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开始:把话说清楚
别把AI想得太复杂,它和你我一样,你说话说一半,它也只能靠猜。想要图片质量稳定,首先就得把你的需求说明白。AI是通过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关系来工作的,你给的信息越具体,它就越能从训练数据里找到匹配的元素。 一个模糊的词,比如“一只猫”,AI只能随便给你生成一只它“认为”的猫。 但如果你说“一只优雅的暹罗猫,蓝眼睛,坐在窗台上,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那结果就可控多了。
一个基本公式:主体 + 场景 + 风格
- 主体: 你要画的核心是什么?是“一个女孩”、“一只狗”,还是“一辆跑车”。这是最基础的,必须有。而且最好用具体的名词,比如用“男人”、“杯子”、“狗”,而不是“爱”、“恨”这种抽象概念,后者AI很难画得准。
- 场景: 主体在什么环境里?是在“夜晚的赛博朋克城市街道”,还是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场景描述能让画面更有故事感。
- 风格: 你想要什么感觉的画?是“梵高风格的油画”、“日式动漫风格”,还是“虚幻引擎渲染的CG”。风格词直接决定了图片的质感。
举个例子,从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女孩”开始,我们可以一步步优化:
- 初始想法: “一个女孩”。这太模糊了,结果完全不可控。
- 加点细节: “一个年轻女孩,金色长发,穿着复古风格的浅蓝色连衣裙”。现在AI至少知道人物的基本特征和穿着。
- 放入场景: “一个年轻女孩,金色长发,穿着复古风格的浅蓝色连衣裙,微笑着坐在木窗边”。有了动作和场景,画面就具体了。
- 指定风格和质感: “人像摄影风格,一个年轻女孩,金色长发,穿着复古风格的浅蓝色连衣裙,戴着银色项链,面带微笑,坐在木窗边,温暖的光线,高细节,16:9比例”。
你看,通过不断添加具体的描述,AI就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得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指令,出图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结构和顺序很重要
AI模型处理描述词时,通常会给开头的词更高的权重。 所以,把最重要的元素,也就是你的主体,放在描述词的最前面。 比如,你想画一个超级英雄在城市里战斗,应该写“一个穿着红色铠甲的超级英雄,在被摧毁的城市中战斗”,而不是“在被摧毁的城市中,一个穿着红色铠甲的超级英雄在战斗”。先说主角,AI才能抓住重点。
一个比较通用的高级描述词结构可以是这样的:
[主体描述] + [媒介/风格] + [艺术家风格] + [构图/视角] + [光照/色彩] + [细节/质量词]
- 主体描述 (Subject): 这是核心,要尽可能详细。比如“一个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手里拿着一面旗帜”。
- 媒介/风格 (Medium/Style): 图片的载体和整体风格。例如:“油画 (oil painting)”、“3D渲染 (3D render)”、“插画 (illustration)”。
- 艺术家风格 (Artist Style): 模仿特定艺术家的风格,比如“in the style of Vincent van Gogh”(梵高风格),这能快速让画面呈现某种特定的艺术感。
- 构图/视角 (Composition/Viewpoint): 图片的视角和构图。比如“广角镜头 (wide-angle shot)”、“特写 (close-up)”、“从下往上拍 (low-angle shot)”。
- 光照/色彩 (Lighting/Color): 描述光线和颜色。例如:“电影光效 (cinematic lighting)”、“暖色调 (warm color palette)”、“逆光 (backlit)”。
- 细节/质量词 (Details/Quality): 最后加上一些提升画面精度的词。比如“超精细 (ultra-detailed)”、“8K”、“高分辨率 (high resolution)”。
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像在给AI画师下达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指令,它想不画好都难。
负面描述词:告诉AI不要什么
有时候,我们不仅要告诉AI画什么,还要告诉它不画什么。这就是负面描述词(Negative Prompts)的作用。 比如,你发现生成的图片总是有一些多余的手指、奇怪的肢体或者画质很差,就可以在负面描述词里加上“多余的手指 (extra fingers)”、“畸形 (deformed)”、“低质量 (low quality)”。
这就像是给AI画了一个“禁止”清单,能有效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提升出图的稳定性和美观度。几乎所有主流的AI绘图工具都支持这个功能。
权重调整:强调你最在意的部分
在一些AI绘图工具里,比如Stable Diffusion或Midjourney,你可以给描述词的不同部分分配权重。 这意味着你可以告诉AI,某个元素更重要,需要优先考虑。
通常,你可以用括号和数字来调整权重。比如在Stable Diffusion中,(blue eyes:1.2)就会让AI更注重“蓝眼睛”这个特征,而[red dress](在某些版本中)则会降低“红色连衣裙”的权重。 这种微调可以让你在细节上更好地控制画面。
保持一致性:让角色和风格稳定下来
如果你想创作一系列图片,比如一个故事绘本或者漫画,保持角色和风格的一致性就非常重要。 这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因为AI每次生成的图片都可能不一样。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几个技巧:
- 固定种子(Seed): 大多数AI绘-图工具都有一个叫做“种子(Seed)”的参数。这个参数决定了图片生成的初始随机性。如果你固定使用同一个种子值,再加上相同的描述词和参数,AI就会生成非常相似的图片。 这对于在同一场景下微调细节非常有用。
- 创建角色设定表: 如果你想让一个角色在不同图片中保持一致,最好的办法是创建一个详细的角色描述,并每次都重复使用它。 比如:“一个名叫艾拉的女孩,有着齐肩的红色卷发,雀斑,总是穿着一件黄色的雨衣”。把这段描述作为你所有相关描述词的基础部分。
- 图生图(Image-to-Image): 另一个保持一致性的好方法是使用“图生图”功能。 你可以先生成一张满意的角色图片,然后把它作为参考图,再输入新的描述词来改变场景或动作。这样AI就会在参考图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角色的外观更容易保持一致。
不断试错和学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尝试和迭代。AI绘图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事。 第一次生成的结果可能不理想,但这没关系。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是主体不够突出?还是风格不对?然后调整你的描述词,再试一次。
多看看别人分享的优秀作品和他们的描述词,这是学习最快的方法。 很多社区和网站上都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参考。把那些你觉得效果好的描述词结构和关键词记录下来,慢慢形成自己的“词库”。
记住,你和AI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你提供想法和方向,它负责执行和创作。你给的指令越清晰、越专业,它能回报给你的作品就越惊艳。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