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AI生成图片,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角色同质化。特别是生成美女,来来去去总是那几张网红脸,看得人审美疲劳。问题不在AI,在于我们用的描述词太懒了。想让AI画出不一样的人,就得在prompt上下功夫,得具体,得有想象力。
1. 别再说“一个美女”,要拆解特征
AI听不懂“美女”这种笼统的词。你觉得美的地方,它不一定懂。所以,第一步就是把“美女”这个概念拆解成具体、可视化的特征。别光说“大眼睛”,要说“杏仁状的深棕色眼睛,眼角微微上扬,眼神里带着一丝笑意”。
实践步骤:
- 脸型和五官: 不要只用“瓜子脸”、“鹅蛋脸”。可以更具体,比如“心形脸,下颌线清晰,颧骨略高显得有立体感”。对于眼睛,除了形状和颜色,还可以描述眼神,是“清澈的”还是“深邃的”? 嘴唇是“饱满的”还是“轮廓分明的”?鼻子是“高挺的”还是“小巧精致的”?
- 皮肤质感: “皮肤白皙”太空泛了。试试“冷调的白皙皮肤,带一点自然的红晕,皮肤上有几颗淡淡的雀斑”。雀斑、痣、甚至一道浅浅的疤痕,这些都是打破“完美塑料感”的细节。
- 发型和发质: “长发”两个字提供的信息太少。应该是“及腰的黑色长直发,发质顺滑,在阳光下有蓝色的光泽”,或者“蓬松的亚麻色羊毛卷短发,刘海随意地搭在额前”。
举个例子:
- 通用描述:
一个漂亮的亚洲女孩,长发。 - 具体描述:
一个20岁的中国女孩,鹅蛋脸,皮肤是健康的暖黄色调。她有一双单眼皮的、狭长的凤眼,眼神看起来很专注。深棕色的长发随意地编成一根松散的辫子,垂在肩上。
你看,后者的描述立刻让一个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脑海里。AI根据这样的指令,才不会给你一张千篇一律的脸。
2. 注入性格和情绪,让角色“活”起来
一个角色不只是外貌的组合,性格和情绪才能赋予她灵魂。AI绘画模型,特别是新一点的版本,已经能很好地理解和表达情绪。 在描述词里加入情绪和性格的线索,能直接影响角色的表情、姿态,甚至画面的整体氛围。
实践步骤:
- 表情细节: 别只说“微笑”。是“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得意的、狡黠的微笑”,还是“露齿大笑,眼睛弯成了月牙,看起来无忧无虑”?
- 姿态和动作: 她的动作也能反映性格。是“自信地双手叉腰,身体前倾”,还是“有点害羞地抱着一本书,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书页”?这些小动作都是性格的体现。
- 用形容词设定基调: 在描述词前面加上定义性格的词,比如“一个看起来很坚韧的女人”、“一个散发着忧郁气质的学者”。AI会围绕这个核心基调来构建整个形象。
举个例子:
- 通用描述:
一个女人坐在咖啡馆里。 - 注入性格的描述:
一个看起来有点疲惫但很满足的女人,独自坐在靠窗的角落。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毛衣,双手捧着一个热气腾腾的马克杯,眼神放空地看着窗外的雨,嘴角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样的描述不仅有画面,还有了故事感。AI生成的图片会更有深度,而不是一个呆板的模特摆拍。
3. 设定场景和身份,让角色有“根”
把角色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给她一个职业或者身份,能极大地增加她的独特性。 环境和身份会决定她的穿着、道具、气质,这些都是构成角色差异性的关键元素。
实践步骤:
- 明确职业或身份: 她是“一个在深夜实验室工作的植物学家”,还是“一个在旧书店里整理书籍的实习生”?是“穿着机甲的赛博朋克战士”,还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蒸汽朋克探险家”? 职业直接关联到服装和配饰。
- 环境细节要具体: “在城市里”太空了。要具体到“在霓虹灯闪烁的东京街头,地面有雨水反光”,或者“在阳光明媚的希腊圣托里尼,背景是蓝顶白墙的房子”。 场景的光线、颜色都会影响最终效果。
- 互动与道具: 让她和环境互动。比如,那个植物学家“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发光的叶子”,那个实习生“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正在用鸡毛掸子掸去书架顶层的灰尘”。
举个例子:
- 通用描述:
一个穿裙子的女孩。 - 设定场景和身份的描述:
一个年轻的女天体物理学家,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站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旁。她留着利落的短发,表情严肃而专注,正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背景是星空穹顶,闪烁着遥远的星云。
你看,通过构建一个具体的叙事场景,角色的形象立刻就丰满和独特起来了。
4. 风格、光线和构图,像导演一样思考
如果你想让AI生成的图片看起来不像“AI作画”,就要学会用摄影和艺术的语言去指挥它。光线、构图、艺术风格这些参数,是拉开作品质量和差异性的关键。
实践步骤:
- 指定艺术风格或媒介: 你想要的是“宫崎骏动画风格的插画”,还是“模拟柯达胶片质感的纪实照片”? 是“伦勃朗式的油画光影”,还是“赛博朋克风格的数字绘画”? 明确风格能让AI在巨大的数据库里找到准确的参考。
- 控制光线: 光是塑造氛围的灵魂。你可以指定“清晨柔和的侧光,拉长了人物的影子”,“傍晚的黄金一小时,温暖的光线洒在她的脸上”,或者“从上方打下来的戏剧性顶光,让面部轮廓分明”。
- 决定构图和镜头: 像个摄影师一样思考。你想要的是“特写镜头,强调眼神”,“全身照,展示服装和姿态”,还是“从低角度仰拍,显得人物高大而有气势”? 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指令。
举个例子:
- 通用描述:
一个女人的肖像。 - 导演式描述:
电影剧照风格,一个穿着复古皮夹克的女侦探,半身像。她站在一扇百叶窗前,几缕光线穿过缝隙照在她脸上,形成明暗对比(Chiaroscuro)。她眼神警惕,表情冷峻。使用35mm镜头拍摄,画面有轻微的电影颗粒感。
当你开始用这种专业的语言和AI沟通,它就会从一个只会画“美女”的工具,变成一个能实现你复杂创意构想的虚拟摄影师或画师。
总而言之,避免角色同质化的根本方法,就是拒绝使用模糊、笼统、千篇一律的描述词。把AI当成一个需要精确指令的创作者,用具体的细节、情绪、故事和专业术语去引导它。你给它的信息越丰富、越独特,它回馈给你的形象就越不可能和别人雷同。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