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校对文章,听起来很简单。你把文章丢给它,说一句“帮我看看有没有事实错误”,然后就指望它给你一个完美的结果。但现实是,如果你真这么做,大概率会得到一堆听起来很有道理的废话。
AI本身不会“思考”,也不会“核实”。 它只是根据海量数据里的模式来生成文本。 你不给它清晰的规则,它就会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而它的感觉,常常会出错。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词,叫“幻觉”(Hallucination),指的是AI会编造一些看起来很真实,但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 所以,关键不是让AI帮你“检查”,而是你得“教会”它如何检查。这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指令逻辑。
第一步,别把AI当专家,把它当成一个需要明确指令的实习生。你不能用模糊的语言,必须把任务拆解成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别说“检查事实”,要说“抽取出文中的所有事实性陈述,并逐一验证”。
一个有效的指令,至少要包含这几个部分:角色扮演、任务拆解、规则设定和格式要求。
1. 角色扮演 (Role-Play)
先给AI设定一个身份。这不仅仅是好玩,而是为了激活它在训练数据中与这个角色相关的知识和行为模式。直接在指令的开头就写清楚。
例如,你可以这样开始:
“你是一名专业的事实核查员,你的工作是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 你的标准极其严格,不放过任何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
这个指令直接把标准拉高了。你告诉它,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专业的、严谨的角色。
2. 任务拆解 (Task Breakdown)
接下来,把模糊的“检查事实”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步骤。AI擅长遵循流程,所以你要给它一个清晰的流程图。
你可以这样写:
“针对我提供的文本,请遵循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逐句阅读全文,识别并提取出所有包含客观事实的陈述。例如,具体数据、日期、人物、事件、引语或科学论断。将这些陈述以列表形式展示出来。
第二步:对于列表中的每一条陈述,独立进行网络搜索以验证其准确性。
第三步:评估你找到的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优先使用学术期刊、政府官方网站、主流新闻机构的报道和公认的专家出版物。 避免使用个人博客、论坛帖子或缺乏信誉的网站。
第四步:根据你的核查结果,对每一条陈述进行分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把一个复杂任务变成了流水线作业。AI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减少了它自由发挥导致错误的空间。
3. 规则设定 (Rule Setting)
规则是整个指令的核心,也是防止AI产生幻觉的关键。规则必须非常具体,没有模糊地带。
以下是一些必须包含的规则:
* 来源引用规则: “对于每一条被验证的陈述,必须提供至少一个可点击的、来自权威来源的链接作为证据。 如果找不到权威来源,即使信息看起来正确,也必须标记为无法验证。” 这条规则强制AI为它的每一个判断提供依据。
* 未知处理规则: “如果你在可靠来源中找不到确切信息来证实或证伪某条陈述,绝不能猜测或做出假设。 你必须明确地将该陈述标记为‘无法核实’(Unverifiable)。” 这能有效避免AI为了回答而编造答案。
* 时效性规则: “在验证信息时,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如果原始数据有更新的版本,请指出原文中的信息是否已过时。” 很多错误来源于信息老化,这条规则可以专门应对这种情况。
* 直接引语规则: “如果文中包含直接引语,你的任务是找到原始出处,核实引语的准确性以及说话人是否正确。” AI有时会张冠李戴,把A说的话安在B身上。
4. 格式要求 (Format Specification)
最后,明确告诉AI你希望它以什么样的格式返回结果。结构化的输出不仅方便你阅读,也迫使AI的思考过程更加清晰。
你可以这样要求:
“请将你的核查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包含以下四列:
1. 原始陈述: 从原文中复制的事实性陈述。
2. 核查结果: 使用以下标签之一:[真实]、[虚假]、[部分真实]、[无法核实]。
3. 说明与证据: 简要解释你的判断依据,并在此处附上所有引用的来源链接。
4. 修改建议: 如果陈述是[虚假]或[部分真实],请提供基于可靠来源的修正版本。”
一个完整的指令示例
把以上所有部分组合起来,一个强大的事实核查指令就诞生了。
“你是一名专业的事实核查员,你的工作是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你的标准极其严格,不放过任何一个未经证实的细节。
现在,请对我提供的以下文章进行事实核查。
文章内容:
[在这里粘贴你的文章]
操作步骤:
1. 逐句阅读全文,识别并提取出所有包含客观事实的陈述(如数据、日期、人物、事件、引语)。
2. 对提取出的每一条陈述,使用实时网络搜索进行独立验证。
3.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优先使用权威信息来源,如学术论文、官方政府报告、知名新闻机构。禁止使用维基百科、个人博客或论坛作为唯一信源。
4. 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 对于你验证的每一个事实点,必须提供具体、可点击的来源链接。
* 如果找不到可靠来源来证实或证伪一个陈述,必须将其标记为[无法核实],绝不能进行任何猜测。
* 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如果原文信息已过时,请明确指出。
输出格式:
请将你的核查结果以Markdown表格形式呈现,包含以下四列:
| 原始陈述 | 核查结果 | 说明与证据 | 修改建议 |
| :— | :— | :— | :— |
| [原文中的事实陈述] | [真实/虚假/部分真实/无法核实] | [解释你的判断,并附上来源链接] | [如果需要,提供修改后的正确陈述] |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永远是最后一道防线。
AI给出的结果,无论看起来多么完美,都只是一个初稿。 你的工作是审查它的工作,亲自点击那些链接,确认来源的可靠性,并用你自己的判断力做出最终决定。 AI是一个强大的助手,可以帮你完成80%的繁琐工作,但那最后的20%,也就是保证内容完全准确的责任,在你身上。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