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套用模板确实很快,但效果通常很糟糕。原因很简单,AI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脑子里那个模糊但精彩的故事雏形。你直接扔给它一个通用模板,它只能给你一个同样通用、毫无新意的故事框架。这就像你给一个不认识的裁缝一套标准尺码,让他给你做一件完全合身的定制西装,结果可想而知。
真正有效的方法不是找一个“万能模板”去套用,而是学会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模块化的指令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反复使用,你只需要修改里面的具体内容。这套方法的核心是把你的创作想法拆解成几个关键模块,然后用清晰、具体的语言告诉AI每个模块里需要什么。
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拆解这个框架,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乐高式”的模板系统,每个模块就是一块积木。
模块一:设定基本规则(给AI画个圈)
在开始之前,要先给AI一个明确的角色和任务指令。别小看这一步,它能极大地影响后续生成内容的质量和风格。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和AI对话前,先告诉它:“现在你是一位专业的编剧,不是一个什么都懂的搜索引擎。”
这个模块的指令很简单,但必须放在最前面:
指令示例:
“你现在扮演一个经验丰富的畅销小说家和编剧。你的任务是基于我提供的核心要素,为我创作一个详细的小说大纲。在整个过程中,你需要保持逻辑严谨,确保情节连贯,并提出有创意的想法。请不要写任何与故事大纲无关的内容。”
为什么这么做?
* 角色扮演: 让AI进入一个特定角色,它的回答会更接近这个角色的专业水平。
* 明确任务: 直接告诉它“生成小说大纲”,避免它输出别的东西,比如诗歌或者散文。
* 设定标准: “逻辑严谨”、“情节连贯”这些词是在给AI设定一个工作标准,让它明白你的要求。
模块二:定义故事的核心要素
这是整个框架的基石。你需要在这里用最精炼的语言,告诉AI你故事的类型、风格、核心设定和主题。信息越具体,AI的理解就越准确。
这个模块可以看作一个填空题:
指令示例:
“以下是故事的核心要素:
* 故事类型: [例如:赛博朋克、侦探悬疑]
* 故事风格/基调: [例如:黑暗、压抑,带有黑色幽默 / 温暖、治愈,节奏缓慢]
* 一句话核心创意: [用一句话总结你的故事,例如:在一个记忆可以被交易的未来城市,一个失忆的侦探必须找回自己被盗的记忆,才能破解一宗连环谋杀案]
* 故事主题: [例如:探讨记忆与身份的联系 / 揭示科技对人性的异化]
* 目标读者: [例如:喜欢硬科幻和强情节推理的年轻读者]”
为什么这么做?
* 精准定位: 类型和风格直接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语言感觉。 你告诉它写“赛博朋克”,它就不会生成一个田园风光的故事。
* 锚定创意: “一句话核心创意”是整个故事的锚,所有情节都将围绕它展开。这能有效防止AI写跑偏。
* 深化内涵: “主题”能让AI生成的大纲更有深度,而不只是情节的简单堆砌。
模块三:塑造关键角色
角色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引擎。一个扁平、模糊的角色设定会让整个故事失去活力。所以,你需要把角色的核心信息清晰地传递给AI。至少要定义主角和核心反派。
指令示例:
“以下是主要角色设定:
* 主角:
* 姓名: [角色名]
* 身份/职业: [例如:私家侦探、流亡的王子]
* 核心目标/欲望: [他最想要什么?例如:找回失去的记忆,查明妻子的死因]
* 最大的恐惧/弱点: [他最怕什么?这往往是推动他行动的内在动力,例如:害怕再次被人背叛]
* 性格特点: [用3-5个关键词描述,例如:外表冷漠、内心执着、有原则、不善言辞]
* 反派/对手:
* 姓名/代号: [角色名]
* 身份/职业: [例如:科技巨头公司的CEO、神秘的黑客组织]
* 核心目标/欲望: [他想要什么?最好和主角的目标形成直接冲突,例如:想要推广记忆交易技术,以实现对社会的完全控制]
* 能力/优势: [他比主角强在哪里?例如: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掌握着核心科技]”
为什么这么做?
* 驱动情节: 角色的目标和欲望是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 主角想要什么,反派如何阻挠,这就是冲突的来源。
* 制造冲突: 明确的弱点和恐惧是制造戏剧性冲突的关键。AI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出让主角陷入困境的情节。
* 避免脸谱化: 具体的性格特点能让AI生成的角色行为更合理,避免写出千人一面的“工具人”。
模块四:搭建故事结构
直接让AI“写个大纲”,它可能会给你一个松散的章节列表。更好的方法是,你先指定一个经典的故事结构,让它往这个框架里填充内容。三幕式结构是最常用也最不容易出错的选择。
指令示例:
“请严格按照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生成故事大纲,并确保每一幕都包含清晰的转折点。具体要求如下:
* 第一幕 (开端 – 占25%):
* 介绍主角和他的日常生活。
* 展示主角的核心欲望和当前困境。
* 发生激励事件: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彻底打破了主角的平静生活,迫使他必须采取行动?
* 第一幕节点: 主角做出决定,正式踏上征程,进入一个新世界或新局面。
* 第二幕 (中段 – 占50%):
* 主角在新环境中不断尝试和学习,遭遇一系列挑战和失败。
* 中间点: 发生重大转折,主角获得关键信息或遭遇重大失败,让他对局势有了全新的认识,故事的风险升级。
* 主角力量增强,开始反击,但反派的力量也变得更强。
* 第二幕节点: 主角遭遇最惨重的打击,几乎失去所有希望,陷入最低谷。
* 第三幕 (结尾 – 占25%):
* 主角在最低谷后重新振作,找到最后的希望或方法。
* 高潮对决: 主角与反派进行最终的正面交锋。
* 结局: 解决核心冲突,展示主角和世界的最终状态。主角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
为什么这么做?
* 保证节奏: 三幕式结构是一个被验证过无数次的成功叙事模型。 它可以确保你的故事有起有伏,节奏紧凑。
* 逻辑清晰: 这种结构化的指令让AI的任务变得非常明确,它只需要根据你的角色和设定,填充每一个具体的情节点。
* 可控性强: 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故事的骨架,如果对某一部分不满意,比如觉得“中间点”不够震撼,可以单独要求AI重新生成那一部分。
模块组合与迭代
现在,你把上面四个模块的指令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强大且个性化的“超级提示词”。把它一次性发给AI,你得到的大纲会比任何通用模板都更贴近你的想法。
但工作还没结束。AI给出的第一版大纲往往只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你需要像和编剧开会一样,对它进行追问和调整。
迭代追问的例子:
* “这个大纲不错,但第一幕的激励事件不够有冲击力。请再提供三个更有创意的方案。”
* “我觉得反派的动机有点单薄。请深入挖掘一下他的背景故事,解释他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 “主角在第二幕的低谷感觉像是强行制造的,不够自然。请修改这部分情节,让他的失败和他之前的某个性格弱点直接相关。”
通过这种“提要求-反馈-修改”的循环,你才能不断打磨,最终得到一个真正可用的、充满细节和逻辑的完美大纲。这个过程不是一键生成,而是你作为创作者,主导AI这个工具,共同完成创作。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