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在AI绘画输入描述词时,正面和负面提示词应该如何搭配使用?

我们直接点,正面提示词就是告诉AI“我要什么”,负面提示词就是告诉AI“我不要什么”。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用起来,很多人会发现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AI的“脑子”跟人不一样,它不是真的能“理解”你的话,而是根据海量数据学习到的词语和图像之间的概率关系来画画。 所以,怎么搭配使用这两个工具,其实是一门手艺活。

先搞清楚它们是怎么起作用的

你可以把正面提示词想象成开车时的油门,它告诉AI往哪个方向走。 比如你输入“一个女孩”,AI就会在它的数据空间里,朝着所有跟“女孩”相关的图像特征前进。但是,这个方向很宽泛,可能是任何风格、任何长相的女孩。

而负面提示词就像方向盘上的微调,或者说是刹车。 它在你踩下油门的同时,帮你避开一些坑。 比如,你发现生成的女孩总是画风很卡通,你就可以在负面提示词里加上“卡通, 动漫”,AI在生成时就会刻意避开这些特征。

从技术上讲,AI在生成图像的每一步(这个过程叫“扩散”),都会同时看正面和负面两个提示。 它会努力靠近正面提示词描述的特征,同时远离负面提示词描述的特征。 这就像一个推拉的过程,最终画面是两股力量平衡的结果。

搭配使用的核心原则:先加法,后减法

一个稳妥的流程是,先集中精力写好正面提示词,再用负面提示词去修补和完善。别想着一步到位,上来就堆砌一大堆负面描述。

第一步:用正面提示词搭好骨架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决定了你画面的核心内容。要把你想要的东西说得越具体越好。 一个好的正面提示词结构通常包含这几个要素:

  1. 主体 (Subject): 这是画面的核心,必须最先说,而且要说清楚。 不要只说“一个男人”,要说“一个留着银色长发、眼神忧郁的年轻男人”。
  2. 环境 (Environment): 主体在哪里? 是“在赛博朋克风格的东京街头”,还是“在宁静的森林里”?这直接影响画面的氛围。
  3. 构图与光照 (Composition & Lighting): 画面怎么拍? 是“特写镜头”,还是“广角”?光线是“柔和的晨光”,还是“霓虹灯下的硬光”?这些词能提升画面的专业感。
  4. 风格 (Style): 你想要什么感觉的画? 是“梵高风格的油画”、“宫崎骏的动画风格”,还是“照片级真实感”?可以直接点名艺术家、艺术流派或者特定的作品。
  5. 画质词 (Quality): 最后可以加上一些提升画面质量的词,比如“杰作 (masterpiece)”、“最佳画质 (best quality)”、“8K”等。

把这些要素像搭积木一样组合起来,用逗号隔开,重要的往前放。 比如:“一个穿着黑色斗篷的银发女巫的半身像 (主体),在秋天的灯光下 (环境),水彩画风格 (媒介和风格),极其明亮的设计,柔和的色彩 (细节),杰作, 最佳画质 (画质)”。

第二步:用负面提示词做精准减法

当你用正面提示词生成了几张图后,仔细观察,看看哪里不满意。负面提示词的作用就在于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常见的应用场景有这么几类:

  • 修正画质问题: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如果你发现画面模糊、质量低、颜色怪,就可以直接用一串“通用”的负面提示词来处理。比如,“(low quality, worst quality:1.4), blurry, ugly, deformed”。 这里的括号和数字是权重,意思是加强这个词的影响力,让AI更卖力地避开这些问题。
  • 修正畸形问题: AI画手和脚经常出错,这是老毛病了。 所以,像“多余的手指 (extra fingers)”、“变异的手 (mutated hands)”、“画得不好看的脸 (poorly drawn face)”这类词几乎成了画人物时的标配。
  • 排除特定元素: 假如你画风景,但总出现一些碍眼的路人或者建筑,就可以在负面里加上“people, buildings”。 或者你想画一个严肃的肖像,不希望人物笑,就可以加上“smile”。
  • 控制艺术风格: 如果你想要写实照片,但出来的图总有点卡通感,就在负面里加上“cartoon, anime, painting”。 反过来,如果你要二次元风格,就可以在负面里加上“photorealistic, realistic”,避免画面过于真实。

一些实战经验和要避免的坑

经验1:从别人的作业里找灵感

很多AI绘画社区,比如Civitai,用户上传作品时都会附上他们的提示词。 这是学习的最好途径。你可以直接复制那些高质量图片的提示词,尤其是他们的负面提示词组合,通常都是经过多次试验优化出来的。

经验2:建立自己的“负面词库”

用多了你就会发现,很多负面提示词是通用的。 你可以整理一个自己的词库,根据画不同主题(比如人物、风景、建筑)进行分类。 每次画画时,先根据主题把基础的负面词贴上去,再根据具体情况微调。

经验3:权重是个好工具

在很多AI绘画工具(如Stable Diffusion)里,你可以给提示词加上权重。 格式通常是 (keyword:weight)。 比如 (extra fingers:1.5),就是把“多余的手指”这个负面效果增强50%。 当你发现某个问题特别顽固时,调高对应负面词的权重往往有奇效。

要避免的坑1:负面提示词不是万能的

不要指望负面提示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你的正面提示词本身就很模糊或者有歧义,AI就会很困惑。比如你正面要求“一只狗”,负面又要求“不要动物”,AI就没法画了。记住,负面提示词是辅助,核心还是要把你想要的在正面说清楚。

要避免的坑2:不要堆得太多

有时候,过多的负面提示词会让AI无所适从,反而导致画面质量下降或者变得很奇怪。 要精准,只针对你看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去添加负面词。一次只调整一两个词,看看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要避免的坑3:正面和负面不要“打架”

确保你的正面和负面提示词没有逻辑冲突。 比如,你正面要求“阳光明媚的沙滩”,负面又加上“白天”,这就矛盾了。AI虽然没有逻辑,但这种冲突会干扰它的概率计算,导致结果不可预测。

总的来说,正面和负面提示词就像一个团队。正面提示词是前锋,负责进攻得分;负面提示词是后卫,负责防守和查漏补缺。你需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团队的教练,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让它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在AI绘画输入描述词时,正面和负面提示词应该如何搭配使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