
- Fisheye Lens (鱼眼镜头): 极端的广角,画面会产生桶形畸变,看起来像一个球,很有趣。
怎么把这些词组合起来用?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画一个“站在城市之巅的超级英雄”。
- 如果你用
A superhero, wide shot, eye-level shot,那画面可能就很平淡,像一张普通剧照。 - 但如果你用
A superhero, wide shot, low-angle shot, from below,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仰拍的视角立刻让英雄显得无比高大,气势就出来了。 - 再进一步,
A superhero, wide shot, low-angle shot, from below, wide-angle lens,广角镜头会稍微拉伸建筑和人物,让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和戏剧性更强。
你看,只是换了几个关于镜头的词,整个故事感就完全不同了。
2. 灯光 (Lighting):决定画面的“灵魂”
光是画面的灵魂。没有光,就没有形状、颜色和氛围。AI对光的理解非常到位,你给它什么光,它就能给你什么感觉。
核心灯光词:
- Cinematic Lighting (电影光):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万金油”词。它不特指某一种光,而是告诉AI,我想要一个像电影截图一样有质感、有氛围的光。通常会得到对比度高、有故事感的光影效果。
- Dramatic Lighting (戏剧性光照): 想要明暗对比强烈、充满冲突感的效果就用它。
- Soft Lighting (柔光): 光线均匀、柔和,阴影很淡。适合拍人像,能让皮肤看起来很好,或者营造安静、平和的氛围。
- Hard Lighting (硬光): 光线直接、强烈,会产生清晰、锐利的阴影。适合表现物体的轮廓和质感,或者制造紧张、严肃的气氛。
特定效果的光:
- Backlighting / Rim Lighting (逆光 / 轮廓光): 光源在主体背后,会给主体的边缘勾上一圈漂亮的光边,把主体和背景分离开,非常有艺术感。
- Golden Hour (黄金时刻): 模拟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时的光线。这时候的光是暖黄色的,非常柔和,能让任何场景都变得温暖、浪漫。
- Bokeh (背景虚化光斑): 当背景里有光源时,失焦形成的圆形光斑。这个词能快速营造出梦幻、唯美的感觉,尤其适合夜晚的场景。
- God Rays (耶稣光 / 体积光): 当光线穿过云层、森林或者窗户时,形成的一道道清晰的光束。能给画面增加神圣、庄严的感觉。
- Studio Lighting (影棚光): 模拟专业摄影棚里的灯光效果,画面通常干净、专业,主体会被均匀照亮。
如何应用灯光词?
我们还用那个超级英雄的例子。A superhero, wide shot, low-angle shot
- 加上
cinematic lighting,画面立刻就有了电影大片的感觉。 - 如果是在夜晚,加上
dramatic lighting, rim lighting,英雄的轮廓会被身后的月光或城市灯光照亮,显得神秘而强大。 - 如果想温情一点,比如英雄在日落时分看着城市,那就用
golden hour lighting,整个画面的色调都会变得温暖起来,英雄的形象也更柔和了。
3. 画风与媒介 (Style & Medium):决定画面的“画皮”
这是最有趣也最庞杂的部分。AI绘画最强大的地方就是可以模仿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
直接指定艺术流派:
这是最直接的方法。把你美术课上学过的词都用上就行。
Impressionism(印象派): 比如莫奈的风格,笔触明显,光影色彩很美。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 比如达利的风格,画面内容怪诞、充满想象。Ukiyo-e(浮世绘): 日本的一种传统版画风格。Cyberpunk(赛博朋克): 高科技、低生活的未来都市感,通常是霓虹灯、雨夜、摩天大楼。Art Deco(装饰艺术): 几何线条、华丽的装饰风格。
指定艺术家名字:
AI模型在训练时学习了大量艺术家的作品。直接用“by [artist’s name]”(由某某创作)或“[artist’s name] style”(某某风格)是非常有效的作弊码。
by Vincent Van Gogh(梵高风格): 会得到有强烈笔触和旋转感的画面。by Hayao Miyazaki(宫崎骏风格): 画面会立刻充满吉卜力工作室那种手绘动画的感觉。by Wes Anderson(韦斯·安德森风格): 画面会呈现出强迫症般的对称构图和独特的复古色调。
指定创作媒介:
告诉AI这幅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Oil painting(油画): 有厚重的笔触和质感。Watercolor painting(水彩画): 色彩透明、边缘有水渍感。Sketch(素描): 黑白的铅笔或炭笔线条。Chinese ink painting(中国水墨画): 有留白、墨色浓淡变化的意境。
去哪里找这些风格词?
一开始你可能不知道那么多艺术家或风格。有几个办法:
- 逛画廊网站:像PromptHero, Lexica.art, Civitai(C站)这些网站,有海量的AI生成图片,每一张都附带了完整的Prompt。 你看到喜欢的风格,直接就能学到对应的关键词。
- 用反推工具:Midjourney有一个
/describe命令,你上传一张喜欢的图片,它会帮你反推出可能的描述词。 这简直是学习新词汇的利器。
最终组合
现在,把所有东西都串起来。还是那个英雄。
Low-angle shot of a superhero standing on a skyscraper rooftop, dramatic cinematic lighting, rim light from the moon, looking over a rainy cyberpunk city with glowing neon signs, in the style of a gritty comic book illustration, ultra detailed.
这个描述就很具体了:
* 镜头:Low-angle shot (仰拍)
* 构图:standing on a skyscraper rooftop (主体和场景)
* 灯光:dramatic cinematic lighting, rim light (戏剧电影光、轮廓光)
* 氛围:rainy cyberpunk city, glowing neon signs (赛博朋克雨夜、霓虹灯)
* 画风/媒介:gritty comic book illustration (坚韧不拔的漫画插画风格)
* 细节:ultra detailed (超高细节)
你看,一个全面的描述词库不是一本字典,而是一个工具箱。你需要知道每个工具(关键词)是干什么用的,然后根据你的蓝图(你想画什么)来选择合适的工具,把它们组合起来。多去尝试,多去看别人优秀的作品和他们的Prompt,慢慢你就能建立起自己的词汇库和方法论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