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AI绘画画面描述词应该如何构建才能精确控制构图、光影和色彩?

AI绘画的描述词就像是在给AI下达指令,指令越清晰,它就越能画出你脑子里想的那个画面。很多人觉得AI绘画难控制,画面总是很随机,其实问题多半出在描述词的构建上。想精确控制构图、光影和色彩,你需要把话说得再“直白”一点,像个摄影师或者导演那样去思考。

先从构图开始,把“机位”定好

不想让AI随机生成构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明确告诉它相机应该放在哪里,拍什么景别。 这和拍电影、拍照是一个道理。

第一步:确定景别(Shot Type)

你需要先决定主体在画面里占多大比例。

  • 远景和全景(Long Shot / Full Shot): 如果你想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就用这两个词。比如 Full body shot of a woman standing on a cliff(一个女人站在悬崖上的全身照),AI就会把人和悬崖都画进去,而不是只给一个脸部特写。
  • 中景(Medium Shot): 通常拍到腰部或膝盖以上,适合展示人物的姿态和上半身的动作。 Medium shot of a chef cooking in a kitchen(厨师在厨房做饭的中景镜头)。
  • 特写(Close-up / Headshot): 想要突出面部表情和细节,就用特写。 Close-up portrait of an old man with wrinkles(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的脸部特写)。
  • 大特写(Extreme Close-up): 比普通特写更近,可能只聚焦在眼睛或者一个物体的一小部分,用来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Extreme close-up of a human eye(人眼的大特写)。

第二步:确定机位角度(Camera Angle)

从哪个角度拍,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感觉。

  • 平视(Eye-level Shot): 这是最常规的视角,就像我们平时看东西一样,画面感觉比较平实、客观。
  • 仰视(Low-angle Shot): 从下往上拍,能让主体显得更高大、有气势。 比如想画一个很有压迫感的反派,就可以用 Low-angle shot of a villain laughing(仰视拍摄一个正在大笑的反派)。
  • 俯视(High-angle Shot / Bird’s-eye View): 从上往下拍,会让主体显得渺小、脆弱,或者用来展示一个场景的全貌。 Bird's-eye view of a crowded city street(鸟瞰一条拥挤的城市街道)。
  • 荷兰角(Dutch Angle): 倾斜相机拍摄,画面会歪斜,常用来表达紧张、不安或者疯狂的感觉。

把这些词组合起来,你对构图的控制力就强多了。比如,一开始你可能只会写 “a knight”(一个骑士),现在你可以写得更具体:Full body shot of a knight, from a low angle(仰视拍摄一个骑士的全身照),这样画出来的骑士会更有压迫感和英雄气概。

接下来是光影,它是画面的灵魂

光影决定了画面的氛围和质感。不说清楚光线,AI通常会给一个平淡无奇的“标准光”。 要想画面有感觉,就必须把光“打”好。

第一步:定义光源类型和风格

直接告诉AI你想要什么样的光。

  • 柔光(Soft Light): 光线均匀、柔和,阴影很淡。适合拍人像,显得皮肤很好。
  • 硬光(Hard Light): 光线很强,会产生明暗分明的阴影,适合制造戏剧性、紧张的氛围。
  • 电影光(Cinematic Lighting): 这个词很管用,AI会模仿电影里的布光方法,通常对比度高,很有故事感。
  • 体积光(Volumetric Lighting)或耶稣光(Crepuscular Rays): 就是那种能看到光束的感觉,比如阳光穿过窗户或者森林树叶缝隙形成的光柱,能增加画面的神圣感和梦幻感。

第二步:明确光源方向

光从哪里来,直接决定了阴影在哪里,也决定了物体的立体感。

  • 逆光(Backlight / Rim Light): 光源在主体背后,会在主体的边缘形成一道亮边,也就是“轮廓光”。 这能让主体和背景分离开,很有艺术感。比如 A portrait of a woman with rim light(一张带有轮廓光的女性肖像)。
  • 侧光(Side Lighting): 光从侧面来,会在物体的一侧留下明显的阴影,立体感很强。
  • 伦勃朗光(Rembrandt Lighting): 一种特定的人像布光技巧,特征是在脸颊的阴影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光斑,非常经典,能让肖像画更有深度。

第三步:利用时间和天气

描述具体的时间也能帮你控制光线。

  • 黄金时刻(Golden Hour): 日出后或日落前的一小时,光线是温暖的金色,非常柔和,影子很长,拍什么都好看。
  • 蓝色时刻(Blue Hour): 日出前或日落后的一小段时间,天空是深蓝色,光线很冷,适合拍宁静的城市夜景。
  • 阴天(Overcast): 这时候的光线就像一个巨大的柔光箱,光线均匀,没有刺眼的阴影。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 a house in the forest(森林里的一座房子)可能会很普通。但如果你写 a house in the forest, cinematic lighting, golden hour, volumetric 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trees(森林里的一座房子,电影感光效,黄金时刻,体积光穿过树林),得到的画面就会立刻充满故事和氛围。

最后是色彩,直接定下画面的调子

色彩直接影响情绪。如果不加控制,AI可能会生成色彩杂乱的图像。 控制色彩,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给出明确的色彩指令。

第一步:指定整体色调

用一些描述性的词语来定义画面的整体色彩感觉。

  • 单色调(Monochromatic): 整个画面只有一种颜色,但有深浅变化。比如 monochromatic blue painting(蓝色单色调绘画)。
  • 柔和色调(Pastel Colors): 饱和度低的颜色,比如淡粉、淡蓝,感觉很清新、柔和。
  • 鲜艳色调(Vibrant Colors): 饱和度高的颜色,画面会很有活力。
  • 冷色调(Cold Colors)或暖色调(Warm Colors): 直接规定画面的冷暖倾向。

第二步:指定特定物体的颜色

AI有时候会搞混哪个物体应该是什么颜色,比如你想要一个穿红裙子的女人,结果背景也变红了。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把描述词写得更明确来改善。

  • 把描述顺序提前: AI通常会更关注描述词里靠前的部分。 如果你想画“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女人和一只黑猫”,把 a woman in a red dress 放在前面,效果可能会更好。
  • 用括号或权重强调: 在一些AI工具里(比如Midjourney),你可以用权重来强调某个颜色。比如 a woman in a (red:1.3) dress,就是告诉AI,“red”这个词很重要。

第三步:使用负向描述词排除不想要的颜色

如果你发现画面里总出现一些你不想要的颜色,可以直接排除它。 很多AI绘画工具都支持负向描述词(Negative Prompts)。 比如你发现生成的图像色调偏橙色,就可以在负向描述词里加入 orange castoversaturation,来让AI避免这种倾向。

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你的描述词就会变得非常强大。一个初学者可能会写 a girl and a cat。但一个有经验的人会这样构建描述词:“构图Medium shot of a girl sitting on a windowsill, looking out(一个女孩坐在窗台上向外看的中景镜头),光影soft morning light streaming through the window, creating long shadows(柔和的晨光从窗户射入,形成长长的影子),色彩warm color palette, the girl is wearing a white shirt(暖色调,女孩穿着一件白衬衫)。” 这样一来,最终生成的图像就离你的想象近得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AI绘画画面描述词应该如何构建才能精确控制构图、光影和色彩?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