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而且还不少。不管是找灵感,还是想直接复制粘贴,网上有大把免费的AI生图提示词资源。
很多人刚开始玩AI生图时,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想法,而是不知道怎么跟AI“说话”。你说“一个宇航员”,它就真的只给你一个宇航员,背景空荡荡,画面干巴巴。但如果你看到别人生成的图,宇航员不仅穿着帅气的宇航服,还站在火星的红色沙漠上,远处是地球,头盔上反射出星辰,整个画面有电影那味儿了。这中间的差距,就是提示词的差别。
下面我把我平时用的一些免费渠道和方法,掰开来给你说说。这些不是什么秘密,但自己一个个找确实费时间。
第一类:直接抄作业的网站——提示词分享社区
这类网站是最直接的,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AI画廊。你看到哪张图好看,点进去,它就会把生成这张图的提示词原封不动地给你。这对于新手来说最友好,因为你可以直接看到效果,然后复制提示词,自己再微调。
-
Lexica (lexica.art)
这个网站主要是针对Stable Diffusion模型的。它的页面很简单,就是一个图片瀑布流,你可以无限往下刷。看到喜欢的图,点开就能看到完整的提示词(Prompt)和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我刚开始玩AI画得时候,每天都要花一两个小时在上面刷图,不是为了找特定的图,就是为了看别人都用了哪些词来描述画面、风格和光线。比如,我在这里学到了用“cinematic lighting”(电影感光照)和“dramatic lighting”(戏剧性光照)来改善画面的光影效果,用“trending on Artstation”来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和艺术感。这个网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搜索功能很强。你可以直接搜中文,比如“武侠”,它会展示出很多相关的图片和提示词。 -
PromptHero (prompthero.com)
这个网站比Lexica更全面,它不仅包含Stable Diffusion的提示词,还有Midjourney和DALL-E的。 你可以根据模型来筛选作品。我用它主要是为了找Midjourney的灵感,因为Midjourney的提示词风格和Stable Diffusion不太一样,更偏向于自然语言描述,句子更完整。PromptHero的好处在于它的分类很细,你可以按动漫、摄影、奇幻等不同类别去浏览。 这能帮你快速定位到你想要的风格。 -
OpenArt (openart.ai)
OpenArt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社区,上面有海量的AI作品和对应的提示词。 它有一个探索(Discovery)页面,你可以看到各种模型生成的最新热门图片。我喜欢用它的一个功能是,当你看到一张好图时,不仅能复制提示词,还能直接在网站上点击“Try”,用它的模型跑一张类似风格的图。这对于想快速验证一个风格或者一个关键词的效果特别方便。
这类网站怎么用最有效?
1. 先确定大概方向:今天想画个赛博朋克风的城市,还是想画个可爱的猫咪?先在脑子里有个大概的画面。
2. 用关键词搜索:在网站上搜索你的核心想法,比如“cyberpunk city”或者“cute cat”。
3. 浏览并筛选:看搜索出来的图片,找几张构图、颜色、风格最接近你想法的。
4. 复制并分析提示词:点开这些图片,把它们的提示词复制下来,放到一个记事本里。不要急着直接用,先分析一下。看看它们用了哪些词来描述主体、环境、画风、灯光和镜头。比如,你会发现很多高质量的图片都包含这样的结构:主体描述 + 场景描述 + 艺术风格 + 灯光/镜头描述 + 画面质量词。
5. 组合和修改:把你从几张不同图片里学到的好词组合起来,形成你自己的提示词。比如,你喜欢A图的主体描述,喜欢B图的色彩搭配,喜欢C图的艺术家风格,就把它们拼在一起。
第二类:帮你“造句”的工具——提示词生成器
如果你不想完全照抄,有点自己的想法,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把想法变成AI能听懂的“咒语”,那提示词生成器就很有用。这些工具通常会给你提供很多选项,你只需要点点鼠标,它就能帮你自动生成一段结构完整的提示词。
-
promptoMANIA (promptomania.com)
这是一个专门为AI艺术设计的提示词构建工具。 它的界面非常直观。你可以先输入一个最基础的主体,比如“a girl”。然后,网站会引导你添加细节,比如艺术风格(你可以选择像梵高、莫奈这种大师的风格,也可以选择动漫、幻想艺术等),灯光效果,相机视角等等。 你每选择一个选项,它都会自动把对应的关键词加到你的提示词里。这个过程就像在搭积木,对新手理解提示词的构成非常有帮助。 -
