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吐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别总是一本正经地说些套话,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别把AI当成机器,把它当成一个需要明确指令的实习生。你指令越清晰,越具体,它就越能给你你想要的东西。很多人用不好AI,问题就出在指令太模糊。你说“写个关于猫的短故事”,它只能给你一个最普通、最大众化的故事。但如果你说“写一个200字的故事,主角是一只生活在赛博朋克东京的机器猫,它丢了一只发光的眼睛,正在一个下着酸雨的夜晚,穿过霓虹灯闪烁的小巷寻找”,你看,这不就具体多了?AI有了明确的场景、角色、目标和氛围,它就能顺着这个框架去填充内容,创造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给AI一个角色或者身份,是让它输出个性化内容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这个技巧叫“角色扮演提示”(Persona Prompting)。你直接在指令的开头告诉它,它现在是谁,应该用谁的口吻说话。比如说,你让它帮你分析一部电影,别只说“分析电影《星际穿越》的主题”。你可以换个说法:“你是一位拥有20年经验的电影评论家,以尖酸刻薄但一针见血的风格著称。现在,请用你的风格写一篇500字的影评,分析《星际穿越》中关于爱与时间的表达,多用反问和讽刺。” 这样一来,AI输出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维基百科式介绍,而是带上了“刻薄影评人”的口吻和视角。你可以让它扮演任何人,比如一个六岁的小孩、一个愤世嫉俗的程序员、一个18世纪的英国贵族。你给的身份越具体,它的表演就越到位,输出的文本风格也就越独特。
再来一个很管用的技巧,就是告诉AI“不要做什么”。这在专业上叫“否定性指令”(Negative Prompts)。有时候,我们心里很清楚不想要什么东西,比如不想看到陈词滥调,不想用某些特定的词,或者不想让文章显得太正式。你完全可以直接在指令里说清楚。例如,你在写一个关于旅行的文案,可以加上一句:“写作过程中,完全禁止使用‘诗和远方’、‘说走就走的旅行’、‘心灵的洗涤’这类已经被用烂的词汇。” 这样做的好处是,它能帮AI避开那些最容易想到的、最平庸的表达方式,逼着它去寻找更新颖的词语和句子组合。这就像给它划定了一个雷区,它为了绕开这些雷,就得走一些不寻常的路,结果往往就是更有创意的表达。
如果你需要AI帮你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比如写一篇长文或者做一个详细的计划,最好的办法是把任务拆解成一步一步的具体指令。这叫“思维链提示”(Chain-of-Thought Prompting)。你不要指望一个指令就能让AI凭空生成一篇完美的万字长文。你应该像项目经理一样,把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步,先让它头脑风暴。比如:“针对‘远程工作如何保持团队凝聚力’这个主题,请提出5个不同的切入角度。”
第二步,在你选定一个角度后,让它生成大纲。比如:“很好,我们选第三个角度‘利用线上工具创造虚拟的社交空间’。现在,请为这个主题写一个详细的文章大纲,包含引言、三个主要分论点以及结论。”
第三-,再让它根据大纲逐段写作。比如:“现在,请根据大纲的第一部分,写一个300字的引言。”
第四步,不断修正和追问。如果它写得不好,你可以直接说:“这一段写得太笼统了,请加入一个具体的公司案例,比如GitLab是如何通过线上咖啡会来增强员工联系的。”
这种“一步一步来”的方式,不仅能让最终的输出结果更符合你的预期,而且能保证内容的逻辑性和深度。AI在处理小任务时比处理大任务时表现得更稳定,你通过拆分任务,实际上是在扬长避避短。
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方法,就是给AI几个例子,让它照着学。这叫“少样本提示”(Few-Shot Prompting)。假如你想要一种非常特定的写作风格,光用语言描述可能不够准确,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扔给它几个范例。
举个例子,你想让AI帮你写几句产品宣传语,风格要求是那种简短、有力、带点小幽默的。你可以这么写指令:
“现在,请模仿以下几个例子的风格,为一款主打‘超长待机’的无线耳机写三句宣传语。
例子1 (针对咖啡): ‘续命水,也是社交货币。’
例子2 (针对书店): ‘躲起来,读点用不上的东西。’
例子3 (针对一款APP): ‘假装很忙,直到你真的变忙。’
请开始为无线耳机写作。”
看到没?你给的例子直接定义了你想要的“感觉”。AI会分析这几个例子的共同点——都是短句,都用了点双关或者反差,都挺口语化。然后,它就会努力生成类似感觉的东西,比如它可能会写出:“让音乐陪你,直到老板放弃压榨你。” 或者 “充电两小时,摸鱼一整周。” 这绝对比你只说“写几句有创意的宣传语”要强得多。
最后,别忘了跟AI对话,不断调整你的指令。很少有人能一次就写出完美的指令。你应该把和AI的互动看成是一个反复调试的过程。你先提出一个初步的指令,然后看它的输出。如果结果不理想,别灰心,分析一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你的描述不够具体?是角色设定太模糊?还是例子给得不好?然后,修改你的指令,再试一次。
比如说,你让AI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它给你的全是“金色的落叶”、“丰收的喜悦”这些老套路。这时候你就可以在下一轮指令里追加要求:“写得好,但有点太普通了。能不能换个角度,写一个失眠的人在秋天凌晨四点的窗边看到的景象?多写一点关于声音和温度的感受,不要提‘金色’或者‘丰收’。” 这样一调整,AI就会给你一个完全不同的、更独特更有氛围感的作品。
把AI当成一个工具,一个需要你精确操作的工具。你对它的了解越深,你下的指令越用心,它回馈给你的东西就越有价值。别怕麻烦,多试几次,你会发现,AI的创造力上限,其实是由你的提问能力决定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