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AI打交道,其实就像跟人沟通一样,你说话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对方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干好活。写AI提示语(Prompt)就是这么个道理,它不是什么黑话,就是你给AI下达的一组指令。 你说得越清楚,AI就越能给你想要的答案。很多人用AI觉得效果不好,答案乱七八糟,问题往往不出在AI身上,而是出在“怎么说”上了。

写好一个提示语,有几个基本的点一定要注意。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清晰和具体。 AI没法读懂你的心思,所以你不能给它模糊的指令。 比如说,你不能只说“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这个范围太大了,AI只能随便猜。 你得把话说明白:“用简单的语言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解释全球变暖对北极熊的影响,文章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 你看,这样一说,主题、篇幅、风格和读者对象都清楚了,AI就知道该怎么干了。
一个好的提示语,通常包含几个核心要素:
角色(Persona/Role): 你希望AI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一步能帮AI更快地进入状态,用特定的口吻和知识来回答你。比如说,你可以让它扮演一个“经验丰富的营养师”,或者一个“熟悉莎士比亚的文学教授”。 这样一来,它给出的内容就会更聚焦、更专业。
任务(Task/Instruction): 明确告诉AI要做什么。 这是最核心的指令部分。用简单的动词开头,比如“总结”、“生成”、“翻译”、“比较”。 任务描述要直接,不要绕弯子。 复杂的任务最好拆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一步一步引导AI完成。 比如,不要直接说“给我一份市场分析报告”,而是可以先让它“分析以下销售数据”,然后“找出前三名的产品”,最后“为这些产品写出营销建议”。
背景(Context): 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AI虽然知识渊博,但它不知道你具体的情况。 你需要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都提供给它。比如,在写产品文案时,你要告诉它产品的特点、目标用户是谁、在哪里发布等等。 背景信息给得越足,AI的回答就越贴合你的实际需求。
格式(Format): 指定你想要的输出格式。 你是想要一个段落、一个列表、一个表格,还是JSON代码? 提前说清楚,能省去很多后期修改的麻烦。你可以直接给一个例子,让AI照着学。 比如,“请用无序列表的形式,列出三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把这几点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结构化的提示语。 有些人总结出了像CO-STAR这样的框架(Context, Objective, Style, Tone, Audience, Response),帮助你把提示语写得更完整。
除了基本结构,还有一些技巧能让你的提示语效果更好。
一个是提供范例(Few-shot Prompting)。 如果你想要一个特定风格或格式的回答,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给AI看几个例子。 比如,你想让AI帮你写几句广告语,你可以先自己写两句,然后让它模仿你的风格继续写。这比用一大堆形容词去描述风格要有效得多。
另一个技巧是引导AI思考。有些复杂的问题,AI直接回答可能会出错。你可以用“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的方式,让它先把思考步骤写出来,再给出最终答案。 比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你可以要求它“先列出解题步骤,然后计算出最终结果”。这种方法能明显提高AI在需要逻辑推理任务上的准确率。
当然,写提示语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事,它需要一个反复尝试和优化的过程。 第一次的结果不理想很正常。 你可以根据AI的回答,回头去修改你的提示语,加一些限制,或者换一种问法。 比如,如果AI的回答太啰嗦,你可以在提示语里加上“请保持简洁,不要超过200字”。 如果它的回答包含了你不想要的内容,你可以明确告诉它“不要包含……” 不过,更好的做法是告诉它“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 比如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就比“不要用专业术语”要好。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用词要简单直接。 尽量用自然语言,就像和人说话一样。 别用那些空泛、模糊的词,比如“好一点”、“有趣一点”,这些词AI很难理解。 你得说清楚“怎么才算好”,是句子更短,还是语气更幽默?
总而言之,写AI提示语的核心就是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把它当成一个有能力但需要清晰指令的助手,你给它的指导越明确,它回报给你的结果就越好。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