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提示词进阶技巧有哪些

很多人觉得AI不好用,主要是没掌握怎么和它沟通。和AI打交道,本质上是在给指令,你给得越清楚,它就干得越好。 这就像让一个实习生干活,虽然他什么都懂一点,但你不说清楚具体要求,他只能给你一个模糊的结果。 下面这些技巧,都是我实际工作中反复试出来的,能实打实帮你拿到想要的结果。

1. 先给角色,再提要求

让AI扮演一个具体的角色,是提升输出质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别直接说“写一篇关于微服务的文章”,这样得到的内容会很泛。 你要这么说:“你是一个有15年分布式系统开发经验的软件架构师,现在请你写一篇关于微服务架构模式的技术博客。”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给AI一个专家身份,它就会调用相关的知识库,用这个领域的口吻和深度来回答问题。

  • 之前这么问: “帮我分析一下这个季度的销售数据。”
  • 现在这么问: “你是一名资深数据分析师,请分析这份销售数据报告(附上数据),找出增长点和风险点,并给出三条具体的业务建议。”

你看,加上角色之后,要求也自然变得更具体了。

2. 明确输出格式,省去后期修改

如果你需要的内容有特定格式,比如表格、JSON或者代码,一定要在提示词里直接说明白。 这能省下大量手动调整格式的时间。AI很擅长模仿,你给它一个例子,它就能照着做。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要一个数据对比表格,可以这么写:

“请对比A产品和B产品的优缺点,并用Markdown表格形式展示。表格需要包含三列:特性、A产品优势、B产品优势。”

或者,直接给个例子:

“请列出全球最高的五座山峰,并分别罗列它们的名字和海拔。期望的格式如下:
(1) 名称:山峰1,海拔:X米
(2) 名称:山峰2,海拔:X米
…”

这样一来,它返回的结果直接就能用,不需要你再手动整理。

3. 把复杂任务拆解成小步骤

AI一次处理一个复杂任务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 如果你的需求很复杂,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拆解成几个简单的步骤,让AI一步一步来。 这个方法也被称为“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提示。 它能引导AI像人一样思考,先分析,再给出结论,准确率会高很多。

比如,不要直接说“给我制定一个新产品的营销方案”。这样太大了,AI只能泛泛而谈。你应该把它拆成几步:

  1. 第一步: “我们准备推出一款面向大学生的笔记App,请分析这个市场的目标用户画像、痛点和现有竞品。”
  2. 第二步(拿到第一步的回答后): “基于以上的分析,为这款笔记App提出三个核心卖点。”
  3. 第三步: “围绕这三个卖点,设计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社交媒体推广计划,包含具体渠道和内容创意。”

通过这种方式,你是在引导AI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让它凭空想象。每一步的结果都能作为下一步的精确输入,最终得到的方案质量会高得多。

4. 提供背景信息和上下文

AI没有你脑子里的信息,你不给它上下文,它只能靠猜。 你给的背景信息越充足,它生成的内容就越贴合你的需求。

  • 不好的问法: “写一封欢迎新员工的邮件。”
  • 好的问法: “我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请帮我写一封欢迎新员工的邮件。新员工叫张三,入职的是市场部,职位是营销专员。邮件的风格要轻松友好,内容要包括欢迎语、介绍团队、告知第一天的工作安排。”

提供上下文的关键在于,把完成任务需要的所有相关信息都给到AI。 甚至可以反过来问它:“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5. 用正面指令,少说“不要”

在给AI提要求时,尽量用正面、直接的指令,告诉它“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因为负面指令会增加AI的理解成本,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效果。

  • 避免这样说: “总结这篇文章,但不要写太多细节,也别用技术术语。”
  • 应该这样说: “请写一份这篇文章的简明摘要,篇幅控制在200字以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向非技术背景的读者。”

用主动的、描述性的语言,能让AI更直接地理解你的意图。

6. 利用“思维树”获得多个方案

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你需要探索多种可能性。这时可以用“思维树”(Tree of Thoughts)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AI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你可以这样操作:

  1. 提出初始问题: “我需要为我的咖啡店设计一个夏季限定菜单,目标是吸引年轻顾客。”
  2. 要求AI生成多种思路: “请从‘水果茶饮’、‘冰滴咖啡’和‘创意甜品’三个不同方向,分别提出三个具体的菜单想法。”
  3. 要求AI自我评估: “现在,请评估以上九个想法的可行性、成本和吸引力,并选出最优的三个组合。”

这个过程模拟了人类的决策过程,通过比较和筛选,最后得到的方案通常比单一指令生成的结果更全面、更有创意。

7. 让AI自我批判和迭代

这是一个更进阶的技巧,你可以让AI生成初稿后,自己扮演一个批判者的角色来审视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种方法能让内容的质量实现阶梯式提升。

比如,在写完一篇文案后,你可以接着说:

“现在,请你扮演一个挑剔的客户,从以下三个方面批判你刚才写的文案:
1. 标题是否足够吸引人?
2. 核心卖点是否突出?
3. 结尾的号召性用语是否有力?

然后,根据你的批判,重新写一版更好的文案。”

这个技巧利用了AI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自我反馈循环,不断打磨输出结果,直到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提示词进阶技巧有哪些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