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AI画出不只是一张“图”,而是一幅有“画感”的作品,关键在于你怎么跟它“说话”。AI听不懂模糊的感觉,你得给它明确、具体的指令。这事儿没那么玄乎,就跟学摄影要懂光圈快门一样,玩AI生图也得懂点描述词的门道。
首先,把你的想法拆解成几个基本模块:主体、场景、风格、构图和光线。别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直接扔给AI,它会懵掉。一步一步来,先搭好骨架,再往上加肉。
第一步:说清楚你要画什么,主体要具体
别只说“一个女孩”,这太模糊了。AI不知道是哪种女孩。你应该说“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的短发女孩”。看,这样就具体多了。如果还想再具体点,可以加上“表情是沉思的”、“手里拿着一本书”。
主体不光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建筑或者任何东西。关键是,要用名词和形容词把它的样子、颜色、状态描述清楚。比如,不要只说“一只猫”,要说“一只打着哈欠的橘色虎斑猫,毛茸茸的”。每个词都在给AI提供更精确的信息,减少它猜错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
* 基础版: 一座城市
* 优化版: 一座未来主义的赛博朋克城市,高耸的摩天大楼上闪烁着霓虹灯广告牌,街道上空中有飞行汽车穿梭。
你看,优化后的描述词让画面立刻有了故事感。
第二步:加点艺术风格和媒介,让画面有“灵魂”
这是让图片脱离“AI味”最重要的一步。AI模型学习了海量的艺术作品,你只要告诉它模仿谁的风格,或者用什么材料来画,它就能做到。
你可以直接指定艺术家的名字。比如,“in the style of Vincent van Gogh”(梵高风格)或者“in the style of Hayao Miyazaki”(宫崎骏风格)。AI会立刻模仿他们的笔触、色彩和主题。这招最好用,效果也最直接。
除了艺术家,还可以用艺术流派。比如:
* Impressionism (印象派): 会有模糊的笔触和对光影的捕捉。
*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 画面会变得怪诞、梦幻。
* Ukiyo-e (浮世绘): 会有日本传统版画的线条和色彩。
同时,别忘了指定创作媒介。这决定了画面的质感。
* Oil painting (油画): 画面会有厚重的笔触感。
* Watercolor (水彩): 画面会显得轻盈、通透。
* Pencil sketch (铅笔素描): 画面是黑白的,有线条感。
* 3D render (三维渲染): 画面会像游戏或者动画电影截图,很精致。
把这些组合起来,效果就出来了。
* 基础版: 一片森林
* 优化版: 一片森林,watercolor painting, in the style of Studio Ghibli (水彩画,吉卜力工作室风格)。
这样一来,画面就不是一张普通的森林照片,而是一幅带有特定情感和美学风格的作品了。
第三步:控制构图和镜头,像导演一样思考
你想让观众从什么角度看这幅画?是远观全景,还是凑近看细节?这些都可以通过描述词来控制。这就像在指挥一个虚拟摄影师。
一些常用的镜头语言:
* Wide-angle shot (广角镜头): 能拍下更广阔的场景,适合风景画。
* Close-up shot (特写镜头): 聚焦于主体的某个细节,比如人物的眼睛。
* Low-angle shot (低角度拍摄): 从下往上拍,能让主体显得高大、雄伟。
* Top-down view (俯视视角): 从正上方往下看,画面会很有趣。
* Bokeh (背景虚化): 突出主体,让背景模糊掉,很有电影感。
比如,你想画一个孤独的宇航员。
* 基础版: 一个宇航员站在月球上
* 优化版: 一个宇航员站在月球上,wide-angle shot, the Earth is a small blue dot in the distant dark sky (广角镜头,地球在遥远的黑暗天空中只是一个小小的蓝点)。
加上构图指令后,画面的叙事性就强了很多。
第四步:用光影和色彩来烘托气氛
光是画面的灵魂。不同的光线能营造完全不同的氛围。AI对光的理解很到位,你得利用好这一点。
描述光线的词:
* Dramatic lighting (戏剧性光照): 明暗对比强烈,适合营造紧张、神秘的氛围。
* Soft morning light (柔和的晨光): 光线温暖、柔和,感觉很平静。
* Cinematic lighting (电影感光照): 模仿电影里的布光,通常很有故事感。
* Rim light (轮廓光): 从主体背后打过来的光,能勾勒出一条明亮的轮廓线,让主体和背景分离开。
色彩同样重要。你可以直接指定色调。
* Monochromatic color scheme (单色系): 整个画面只有一种颜色的不同深浅变化,很高级。
* Vibrant and saturated colors (鲜艳饱和的色彩): 画面会很活泼、有冲击力。
* Pastel colors (粉彩色系): 颜色柔和、饱和度低,感觉很梦幻。
我们再来优化一个例子:
* 基础版: 一间旧书店
* 优化版: 一间旧书店的角落,dramatic lighting, warm light from a desk lamp illuminates floating dust particles in the air, rich and dark color palette (戏剧性光照,一盏台灯的暖光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色调浓郁深沉)。
是不是感觉一下子就有“内味儿”了?
第五步:学会用负面描述词(Negative Prompts)排除干扰
有时候,你不想让画面里出现某些东西。比如,画手的时候经常会画出六个手指,或者画面质量很差。这时候就要用负面描述词了。
几乎所有的AI生图工具都有一个负面提示词输入框。你可以在里面写上所有不想要的东西。
常用的负面描述词:
* poorly drawn hands, extra fingers (画坏的手,多余的手指): 解决手部畸形问题。
* blurry, low quality, jpeg artifacts (模糊,低质量,JPEG噪点): 提升画面清晰度。
* text, watermark, signature (文字,水印,签名): 清除画面里多余的文字信息。
* ugly, deformed (丑陋,畸形): 避免出现奇怪的、不符合美学的形象。
把这些通用的负面描述词保存下来,每次画图都用得上。这就像给AI划定了一个“禁区”,告诉它什么不能画,这样它犯错的概率就小多了。
最后,要记住,写描述词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事。这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修改的过程。你先给出一个基础版本,看看AI生成了什么。然后根据结果,再回头去修改你的描述词。比如,你发现画面太亮了,就可以加上“dark atmosphere”(黑暗氛围);发现人物表情不对,就去更具体地描述表情。多试几次,你就会慢慢掌握和AI“沟通”的技巧了。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