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能否提供一份详细的AI指令大全及使用方法的入门指南?

把他当成一个需要清晰指令的实习生,而不是能读懂你心思的专家。很多人用不好AI,问题就出在这里:指令给得太模糊。 你直接扔一句“帮我写个文案”,AI给你的东西大概率也是一堆正确的废话。

把指令说清楚,其实就四件事:角色、任务、要求、背景。

  • 角色 (Persona): 你想让AI扮演谁?一个经验丰富的营销总监,还是一个懂代码的程序员? 让它进入角色,输出的语气、风格和思考角度才会对。 比如,“你现在是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就比“告诉我怎么减肥”要好得多。
  • 任务 (Task): 你到底要它干什么?“写文章”这个说法太宽泛了。 你要的是一篇500字的博客草稿,还是三个用在社交媒体上的短标题? 任务要明确,最好用动词开头,比如“创建”、“总结”、“对比”、“翻译”。
  • 要求 (Constraints): 输出的内容有什么限制?比如,“总结成5个要点,每点不超过50个字”,或者“用表格形式呈现”。你还可以要求它的语气,是专业严肃还是轻松幽默。这些条条框框能帮你得到更精准的结果。
  • 背景 (Context): 为什么要干这件事?给AI一些上下文信息,它才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图。 比如说,“我正在为一个面向大学生的数码产品写推广文案,他们喜欢潮流、追求性价比”,提供了这些背景,AI生成的文案就会更贴近目标用户。

咱们来看个实际例子。

一个糟糕的指令是这样的:

“介绍一下市场营销。”

AI可能会给你一段教科书式的定义,但没什么实际用处。

一个稍微好点的指令: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什么是市场营销,面向的是完全不懂的小白。”

这样AI会说人话了,内容会通俗易懂。

一个优秀的指令是这样的:

“你是一名资深的市场营销专家,请为一群刚创业的小团队,写一篇关于数字营销入门的介绍。内容要分成三个部分:1. 什么是数字营销;2. 常见的数字营销渠道有哪些,比如社交媒体、邮件营销等;3. 对初创团队来说,最应该先尝试哪一两种渠道,并说明原因。整篇文章要用朋友聊天的语气,控制在800字以内。”

你看,这个指令把角色、任务、要求和背景都说清楚了,AI就能给出一篇可以直接用的高质量文章。

除了上面这个核心框架,还有一些让指令更好用的小技巧。

提供例子,让AI模仿。 这就像教小孩画画,你画个苹果给他看,他才知道苹果长什么样。 这种方法叫“少样本提示 (Few-shot Prompting)”。 你可以给AI一两个你想要的回答范例,然后让它按照这个格式和风格继续写。

比如,你想让AI帮你写产品卖点:

“请为我的新款降噪耳机提炼卖点,风格要简洁有力。参考下面这两个例子:
例子1:‘地铁再吵,世界也是你的。’
例子2:‘戴上它,立刻进入专注模式。’
现在,为我的耳机写5个类似的卖点。”

给了例子,AI就明白了你想要的是短小精悍的广告语,而不是长篇大论的功能介绍。

把复杂任务拆分成一步一步的指令。 如果你的需求很复杂,比如写一份完整的市场分析报告,不要指望一个指令就搞定。可以先让AI帮你列出报告大纲,然后针对每一个章节,再用单独的指令让它去填充内容。 这就像一个项目经理,把大项目拆解成小任务,分步完成,思路清晰,结果也好控制。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为“思维链 (Chain of Thought)”提示。

直接告诉它“不要做什么”。 有时候明确你不想要什么,和告诉它你想要什么同样重要。 尤其是在用AI绘画工具(比如Midjourney或Stable Diffusion)的时候,这个技巧特别有用。 比如,你在画一幅森林的画,不想要里面出现现代建筑,就可以在指令里加上“–no buildings”这样的参数。

对于AI绘画工具,指令的逻辑有点不一样。 它更像是在堆叠关键词。核心要素通常包括:

  • 主体 (Subject): 你想画什么?是一只猫,一个女孩,还是一座城市?
  • 媒介 (Medium): 你希望这幅画是什么形式?是照片、油画、水彩画,还是数码插画?
  • 风格 (Style): 想要什么艺术风格?是印象派、赛博朋克,还是某个特定艺术家的风格?
  • 环境/构图/光线 (Environment/Composition/Lighting): 画面背景是什么样的?主体在画面的什么位置(特写、全身)?光线是柔和的还是强烈的?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Midjourney指令可能是:“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猫”。

一个更详细的指令可以是:“一只穿着宇航服的暹罗猫,坐在月球表面,望着地球,数码插画风格,画面色彩鲜艳,充满未来感 (a siamese cat in a spacesuit, sitting on the moon’s surface, looking at earth, digital art, vibrant colors, futuristic)”。

最后要记住,和AI沟通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修正的过程。 第一次的结果不理想很正常。 你可以根据它的回答,不断调整和优化你的指令,就像和一个人反复沟通,直到他完全明白你的意思。 这些技巧不是死的规则,而是帮你更好思考的框架。多练习,慢慢你就能找到和AI高效对话的感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能否提供一份详细的AI指令大全及使用方法的入门指南?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