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一个好用的AI指令“大全”?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市面上没有一个像新华字典一样,能包罗万象、官方认证的“AI指令大全”。原因很简单,AI发展太快了,各种模型、各种玩法层出不穷,一个固定的列表很快就会过时。
但是,你完全可以自己动手,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动态更新的、个性化的指令库。这比到处找一个完美的“大全”要靠谱得多,也实用得多。下面我就给你拆解一下,去哪里找这些“原材料”,以及怎么把它们组合成你自己的高效工具。
先别急着找“大全”,搞清楚去哪儿“淘金”
好的AI指令,都散落在一些特定的地方。你得像个寻宝猎人一样,知道去哪些地方挖。
1. GitHub:程序员的宝库,也是指令金矿
很多人一听GitHub就觉得是程序员才去的地方,其实不是。这里有大量由用户贡献和维护的开源指令库,质量通常很高。因为程序员讲究逻辑和效率,他们写的指令往往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强。
- 怎么找?
- 直接在GitHub的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比如“Awesome ChatGPT Prompts”或者中文的“AI指令大全”。
- 你会找到一些star(收藏)数量很高的项目。star越多,通常意味着这个项目越受大家认可。
- 这些库通常会把指令按照不同任务分类,比如“文案写作”、“编程辅助”、“市场分析”等等,非常方便查找。 你可以直接复制使用,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一个叫“Awesome ChatGPT Prompts”的库里,找到了一个“扮演Linux终端”的指令。你把这个指令发给AI,它就会模拟成一个Linux命令行,你可以输入ls、pwd这些命令,它会给出相应的反馈。这种玩法,在普通的指令列表里是很难找到的。
2. 专门的指令分享网站:更直观,更适合新手
现在有很多网站专门收集和分享AI指令,它们比GitHub更友好,更像一个社区。用户可以在上面发布自己觉得好用的指令,也可以给别人的指令评分、评论。
- 这类网站有什么特点?
- 可视化做得好:特别是针对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这类AI绘画工具的指令网站,它们会直接展示图片效果,你喜欢哪个,点进去就能看到生成这张图的完整指令。 比如PromptHero、OpenArt这些网站,对新手来说非常直观。
- 更新快:因为是社区驱动,一旦有什么新的、有趣的玩法,很快就会有人分享出来。
- 有筛选和分类:你可以根据模型(比如ChatGPT、Claude)、任务类型(比如SEO、教育)来筛选指令。
我个人很喜欢一个叫FlowGPT的网站。 上面有个用户分享的指令是“用费曼学习法解释任何概念”。你只要把想学的概念填进去,AI就会一步步引导你,用最简单的话把这个概念讲给你听,并且让你举例子,直到你完全弄懂为止。这比直接问“什么是XXX”效果好得多。
3. AI工具开发者的官方文档和示例:源头活水
像OpenAI、Anthropic、Google AI这些开发大模型的公司,它们自己就会提供一些官方的指令示例和最佳实践。 这是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来源。
- 去哪里看?
- 直接去OpenAI的官方文档里找“Examples”或者“Prompt examples”这样的页面。
- 他们会教你一些写指令的基本原则,比如如何提供上下文、如何指定输出格式等等。
- 这些官方示例可能没那么花哨,但都是“基本款”,非常扎实。掌握了这些,你就能自己写出更复杂的指令。
比如,OpenAI的文档里明确提到,给AI一个“角色”能让它的回答更专业。 所以,与其说“帮我写个营销文案”,不如说“你是一位资深的营销专家,拥有10年为快消品撰写广告文案的经验。现在,请为一款新的无糖苏打水写一篇社交媒体推广文案。” 加上角色设定后,输出的质量完全不一样。
4. 博客、论坛和视频教程:真实案例的聚集地
很多有经验的AI用户会在自己的博客、技术论坛(比如CSDN)、或者视频网站上分享他们的使用心得和具体的指令案例。这些内容非常接地气,充满了个人经验。
- 这类信息的好处是什么?
- 场景具体:分享者通常会结合一个非常具体的工作场景来讲解,比如“如何用AI在30分钟内写完一篇周报”、“如何让AI帮你分析用户评论数据”等等。
- 有“踩坑”经验:他们不仅会分享成功的指令,有时还会告诉你哪些指令是没用的,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会出错。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 语言通俗易懂:不像官方文档那么严肃,这些博主和UP主会用更像聊天的语气来解释,更容易理解。
我关注的一个博主就分享过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处理复杂任务时,不要试图用一个超长的指令一次性搞定,而是要把任务拆分成几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引导AI。 比如,你想让AI帮你写一份市场分析报告,可以这么做:
* 第一步:“帮我分析一下[某行业]的当前市场趋势,列出5个要点。”
* 第二步:“根据上面的趋势,分析[你的公司]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
* 第三步:“针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3个具体的营销策略建议,并说明每个策略的预期效果和潜在风险。”
这种分步提问的方式,能让AI的思考更聚焦,输出结果的逻辑性和准确性都会好很多。
怎么打造你自己的指令库?
找到了“原材料”,接下来就是把它们整理成你自己的东西。别偷懒,直接复制粘贴是没灵魂的。
第一步:建立一个简单的收集系统
不需要搞得太复杂。用你最顺手的工具就行,比如Notion、飞书文档、语雀,甚至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合你的分类体系。
你可以这样分:
* 按任务类型:写作、编程、数据分析、图像生成……
* 按项目:如果你同时在做好几个项目,可以为每个项目建立一个专门的指令文件夹。
* 按“灵感”和“常用”:看到有意思的指令先丢到“灵感”里,经过自己测试和修改,确认好用之后,再移到“常用”里。
第二步:修改和优化,让指令“本地化”
别人的指令再好,也未必完全适合你的需求。一定要自己动手改一改。
- 替换变量:把指令里那些通用的地方,比如“[请在此处插入你的主题]”,换成你自己的具体内容。
- 调整语气和风格:你可能希望AI的回答更正式,或者更口语化。在指令里明确提出来,比如加上“请用专业、严谨的语气回答”,或者“请用轻松、幽默的风格来写”。
- 增加限制条件:如果你发现AI的回答太啰嗦,就在指令里加上“请将回答限制在200字以内”。如果你需要特定的格式,就告诉它“请用Markdown的表格格式输出”。
第三步:不断测试和迭代
同一个指令,在不同模型上(比如GPT-3.5和GPT-4),或者在同一模型的不同版本上,效果都可能不一样。所以,要养成一个习惯:多试。
- 当你发现一个指令的效果不如预期时,别马上放弃。试着换一种问法,或者把指令写得更具体一些。
- 把你测试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简单记录下来。比如,“这个指令在处理长文本总结时效果很好,但在分析数据时容易出错。”
经过这样一个“收集-整理-修改-测试”的循环,你的个人指令库会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懂你。这时候,你就拥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动态更新的“AI指令大全”。这个过程本身,比找到一个现成的列表更有价值,因为它锻炼的是你和AI高效沟通的能力。这才是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