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AI,不论是生成文字还是图片,都绕不开“提示词”(Prompt)。 就像和人沟通,话说不清楚,对方就很难理解你的意思。 AI也是一样,提示词给得越精准,它产出的结果就越符合你的预期。 这门和AI有效沟通的技术,就叫“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AI打交道时,有哪些常见的英文缩写和专业术语,是你必须知道的。掌握了这些,能帮你更快地写出高质量的提示词。
一、 基础中的基础:必须认识的几个缩写
这几个词是AI领域的基石,虽然不是直接写在提示词里的,但理解它们,能帮你明白背后是怎么一回事。
-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不用多说,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学习的技术。
- LLM (Large Language Model):大语言模型。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读过海量书籍和网页的“大脑”,比如GPT系列就是典型的LLM。 它们通过学习庞大的文本数据来理解语言规律,然后根据你的提示生成内容。
- 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这是一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的学科。 我们能用日常说话的方式和AI交流,背后就是NLP技术在支撑。
- 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这是OpenAI开发的一系列著名的大语言模型。 它的名字里包含了三个关键点:“生成式”代表它能创造新内容;“预训练”意味着它在海量数据上预先学习过;“Transformer”是它所依赖的一种高效的神经网络架构。
二、 提示词技巧的核心术语:让AI更懂你
这部分是提示词工程的精髓,直接关系到你输出内容的质量。
-
Zero-shot Prompting(零样本提示)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直接给AI下命令,不给任何例子。 比如你直接说:“把‘今天天气不错’翻译成英文。” AI会依靠它之前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任务。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简单、明确的任务。 -
One-shot / Few-shot Prompting(单样本/少样本提示)
当你发现零样本提示效果不好,或者任务比较复杂时,就可以用这一招。 “Shot”在这里就是“例子”的意思。- One-shot 就是给一个例子。 比如:“把‘苹果’翻译成‘Apple’。现在,把‘香蕉’翻译成什么?”
- Few-shot 就是给几个例子。 这种方法能让AI更清楚地了解你想要的格式、风格或逻辑。 比如,你想让AI帮你写产品宣传语,可以先给它几个你喜欢的例子,它就会模仿你的风格来创作。
-
Chain-of-Thought (CoT) Prompting(思维链提示)
这个技巧非常实用,尤其是在处理需要逻辑推理的复杂问题时,比如数学题或编程问题。 你不是直接问AI要答案,而是引导它一步一步地思考,把推理过程展示出来。- 怎么用?很简单,在你的提示词里加上一句“一步一步思考”或“请展示你的推理过程”。
- 为什么有效?因为这强迫AI放慢速度,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几个小步骤来解决,从而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比如,PaLM模型在使用CoT后,在数学推理测试中的表现从17.9%提升到了58.1%。
-
Self-Consistency(自我一致性)
这个可以看作是CoT的加强版。它的做法是,让模型用多种不同的思维路径去解答同一个问题,然后选出那个出现次数最多的答案。 这就像让一群人独立解决一个问题,最后采纳多数人的意见一样,结果通常更可靠。研究表明,这个方法能显著提升推理任务的性能。 -
Tree-of-Thoughts (ToT)(思维树)
如果说CoT是单线程思考,那ToT就是多线程。它让模型在每一步都探索多种可能性,形成一个像树一样的思维分支。 模型会评估每个分支的优劣,然后选择最有希望的一条路继续深入,或者回溯到上一步。 这种方法适合解决那些没有唯一正确路径的复杂规划或设计问题。
三、 影响模型输出的“参数”术语
在使用一些AI工具的API或者高级设置时,你会看到这些参数。调整它们,可以精确控制AI的输出风格。
-
Temperature(温度)
这个参数控制着AI回答的“创造性”或“随机性”。- 低温度 (比如 0.1-0.3):AI会更保守,倾向于选择最常见、最可能的词语。 输出结果会更稳定、更符合事实,适合需要准确性的任务,比如代码生成或事实问答。
- 高温度 (比如 0.7-1.0):AI会更大胆,尝试使用一些不那么常见的词语,回答会更有创意和多样性。 适合头脑风暴、写诗或创意写作等任务。
-
Max Tokens(最大令牌数)
这个参数用来限制AI生成内容的总长度。 “Token”是AI处理文本的最小单位,可以是一个单词、一个字符或一个词的一部分。 设定这个值可以避免AI回答过长或过短,同时也能帮你控制API的使用成本,因为很多服务是按Token数量收费的。 -
Top-p (Nucleus Sampling)
这个参数和Temperature有点像,都是用来控制回答的随机性。但它的方式是,设定一个概率阈值,让模型只在最可能的一小部分词汇中进行选择。 比如,top-p设为0.1,意味着模型只会考虑累积概率加起来达到10%的那些词。这是一种比调整温度更精细的控制方法。 -
Frequency Penalty & Presence Penalty(频率和存在惩罚)
这两个参数都是用来减少重复的。- Frequency Penalty:惩罚那些已经出现过的词,出现的次数越多,惩罚越重。这能降低模型重复同样词语的概率。
- Presence Penalty:只要词语出现过一次,就进行惩罚。这鼓励模型引入新的话题和词汇。
四、 AI绘画领域的专用术语
如果你玩Stable Diffusion或Midjourney这类AI绘画工具,还会遇到一些特别的术语。
- –no:这是个很有用的参数,用来告诉AI你不想在画面里看到什么。比如,你想画一只猫,但不希望它有六条腿,就可以加上
--no six legs。 - –sref (Style Reference):在Midjourney里,这个参数可以让你上传一张参考图,AI会模仿这张图的风格来创作新画。
- –seed:种子值。每个AI生成的图像都有一个随机的种子值。如果你用同一个提示词和同一个种子值,就能生成几乎一模一样的图片。 这对于想在某个基础上微调图片非常有用。
掌握这些术语和缩写,并不是要让你成为一个理论专家,而是为了让你能更自如地驾驭AI这个工具。下次当你和AI对话时,不妨试试这些技巧,你会发现,它能变得更聪明、也更听话。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