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AI下指令,很多人以为就是随便说句话让它干活。但实际上,指令写得好不好,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两码事。想要AI帮你创作,你得先学会怎么跟它“说话”。指令的类型有很多种,用对了地方才能事半功半倍。
最基础的:直接指令
这就是最常见的玩法,直接告诉AI你要干嘛。简单粗暴,脑子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 特点: 快,不需要想太多。
- 怎么用: 开头用个动词,比如“写”、“总结”、“翻译”、“列出”。然后说清楚主题和要求。
- 例子: “写一篇关于远程工作的博客文章,大概800字。”
- 适合什么内容: 这种指令适合那些目标非常明确、不怎么需要创意发挥的短内容。比如,你要发一条简单的社交媒体帖子、写个产品描述或者一封普通的邮件,用直接指令就行。它能快速给你一个还过得去的初稿。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给的信息太少,AI的发挥空间就很大,结果可能很普通,没什么特色。
进阶一点:角色扮演指令
这个方法好用得多,也很有趣。你让AI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给它一个身份。 当AI有了身份,它的语气、思考方式和输出的内容风格都会跟着变。
- 特点: 能让内容更有深度和特色,符合特定领域的口吻。
- 怎么用: 开头直接规定角色。比如“你现在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健身教练…”或者“假设你是一名专门写美食评论的博主…”。
- 例子: “你是一名资深的文案专家,正在为一款新的降噪耳机写广告词。这款耳机的最大卖点是‘让你在嘈杂世界里找到一片宁静’。请写三条不同的广告标题,要能吸引到那些经常需要通勤和在开放式办公室工作的人。”
- 适合什么内容: 几乎所有需要特定风格的内容都适用。写营销文案时,可以让它扮演营销总监;写技术文章时,让它扮演资深工程师。 这样出来的东西不仅更专业,也省去了你后期大量修改语气的时间。我个人写一些需要专业口吻的行业分析文章时,一定会先给AI设定一个专家角色,效果比直接让它写好得多。
想让结果更精准:零样本(Zero-Shot)和少样本(Few-Shot)指令
这两个术语听起来有点技术,但理解起来很简单。
-
零样本(Zero-Shot): 就是不给AI任何例子,直接让它根据已有的知识库来完成任务。我们前面说的“直接指令”和“角色扮演指令”都属于零样本。 它的好处是方便,但缺点是AI可能抓不准你想要的具体格式或风格。
-
少样本(Few-Shot): 这个方法是在指令里给AI一到两个例子,让它照着学。 这就像你教别人做事,先做个示范。AI会分析你给的例子,然后模仿那个格式、风格或结构来生成新内容。
-
怎么用(少样本): 在你的指令里,先说清楚任务,然后加上“比如:”或“这里有几个例子:”,然后把你想要的格式放上去。
- 例子(少样本): “我需要你帮我把一些产品功能点,改写成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文案。我想要强调的是‘好处’而不是‘功能’。这里有个例子:
- 功能: 我们的App有256位加密技术。
- 文案: 你的个人信息绝对安全,没人可以偷看。
现在,请把这个功能点也改写一下:‘我们的电池续航可以达到72小时。’”
- 适合什么内容: 当你对内容的格式有严格要求时,少样本指令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你需要写一首特定韵律的诗、生成格式统一的周报、或者撰写风格一致的社交媒体系列帖子。 给它一个样本,它就能批量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内容,非常高效。
处理复杂问题:思维链(Chain-of-Thought)指令
当任务比较复杂,需要一步步推理才能得出结论时,就得用思维链(CoT)指令了。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引导AI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几个小步骤,然后一步步思考,最后再给出答案。
- 特点: 能显著提高AI在处理复杂逻辑、数学问题和策划类任务时的准确性。 它让AI的“思考过程”变得透明,你也更容易检查它的逻辑对不对。
- 怎么用: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你的指令后面加上一句“让我们一步步来思考”。 或者,你可以直接把步骤列出来,让它按顺序完成。
- 例子: “我正在计划一次为期五天的东京旅行,我的预算是1000美元(不含机票),我喜欢逛博物馆和吃地道的小吃,不喜欢去人太多的购物区。请为我规划一个详细的行程。让我们一步步来思考:
- 首先,根据我的偏好,推荐几个合适的住宿区域。
- 然后,为每一天安排一到两个博物馆和几个美食探店地点。
- 接着,估算每天的交通和门票费用。
- 最后,汇总成一个完整的行程表。”
- 适合什么内容: 思维链指令特别适合写长篇、有深度、需要严谨逻辑的内容。比如,写一份市场分析报告、策划一个活动方案、或者写一篇需要层层递进的深度文章。 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创作,比如写一篇“如何解决某个问题”的指南文章,这个方法几乎是必须的。
为了更好的结构:结构化指令
有时候,你不仅想要内容,还想要内容按照特定的结构来组织。这时候就可以用结构化指令,通过一些标签或者格式来规范AI的输出。
- 特点: 让输出结果的结构清晰、可预测,方便直接使用或导入到其他系统中。
- 怎么用: 在指令里使用标题、列表、或者像
[标题]、{正文}这样的标记,告诉AI每个部分应该放什么内容。 - 例子: “请为我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编程’的博客文章。请按照以下结构来写:
[文章标题][引言]:简单说明为什么现在是学习编程的好时机。[第一步:选择你的语言]:介绍几种适合初学者的编程语言,比如Python和JavaScript。[第二步:找到学习资源]:推荐一些免费的在线课程和网站。[第三步:动手实践]:强调做项目的重要性。[结论]:鼓励读者开始行动。”
- 适合什么内容: 任何需要清晰结构的内容都适用。比如,生成文章大纲、撰写FAQ页面、整理会议纪要,或者任何你需要直接复制粘贴到特定模板里的内容。 这样做能省去大量后期排版的时间。
总的来说,没有哪一种指令是万能的。你需要根据自己想创作的内容形式,灵活地组合使用这些指令类型。简单的任务用直接指令,需要风格就用角色扮演,要求格式就用少样本,处理复杂问题上思维链,想要好结构就用结构化指令。多尝试,多练习,你就能让AI成为你创作的得力帮手。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