QuillBot AI Art Prompt Generator (quillbot.com/ai-art-prompt-generator)
这个工具更像一个创意火花塞。 你只需要给它一个简单的想法,它就会帮你扩展成一段细节丰富的描述。 比如,你输入“一个孤独的机器人在雨中”,它可能会帮你生成“一个孤独的机器人坐在霓虹灯闪烁的城市街道长椅上,雨水顺着它金属的外壳滑落,倒映出周围模糊的灯光,整体氛围是忧郁和怀旧的。” 这种工具的好处是能帮你打开思路,想到一些你可能没想到的细节。
使用这类工具的步骤:
1. 输入核心概念:把你最想画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词语告诉它。
2. 选择细节标签:根据工具提供的分类,一步步选择你想要的风格、灯光、构图等。
3. 生成并复制:工具会根据你的选择生成一段完整的提示词。
4. 按需修改:生成出来的提示词可能有些地方不是你想要的,可以直接在文本框里修改,比如换掉某个艺术家的名字,或者改变某个颜色。
第三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习怎么写提示词
抄作业和用工具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要想真正让AI画出你脑子里的画面,最终还是要学会自己写提示词。这并不难,本质上就是把画面拆解成一个个元素,然后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出来。
一个好的提示词通常包括这几个部分:
- 主体 (Subject):你最想画的核心是什么?是一个人,一个动物,还是一个物体?要尽可能具体。不要只说“a man”,可以说“an old fisherman with deep wrinkles, wearing a red wool cap”(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渔夫,戴着一顶红色的毛线帽)。
- 媒介/风格 (Medium/Style):你希望这张图看起来像什么?是油画、水彩画、素描,还是数码插画? 风格上,是想写实、动漫风、还是蒸汽朋克风? 直接把这些词加进去,比如“oil painting”、“anime style”、“steampunk”。
- 环境 (Environment):主体在什么地方?是在森林里、城市街道上,还是在太空中? 环境的描述对画面氛围影响很大。
- 光照 (Lighting):光从哪里来?是什么样的光?是柔和的晨光、正午的硬光,还是霓虹灯的光? “cinematic lighting”(电影光效)、“soft light”(柔和光)、“backlighting”(逆光)这些都是非常好用的词。
- 颜色 (Color):画面主要是什么色调?是鲜艳的、暗淡的、还是单色的? 你可以指定具体的颜色,也可以用描述性的词,比如“vibrant colors”(鲜艳的色彩)或者“muted tones”(柔和的色调)。
- 构图 (Composition):你希望观众从哪个角度看这个画面?是特写、全身像,还是广角的风景? “close-up”(特写)、“wide-angle shot”(广角镜头)、“portrait”(肖像)这些词可以直接用。
举个例子,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
- 基础想法:一只猫。
- 加点细节: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猫(主体)。
- 放在一个场景里: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猫,漂浮在太空中,背景是地球(主体+环境)。
- 确定风格:一张数字艺术风格的画,画的是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猫,漂浮在太空中,背景是地球(主体+环境+风格)。
- 加上光影和构图:一张数字艺术风格的画,电影感光照,广角镜头,画的是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猫,漂浮在太空中,背景是地球,画面细节丰富(主体+环境+风格+光照+构图+质量)。
这样一步步加下来,提示词就从一个单词变成了一段具体的描述,AI自然也就能生成更符合你预期的图片了。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一些中文社区和网站,比如“即时设计”的AI艺术馆、“思默AI”的咒语生成器等,也提供了很多中文友好的提示词案例和工具,可以直接复制使用。
总而言之,免费的提示词资源到处都是,关键在于你怎么用它们。刚开始可以多看多抄,慢慢理解其中的规律,然后尝试自己修改和组合,最后就能独立创作了。这个过程就像学做菜,先跟着菜谱做,做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材料配什么调料最好吃。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