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画出你脑子里的画面,关键就在于你怎么跟它“说话”。这个“话”就是提示词(Prompt)。很多人觉得写提示词很玄学,像是念咒语。其实不是,它更像是在给一个听得懂人话但没什么想象力的实习生下指令,你必须说得特别具体,它才能准确执行。
最基础的提示词结构很简单,记住几个核心要素就行:主体、场景、风格、构图。
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开始:“一个宇航员”。你直接把这三个字丢给AI,它会给你一张图,但可能很普通,背景是黑的,宇航员站着,没了。因为你给的信息太少,AI只能靠它自己数据库里最常见的“宇航员”概念去画。

现在我们来丰富它。
第一步,把主体描述清楚。是男宇航员还是女宇航员?穿着什么样的宇航服?是那种笨重的经典款,还是未来感的紧身款?头盔是透明的还是反光的?我们就先设定成:“一个穿着白色经典款宇航服的宇航员,头盔面罩上反射出星空”。你看,只加了几个形容词,画面感就出来了。
第二步,给他一个场景。这个宇航员在哪?在月球上?在空间站里?还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外星星球上?不同的场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故事感。我们试试:“一个穿着白色经典款宇航服的宇航员,站在一个红色沙漠的星球上,远处有两颗太阳,头盔面罩上反射出星空”。这样一来,画面的背景和环境光都有了基本设定。红色沙漠会给画面一个主色调,两颗太阳则暗示了这是一个外星世界。
第三步,明确艺术风格。你想让这张画看起来像什么?是照片,是油画,还是日本动漫?这是决定画面质感的关键。AI知道海量的艺术家和艺术风格。你可以直接说“梵高风格”,画面就会充满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你也可以说“赛博朋克风格”,画面就会出现霓虹灯、高楼和科技感。我们来给宇ag航员加个风格:“一个穿着白色经典款宇航服的宇航员,站在一个红色沙漠的星球上,远处有两颗太阳,头盔面罩上反射出星空,宫崎骏动画风格”。现在,AI就知道要用吉卜力工作室那种清新、手绘的感觉来呈现这个画面了。
第四步,控制构图和光线。这是让画面从“还行”变成“惊艳”的一步。你可以用一些摄影术语来指挥AI。比如,“广角镜头”能让场景显得更开阔,“特写镜头”则聚焦于宇航员的面部细节。“黄金时刻”的光线会很柔和、温暖,“电影感光线”则会强调明暗对比,让画面更有戏剧性。我们再把提示词改一下:“广角镜头,一个穿着白色经典款宇航服的宇航员,站在一个红色沙漠的星球上,远处有两颗太阳,头盔面罩上反射出星空,电影感光线,宫崎骏动画风格”。加上“广角镜头”和“电影感光线”,AI就会尝试拉远镜头,展现星球的辽阔,并且用更讲究的光影来突出主体。
现在我们得到的提示词是:“广角镜头,一个穿着白色经典款宇航服的宇航员,站在一个红色沙漠的星球上,远处有两颗太阳,头盔面罩上反射出星空,电影感光线,宫崎骏动画风格”。
跟最开始的“一个宇航员”比,这个指令已经非常具体了。AI拿到这个指令,出错的概率就小很多,出图的效果也会更接近你的想象。
除了这种“加法”,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技巧,叫“减法”,也就是使用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s)。有时候AI会画出一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比如多余的手指、奇怪的文字、模糊的背景。负面提示词就是告诉AI:“这些东西我不要”。
比如,AI画人像时很容易画崩手。你就可以在负面提示词里加入“多余的手指,畸形的手,画坏的手”。如果你不想要图片里出现任何文字或者签名,就加入“文字,水印,签名”。一个通用的负面提示词列表可能包括:模糊,画质差,丑陋,畸形,水印,签名,文字,多余的肢体。把不想要的都列出来,等于帮AI排除了错误答案,它就更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
另外,提示词里词语的顺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越靠前的词语,AI会认为越重要。所以,你应该把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放在最前面。在我们的例子里,“广角镜头”和“宇航员”就是核心,所以放在开头。风格、光线这些作为修饰,可以放在后面。有些工具还支持给关键词加权重,比如在Stable Diffusion里,你可以用 (word:1.3) 来增强某个词的影响力,或者用 [word] 来减弱它的影响力。这能让你更精细地控制画面。
最后,要记住写提示词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修改的过程。你很少能一次就得到完美的图片。通常是先有一个简单的想法,生成一张基础图,然后根据生成的结果,回头去修改、增加或删除你的提示词。比如,你发现AI画的宇航员是站着不动的,但你想要一个动态的画面,你就可以回去把提示词改成“一个正在奔跑的宇航员”。你发现红色沙漠太单调了,可以改成“一个布满奇怪蓝色植物的红色沙漠星球”。
这个过程就像在跟AI对话和磨合。你给出一个指令,它给你一个结果,你根据结果调整指令,它再给你新的结果。多试几次,你就会慢慢摸清它的“脾气”,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能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把那些效果好的提示词组合收藏起来,以后就可以直接套用,或者作为新创作的起点。这比每次都从零开始要高效得多。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