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找一个“万能”的AI指令模板,觉得只要套进去,AI就能给出完美答案。说实话,这种想法有点天真。AI不是一个按钮,按一下就出结果。它更像一个非常聪明但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你需要清楚地告诉他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所谓的“万能模板”其实不存在,但确实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思维框架”或者说“公式”,能帮你把指令写得更清楚,让AI的输出质量稳定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与其说是模板,不如说是一个检查清单,确保你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核心框架:角色 + 任务 + 背景 + 格式 + 语气 (RTFCT)
这个框架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场景里。我们一个个拆开看。
1. 角色 (Role): 你希望AI扮演谁?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极其重要的一步。直接下命令,AI会默认用它那个“中立的AI助手”身份回答你,听起来就像说明书。 但如果你给它一个角色,它的整个语言风格、思考角度和知识储备都会立刻改变。
比如,不要直接说:“写一段关于新耳机的描述。”
而是先定义角色:“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码产品评测博主。”
你看,加上这个角色,AI就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口吻去写,它会开始关注普通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比如音质、佩戴舒适度、续航,而不是干巴巴地列举技术参数。
- 实际例子:
- 差指令: “帮我写个营销方案。”
- 好指令: “你是一位服务于初创科技公司的市场总监,拥有5年为B2B SaaS产品做市场推广的经验。”
给AI一个身份,能立刻框定它的知识范围和沟通方式,这是提升输出质量的第一步。
2. 任务 (Task): 你到底想让它做什么?
任务指令必须清晰、具体,不能模棱两可。 最好用动词开头,直接说明你要它完成什么动作。 模糊的词,比如“让这个听起来更好”,对AI来说等于没说。
- 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 如果你的需求很复杂,比如“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影响的报告”,AI很可能会给你一堆空泛的套话。
- 正确的做法是拆分:
- “首先,为这篇报告列一个详细的大纲,包含引言、三个核心论点和一个结论。”
- “然后,针对第一个核心论点‘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找出三个支持性的子论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 “接着,用通俗的语言详细阐述第一个子论点,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 正确的做法是拆分:
一步一步地引导,你对最终结果的控制力会强得多。就像带实习生,你不会直接扔给他一个大项目说“搞定它”,而是会把项目拆成一个个小任务交给他。
3. 背景 (Context): AI需要知道哪些额外信息?
背景信息是决定AI输出是否“贴心”的关键。 它就像是给AI画了一个圈,让它在这个范围内思考,而不是天马行空地胡乱猜测。
你需要告诉AI:
* 目标受众是谁? 是写给专业人士看,还是给刚入门的小白? 比如,“向一个10岁的孩子解释什么是黑洞”和“为天体物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写一篇关于黑洞的介绍”,得到的结果会完全不同。
* 目的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为了说服别人购买产品,还是为了科普知识?
* 有哪些关键信息必须包含? 比如写产品描述时,必须提到“环保材料”和“续航20小时”。
- 实际例子:
- 差指令: “写一封邮件,邀请同事参加会议。”
- 好指令: “我需要一封邮件,邀请我的团队成员参加下周三下午2点的项目启动会。会议的目的是明确第一阶段的任务分工。邮件需要告知他们会议地点是301会议室,并提醒他们提前阅读共享文件夹里的项目需求文档。”
背景信息越充分,AI的答案就越精准、越符合你的实际需求。
4. 格式 (Format):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式的成品?
AI可以输出各种格式的内容,比如列表、表格、JSON代码、甚至是特定风格的诗歌。 如果你不指定,它就会用默认的段落格式给你。
- 明确要求格式能省去你很多后期编辑的麻烦。
- “把上面这段文字的要点总结成一个无序列表。”
- “请用表格形式对比A产品和B产品的优缺点,表格应包含‘功能’、‘A产品’和‘B产品’三列。”
- “生成一个包含‘书名’、‘作者’和‘类型’字段的JSON对象列表。”
5. 语气 (Tone): 你想要什么样的感觉?
语气决定了内容的情感色彩。是需要专业、严肃,还是风趣、口语化? 这直接影响读者对内容的接受度。
- 实际例子:
- “用一种专业但友好的语气回复客户的投诉邮件。”
- “写一篇小红书风格的帖子,语气要活泼、有感染力,多用emoji。”
- “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学术风格,分析这个事件的利弊。”
把它们组合起来:一个完整的例子
假设你需要写一篇介绍新咖啡机的社交媒体帖子。
-
差指令: “帮我写个帖子介绍新款咖啡机。”
-
使用RTFCT框架后的好指令:
- 角色 (Role): 你是一位擅长生活方式内容的社交媒体运营专家。
- 任务 (Task): 为我们的新款智能咖啡机“晨光Pro”写一篇推广帖子,重点是吸引那些生活节奏快、但又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上班族。
- 背景 (Context): 这款咖啡机的最大卖点是“5分钟快速冲泡”和“手机App远程控制”。目标用户是25-35岁的城市白领,他们早上时间很紧张。
- 格式 (Format): 输出一个适合发布在小红书的帖子格式,包含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大约150字的内文(分成几个小段落)、3-5个相关的标签(hashtags)。
- 语气 (Tone): 语气要轻松、有亲和力,就像朋友在推荐好东西一样。
通过这个框架,AI得到的是一个非常具体、信息完整的指令包。它输出的内容质量,自然会比你只问一句“写个帖子”要高得多。所以,别再找什么“万能模板”了,掌握这个思维框架,你就能自己为任何场景“制造”出最合适的模板。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