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一个高质量的AI生成图片描述词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把AI想象成一个能力超强但没有感情的画家。你给的指令越清楚,他画出来的东西就越接近你想要的。很多人觉得AI绘画就是随便敲几个词,然后抽盲盒,其实不是。一个高质量的描述词,或者说Prompt,是能稳定产出好图的关键。

首先,结构要清晰,别让AI猜。 一个好的Prompt就像一个句式填空,你把空填满了,图就好了一半。通常遵循这个顺序:主体 + 细节 + 风格 + 构图。

1. 主体 (Subject): 你要画什么?

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主体必须明确、具体。 不要说“一个人”,要说“一个年轻女孩”或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模糊的指令只会得到模糊甚至奇怪的结果。

  • 反面案例:“一辆车”
  • 正面案例:“一辆红色的1969年福特野马跑车”

你看,后者给出的信息多得多,AI就能准确抓取到你想要的核心元素。如果你想画多个主体,也要说清楚数量,用“三只猫”而不是“一群猫”。

2. 细节 (Details): 让画面丰富起来

细节是拉开图片质量差距的关键。它能把一张普通的图变得有故事感。细节可以包括:

  • 外貌与服装:主体长什么样?穿着什么?“一个穿着复古浅蓝色连衣裙的金发女孩”。 加上“戴着银色项链”,细节就更丰富了。
  • 动作与表情:主体在做什么?表情怎么样?“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正在街道上行走”。 这让画面从静态变成动态。
  • 环境与背景:主体在哪里?周围有什么?“站在现代办公室的落地窗前”、“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这些信息为画面设定了故事背景。

举个例子,我之前想生成一张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夜景。

  • 初版Prompt:“赛博朋克城市” — 出来的图很普通,就是些高楼加霓虹灯。
  • 优化后Prompt:“赛博朋克城市夜景,阴雨连绵,街道上倒映着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广告牌,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打着一把发光的伞走在人行道上,远处是飞行穿梭车,高细节,8K”

优化后的版本,加入了天气(阴雨)、具体景物(倒映的广告牌、发光的伞、穿梭车),这些细节让整个画面的氛围感和故事性强了很多。

3. 风格与媒介 (Style & Medium): 定义画面的“质感”

你想让这张图看起来像什么?是照片、油画,还是3D渲染? 这是风格和媒介要解决的问题。直接告诉AI你想要的艺术形式,能最快地确定画面基调。

  • 媒介 (Medium):直接定义图片类型。比如:

    • photograph (照片)
    • oil painting (油画)
    • watercolor sketch (水彩素描)
    • 3D render (3D渲染)
    • illustration (插画)
  • 艺术风格 (Art Style):可以指定某个艺术流派或艺术家的风格。 这就像是给AI请了一位特定的艺术导师。

    • 流派:Impressionism (印象派)、Pop Art (波普艺术)、Cyberpunk (赛博朋克)、Steampunk (蒸汽朋克)。
    • 艺术家:by Vincent van Gogh (梵高风格)、by Hayao Miyazaki (宫崎骏风格)。比如,你可以尝试生成一张“梵高风格的艾玛·沃特森肖像画”。
  • 渲染细节:你还可以加入一些渲染和画质的词。

    • 画质词:best quality, masterpiece (杰作), highly detailed (高细节)。
    • 分辨率:8K, UHD

把这些组合起来,比如“A portrait of a beautiful woman, oil painting, by John Sargent”,你得到的图片就会有古典油画的质感和萨金特的绘画风格。

4. 构图与光线 (Composition & Lighting): 决定画面的感觉

构图和光线是专业摄影和绘画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在AI绘画里也一样。它们直接影响一张图的视觉冲击力和氛围。

  • 镜头与视角 (Shot & Angle):告诉AI你的“摄像机”在哪。

    • 景别:close-up (特写)、portrait (半身像)、full body shot (全身像)、wide shot (远景)。
    • 视角:from above (俯视)、from below (仰视)、eye-level view (平视)。
  • 光线 (Lighting):光是画面的灵魂。不同的光线能营造完全不同的氛围。

    • cinematic lighting (电影光): 故事感强。
    • studio lighting (影棚光): 突出主体和质感。
    • soft light (柔和光): 温馨、平静。
    • hard rim light (硬边缘光): 轮廓分明,有戏剧性。
    • golden hour (黄金时刻): 日出日落时的暖色调光线,非常漂亮。

比如,同样是“一个女孩在窗边”,加上“清晨的柔和光线从窗户射入,形成丁达尔效应”,图片的意境会完全不同。

5. 反向提示词 (Negative Prompts): 告诉AI不要什么

这是个很有用的功能。有时候AI会画出一些你不想要的东西,比如多余的手指、奇怪的文字、水印等等。 反向提示词就是用来排除这些元素的。

常见的反向提示词有:
(worst quality:2.0), (low quality:2.0), (blurry:2.0) (排除低质量和模糊)
ugly, disfigured, deformed (排除丑陋和畸形)
watermark, text, logo, signature (排除水印、文字、Logo)

我的经验是,一套好用的反向提示词可以存起来反复用,它能帮你过滤掉大部分常见的画面问题,让出图质量更稳定。

6. 词语权重 (Word Weighting): 强调重点

有些AI平台(比如Stable Diffusion)允许你给某些关键词增加权重,也就是告诉AI“这个词更重要,你得优先考虑”。 通常是用括号和数字来表示,比如 (blue eyes:1.2),意思就是让AI更关注“蓝眼睛”这个特征,权重增加了20%。 相反,降低权重就是 (red dress:0.8)

这个功能在你发现AI总是忽略某个你很在意的细节时特别有用。比如你想要“一个戴着帽子的男人”,但AI总是不画帽子,你就可以试试 a man, (wearing a hat:1.3)

总的来说,写一个高质量的描述词,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你不断去试,不断去调整。先从一个简单的“主体+风格”开始,然后慢慢加细节,就像给一栋房子添砖加瓦。 把你觉得好用的句式、风格词、艺术家名字记录下来,慢慢你就会有自己的一个“词库”。这样,你就能从一个“抽盲盒”的玩家,变成一个能稳定控制AI、实现自己创意的创作者。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一个高质量的AI生成图片描述词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