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提示词大全

与 AI 对话,其实就是学习怎么“提问”。你给它的指令,也就是提示词 (Prompt),决定了它能给你多好的答案。这没什么神秘的,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用不着把 AI 吹得神乎其神,把它当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就好。写提示词,就像跟一个逻辑能力超强但没什么常识的实习生沟通,你得把话说清楚。

先从根本上搞懂提示词

简单说,提示词就是你给 AI 的指令。你输入文字,AI 根据这些文字生成回应。这个过程叫“提示词工程”。听起来高大上,但核心就是设计和优化你的指令,让 AI 的输出更靠谱。

写提示词有几个基本原则,搞懂了这些,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一,要清晰具体。 模糊的指令只会得到模糊的答案。别说“写个关于夏天旅游的文章”,而是要说“写一篇介绍夏天去海边旅游的文章,重点推荐三个适合家庭出游的海滩,并介绍各自的特色活动和美食。” 你看,后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范围,AI 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写。

第二,提供足够的上下文。 AI 虽然知识渊博,但它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 比如,你要让它帮你写一封邮件,你得告诉它收件人是谁、你的身份、邮件的目的,以及希望达到的语气。信息越充分,AI 生成的内容就越贴合你的需求。可以把相关背景信息都丢给它,这能有效减少它胡说八道的概率。

第三,角色扮演是个非常好用的技巧。 你可以让 AI 扮演某个领域的专家。比如,你可以这样开头:“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营养师,请根据我提供的一日三餐,分析其中的营养是否均衡。” 这么一来,AI 就会调用它知识库里跟营养学相关的知识,给出的回答也会更专业。这个方法很简单,但效果出奇地好。

一个万能公式:CO-STAR 框架

如果觉得上面的原则还是有点抽象,可以直接套用一个叫 CO-STAR 的框架。这个框架把一个好提示词拆解成了几个部分,跟着填空就行。

  • C (Context) – 上下文: 告诉 AI 事情的背景。 比如,“我是一家健身房的市场经理,我们最近要推出一个新的减脂课程。”
  • O (Objective) – 目标: 明确你要 AI 做什么。 “请帮我写一条用于社交媒体宣传的文案。”
  • S (Style) – 风格: 你希望文案是什么风格。 “风格要像一个健身教练在跟朋友分享经验,专业但不要太严肃。”
  • T (Tone) – 语气: 文案的情感基调。 “语气要积极、有鼓励性。”
  • A (Audience) – 受众: 这条文案是写给谁看的。 “主要受众是25到40岁之间,有减脂需求的办公室白领。”
  • R (Response) – 响应格式: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请给我三个不同版本的文案,每个版本不超过150字,并附上适合的表情符号。”

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完整和清晰的提示词。AI 拿到这样的指令,想跑偏都难。

搞定文字生成:从基础到进阶

对于像 ChatGPT 这样的语言模型,写提示词有一些专门的技巧。

零样本提示 (Zero-shot Prompting)
这是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直接给指令,不给例子。 比如,“把下面这段话翻译成英文。”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模型已经很熟悉的人物。

少样本提示 (Few-shot Prompting)
当你需要的输出格式比较特殊,或者任务比较复杂时,最好给 AI 几个例子。 这就像教实习生做事,你先做一遍给他看,他才知道标准。 比如,你想让 AI 帮你分类用户评论,你可以这样做:

提示:
将以下用户评论分为正面、负面或中性三类。

评论: “这款耳机音质很棒,但是戴久了耳朵疼。”
分类: 中性

评论: “物流太慢了,等了半个月才到。”
分类: 负面

评论: “客服态度很好,产品质量也不错,推荐!”
分类: 正面

现在,请分类这条评论:
评论: “总体还行,就是价格有点贵。”
分类:

通过提供范例,AI 能更准确地理解你的分类标准。

思维链提示 (Chain-of-Thought Prompting)
如果任务需要逻辑推理,比如解应用题,直接问答案很容易出错。这时候,你可以让 AI“一步一步地思考”。 只要在你的提示词后面加上一句“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思考”,AI 就会先把解题思路写出来,然后再给出答案。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它在复杂问题上的正确率。

把复杂任务拆分
不要指望一个提示词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你的任务很复杂,比如“写一份完整的市场分析报告”,最好把它拆分成几个小任务。
1. 先让 AI 帮你列出报告大纲。
2. 然后针对大纲里的每一部分,让 AI 分别生成内容。
3. 最后再让它帮你整合、润色。
这样做,每一步的输出都更容易控制,最终结果的质量也更高。

AI 绘画:把想象变成图像

AI 绘画,比如 Midjourney 或 Stable Diffusion,它们的提示词逻辑和语言模型有点不一样,更侧重于画面的描述。

一个好的绘画提示词通常包含几个核心要素:

  1. 主体 (Subject): 你想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一个人?一只动物?还是一个物体?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2. 媒介 (Medium): 你希望这幅画是什么形式?是照片、油画、素描、还是3D渲染图?
  3. 风格 (Style): 艺术风格是什么?比如,是印象派、赛博朋克风,还是日本动漫风格?你可以直接提艺术家的名字,比如“梵高风格”。
  4. 环境 (Environment): 主体在什么样的场景里?室内、室外、森林、城市街道?
  5. 光照 (Lighting): 光线是怎样的?是柔和的日光、霓虹灯光,还是戏剧性的舞台灯光?
  6. 颜色 (Color): 画面以什么色调为主?是鲜艳的、柔和的,还是黑白的?
  7. 构图 (Composition): 你希望画面是特写、远景,还是从下往上拍的视角?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提示词可能是“一只猫”。但一个好的提示词会长这样:

A photo of a fluffy ginger cat, sleeping on a stack of old books in a cozy library, soft afternoon sunlight filtering through the window, warm tones, detailed fur, close-up shot.

(一张毛茸茸的橘猫的照片,它正睡在一堆旧书上,场景是一个舒适的图书馆,柔和的午后阳光从窗户透进来,暖色调,毛发细节清晰,特写镜头。)

写绘画提示词,要多用具体的、描述性的词语。 另外,要描述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 如果你说“不要有树”,画面里反而可能出现树。对于不想出现的东西,大部分绘画工具都有专门的“负面提示词”参数。

实践和迭代才是关键

没有什么完美的万能提示词。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和修改。 第一次的结果不理想很正常。你可以根据 AI 的回答,调整你的指令,补充更多信息,或者换一种提问方式。这就像对话,你来我往,最终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把你的常用提示词保存下来,形成自己的模板库。 比如,你可以有一个专门用来写邮件的模板,一个用来做内容摘要的模板。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效率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用好 AI 的关键在于把话说清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术语,就像跟人沟通一样,清晰、具体、有逻辑,就够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提示词大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