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和AI打交道那会儿,大部分人觉得写提示词(Prompt)就是跟AI聊天,直接说需求就行。后来发现,AI虽然能力强,但也很“耿直”,你说得不精确,它给的结果就可能差很远。想要稳定拿到高质量的输出,就得琢磨怎么把提示词写好。这个过程就是提示词工程。
一个人用,可能反复试几次也就够了。但如果是一个团队,或者要把AI能力整合进自己的产品里,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你需要管理上百个提示词,确保它们在不同场景下都有效,还要不断测试、迭代。这时候,光靠手工就不行了,得用专门的工具来帮忙。

这些工具五花八门,有的帮你优化措辞,有的帮你管理版本,还有的甚至能让你用拖拽的方式构建复杂的AI应用。下面就聊聊市面上一些主流的提示词工具,我会把它们分成几类来介绍,这样更清楚。
第一类:帮你把话说得更明白的优化工具
这类工具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同样的意思,换种说法,AI给出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它们能帮你把模糊的想法变得具体、精确。
PromptPerfect
这个工具算是比较出名的,可以把它看作是提示词的“润色师”。 你扔给它一个比较粗糙的想法,比如“写个关于猫的科幻故事”,它能帮你优化成一个细节更丰富的提示词,明确故事背景、角色设定、情节走向等等。
它的工作方式是自动帮你丰富提示词的细节,然后测试不同版本的效果,最后给你一个优化后的版本。 这对于刚接触提示词工程的人来说很有用,因为它能让你快速看到一个好的提示词应该包含哪些元素。 它支持很多模型,不光是像GPT-4和Claude这样的文本模型,连Midjourney这种画图的AI也支持。 你甚至可以上传一张图片,让它反向分析出生成这张图可能用的提示词。
使用它很简单:
1. 输入你最初的提示词。
2. 设置一些参数,比如你希望提示词的长度、优化的迭代次数等。
3. 然后它就会生成优化后的版本。
这个工具对于需要快速产出高质量内容的内容创作者或者市场营销人员来说,能省不少事。
第二类:给开发者用的全流程开发和管理平台
当你开始正经地开发一个AI应用时,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你需要考虑的就不只是单个提示词的好坏,而是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追溯性和团队协作。
LangSmith
LangSmith是LangChain团队做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提示词优化工具,而是一个完整的LLM应用开发和运维平台。 想象一下,你做的应用里,AI可能需要做好几步操作才能完成一个任务。比如,先上网查资料,然后整理资料,最后再回答用户问题。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步出错了,你都需要能快速定位到问题所在。
LangSmith做的就是这件事。它会把AI应用的每一步操作都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轨迹”(Trace)。 这样一来,如果某个环节的结果不理想,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哪个提示词出了问题,或者AI调用哪个工具失败了。 它还能让你做A/B测试,比较不同版本的提示词或者不同模型的效果,并且支持版本控制。
这个平台是给开发者和团队用的,特别是那些需要构建复杂、可靠的AI应用的人。 它能帮你调试、测试、监控和部署应用,把从原型到上线的整个流程管起来。
PromptLayer
PromptLayer和LangSmith的定位有点像,也是一个面向团队的LLM运维平台。 它强调的是团队协作和版本管理。在一个团队里,可能有产品经理、工程师和运营人员都需要和提示词打交道。PromptLayer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界面,让不写代码的同事也能参与到提示词的编辑和测试中来。
它最大的特点是把提示词当作战利品一样管理起来。 每一个提示词都有自己的版本历史,谁修改了、改了什么,都一清二楚。 团队成员可以对提示词进行A/B测试,查看每个版本的表现数据,比如调用次数、响应速度等,然后决定用哪个版本。 它同样支持日志记录,能追踪每一次AI模型的API请求和返回结果,方便排查问题。
对于需要跨职能团队协作来打磨AI应用的公司来说,PromptLayer这类工具能显著提高效率。
Helicone
Helicone也属于LLM运维平台,它的一个核心亮点是强大的版本控制能力。 对于需要频繁迭代和测试提示词的团队来说,这个功能很关键。它会自动记录提示词的每一次修改,方便团队随时回滚到之前的某个版本,或者对比不同版本的效果。 这在生产环境中尤其重要,可以避免因为一个糟糕的提示词改动而导致整个服务出问题。
第三类:让非程序员也能上手的低代码/无代码工具
写代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门槛的。下面这类工具就是为了让不懂编程的人也能通过图形化界面,用拖拽的方式来构建AI应用。
FlowiseAI 和 Langflow
这两个都是开源工具,目标都是简化AI应用的搭建过程。 它们提供一个可视化的画布,你可以在上面拖拽不同的功能模块(比如模型、提示词模板、文档加载器等),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
打个比方,你想做一个能回答特定领域问题的客服机器人。用这类工具,你可以这样做:
1. 拖拽一个“文档加载器”模块,让它读取你的产品手册。
2. 再拖拽一个“向量化”模块,把文档内容转换成AI能理解的格式。
3. 然后拖拽一个“大语言模型”模块(比如GPT-4)。
4. 最后把这几个模块按顺序连起来。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答机器人就搭建好了,整个过程几乎不需要写代码。
这两个工具虽然相似,但也有侧重。Langflow的界面对于初学者更友好,很适合快速搭建原型。 而FlowiseAI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更多的集成选项,更适合构建准备投入生产的复杂应用。
Chainlit
Chainlit是一个开源的Python库,可以让你用很少的代码快速为你的AI应用创建一个像ChatGPT那样的聊天界面。 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开发后端逻辑可能不难,但做一个好用的前端界面却很花时间。Chainlit就是来解决这个痛点的。
你只需要写好核心的AI逻辑,然后用Chainlit提供的几个简单函数把它包起来,它就能自动生成一个交互界面。 这对于需要快速向他人展示AI原型,或者给内部团队做一个简单的AI工具来说,非常方便。
第四类:提示词的“市场”和“搜索引擎”
有时候你不需要自己从零开始写提示词,而是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或者直接用现成的。
PromptBase
PromptBase就像一个应用商店,只不过里面卖的不是App,而是高质量的提示词。 这里聚集了很多专业的提示词工程师,他们会针对特定任务(比如写营销文案、生成某种风格的图片)设计出效果很好的提示词,然后放在这个平台上出售。
如果你需要一个特定领域的提示词,但自己又没时间或者没经验去慢慢调试,就可以来这里找找看。 反过来,如果你很擅长写提示词,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这里卖钱。
PromptHero
这个工具更像是一个AI绘画提示词的搜索引擎和社区。 很多人在用Midjourney或者Stable Diffusion画画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道怎么用语言去准确描述自己想要的画面。PromptHero收集了大量由用户生成的AI画作,并且附上了生成这些画作所用的完整提示词。
你可以在上面搜索关键词,比如“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夜景”,然后就能看到很多别人生成的图片和对应的提示词,给你提供灵感。 这对于AI绘画爱好者和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参考资源。
选择哪种工具,完全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如果你只是个人用户,想提高日常使用AI的效率,那么像PromptPerfect这样的优化工具可能就够用了。如果你是开发者或者身处一个团队,需要构建和维护复杂的AI应用,那么LangSmith或PromptLayer这样的全流程平台会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想快速验证想法、搭建原型的产品经理或创业者来说,FlowiseAI这类低代码工具则能让你事半功倍。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