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都在玩豆包画图,感觉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随便说句话,AI就能给你画出来,确实好玩。但是,玩多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生成的图片总是有点“AI味”,看着不够特别。问题出在哪?很多时候,是我们的指令(Prompt)不够精准,特别是风格关键词用得太普通。大家都会用“赛博朋克”、“二次元”这些词,但真正能让图片脱颖而出的,是一些更独特、更具体的风格关键词。
我们先来聊聊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风格门类:Low-poly(低多边形)。这个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低多边形”,听起来有点技术宅。实际上,它是一种源于早期3D建模的艺术风格。那时候电脑性能不行,为了让游戏跑得流畅,模型都建得比较简单,面数很少,所以看起来棱角分明。没想到,这种限制反而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用“Low-poly”画出来的图,不管是动物、风景还是建筑,都像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三角形或多边形拼接而成的,有点像数字化的折纸艺术。
怎么用呢?很简单,你直接在指令的末尾加上“Low-poly”就行。比如,你想画一只狐狸,可以这样写:“一只正在雪地里行走的狐狸,Low-poly风格”。你会得到一张非常有设计感的图片,狐狸的身体结构被简化成几何色块,颜色鲜明,立体感很强。这种风格特别适合用来做桌面壁纸或者一些简约风的设计,因为它既有现代感,又不会太复杂。如果你想让效果更突出,可以再加上“isometric view”(等轴测视角),这样画面会呈现出一种45度角的俯视效果,常用于游戏场景或建筑表现,空间感更强。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风格叫Ukiyo-e(浮世绘)。这个词来自日语,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它的特点是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内容大多描绘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风景和戏剧。最有名的可能就是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当你在豆包里使用“Ukiyo-e”这个关键词,AI会模仿这种独特的版画风格。 比如,你可以试试:“下雨的东京街头,行人打着伞,Ukiyo-e风格”。生成的图片会很有味道,雨丝会被处理成细密的斜线,人物和建筑的轮廓线会变得很突出,色彩也会有一种特殊的平涂感,没有强烈的光影变化。
这种风格的妙处在于,它可以把现代的场景处理出一种古典的韵味。想象一下,用浮世绘的风格画一个正在玩手机的现代人,或者画一个繁忙的咖啡馆,这种古今碰撞的感觉本身就很有故事性。而且,浮世绘风格特别擅长表现动态的场景,比如海浪、风、雨,它能用静态的画面画出流动的感觉。
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个在摄影圈很火,但在AI绘画里用得还不算多的词:Cinestill 800T。这其实是一款真实的电影胶片型号。 它的全称是CineStill 800Tungsten,是一种钨丝灯环境下使用的电影胶片。 这款胶片最大的特点是在拍摄夜景时,高光部分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红色光晕(Halation),而且画面的颗粒感比较明显,色调偏冷,带有一种安静、疏离的电影感。
在豆包里用这个关键词,就是为了复刻这种胶片效果。你可以尝试这个指令:“一个男人深夜独自坐在便利店里,窗外下着雨,Cinestill 800T风格”。AI会努力模拟出那种冷色调,窗外的路灯和车灯周围会出现标志性的红色光晕,整个画面的颗粒感也会增强。这种风格非常适合用来营造氛围,特别是那种带点孤独、怀旧或者悬疑感的场景。它能让一张普通的图片瞬间变得像一部文艺电影的截图。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小众的风格:Memphis Design(孟菲斯设计)。这不是指埃及的孟菲斯,而是上世纪80年代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设计风格。 它的核心是反对单调、冷漠的现代主义,主张用大胆的色彩、有趣的几何图形和不对称的构图来创作。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打翻了的几何玩具箱,里面有各种波浪线、锯齿形和明亮的色块。
在豆包画图里用“Memphis Design”,可以生成非常活泼、古灵精怪的图片。比如,你可以写:“一个客厅的室内设计,孟菲斯设计风格”。出来的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沙发可能是粉红色的波浪形,墙上挂着黄色的圆圈和蓝色的三角形,地毯上是黑白条纹。一切都显得那么“不搭”,但组合在一起又有一种奇妙的和谐感。这种风格很适合用来画一些抽象的背景、海报或者产品设计,因为它视觉冲击力强,能立刻抓住人的眼球。
还有一个和线条关系很大的风格叫Ligne Claire(清晰线条)。这个词来自法语,字面意思是“清晰的线条”。它是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Hergé),也就是《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开创的一种绘画风格。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所有物体的轮廓线都用同样粗细的、清晰的黑线勾勒出来,颜色是平涂的,几乎没有阴影。 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干净、明亮,信息传达得很直接。
当你在指令里加入“Ligne Claire”,AI会尝试用这种方式来组织画面。你可以试试:“一个侦探在书房里寻找线索,Ligne Claire风格”。你会发现,图片里的桌子、书架、人物,所有东西的边缘都有一条很明确的黑线,色彩也很饱和。这种风格有一种复古的童趣感,同时又因为其清晰的结构而显得很严谨。它很适合用来讲故事,因为每个物体都被清晰地定义了出来,观众可以很容易地看清楚画面里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我们来谈谈一个听起来有点怪的词:Greeble。这个词在电影特效和3D建模领域很常用,指的是在模型表面添加的大量复杂的、无特定功能的小细节,目的是让表面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增加视觉复杂性。 想象一下《星球大战》里那些巨大飞船的表面,布满了各种管道、凹槽和天线,那些就是Greeble。
在AI绘画里使用“Greeble”这个关键词,可以为你的创作增加惊人的细节密度。比如,你想画一个科幻城市的建筑,可以这样写:“一座巨大的未来主义摩天大楼,表面布满了Greeble细节”。AI会在这座建筑的墙体上生成无数个小方块、小管道、小天线之类的东西,让它看起来极其复杂和宏伟。这个词不仅仅可以用在科幻题材上,你也可以把它用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一个布满Greeble细节的甲虫”,生成的甲虫外壳上可能会有各种奇特的机械结构,创造出一种生物与机械结合的奇特美感。
总的来说,想要让豆包生成的图片更有个性,关键在于跳出那些常见的风格词,去挖掘一些更具体、更有背景故事的关键词。上面提到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电影、画作、设计风格甚至是一款胶片里寻找灵感。多去尝试,把这些词组合起来用,比如“一个穿着宇航服的武士,Ukiyo-e风格,Cinestill 800T色调”,看看会发生什么。玩AI绘画,最终玩的还是你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