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AI绘画,绕不开的就是“指令”(Prompt)。很多人觉得AI绘画就是“开盲盒”,扔几个词进去,出来什么全看运气。但其实,想稳定地画出好东西,真正要拼的是对指令关键词的理解。有些词就像画笔的笔触,有些像颜料的色彩,而有几个“核心词”,它们能直接决定一张画的“灵魂”,也就是风格和细节。
真正定义画面风格的,是这几类词
想让AI明白你要“画什么”很容易,比如“一个女孩”、“一栋房子”。但要让它明白你想要“什么样的”女孩和房子,就得靠下面这些词。它们是改变画面风格最直接的工具。
1. 艺术风格/流派 (Artistic Style/Movement)
这是最能“一锤定音”的词。你想让画面看起来像哪个时代、哪个流派的作品,直接告诉AI就行。比如:
- Impressionism (印象派):画面会有模糊的笔触和对光影的强调,像莫奈的画一样。
- Surrealism (超现实主义):会出来一些梦境般的、不合逻辑的组合,参考达利的作品。
- Cyberpunk (赛博朋克):画面立刻会充满霓虹灯、高楼大厦和未来科技感。
- Ukiyoe (浮世绘):能生成具有日本江户时代特色的版画风格。
这类词汇之所以强大,是因为AI在训练时看过无数对应流派的画作。你只要一提名字,它就能调动相关的视觉数据库,把那种风格的精髓抓过来用。我曾经试过用“a cat”生成图像,结果很普通。但当我改成“a cat in Ukiyoe style”,画面立刻就有了葛饰北斋的味道,线条和构图都变了。这种改变是根本性的。
2. 艺术家姓名 (Artist Names)
如果说艺术流派是大方向,那么艺术家的名字就是更精准的导航。每个艺术家的风格都是独一无二的,AI也学到了这一点。直接用“by [artist’s name]”就能“召唤”这位艺术家的风格。
- by Vincent van Gogh:画面会出现旋转的、充满情感的笔触和浓烈的色彩。
- by Hayao Miyazaki / Studio Ghibli:能得到吉卜力动画那种清新、治愈的感觉,天空和云朵会画得特别漂亮。
- by Greg Rutkowski:这是很多AI绘画玩家爱用的名字,能生成史诗感、戏剧性的奇幻插画。
用艺术家名字非常高效,但也得注意。首先,你得了解这位艺术家的风格。其次,有些AI模型可能不认识小众艺术家。我自己的经验是,把艺术家名字和艺术流派结合起来用,效果更好。比如,“a portrait in Impressionism style, by Claude Monet”,这样AI的理解会更清晰,不容易跑偏。
3. 媒介/材质 (Medium/Material)
你想让这幅画看起来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是油画、水彩还是素描?这个影响也很大。
- Oil painting (油画):画面会有厚重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 Watercolor (水彩):色彩会更通透、清淡,有水渍感。
- Sketch (素描):会生成黑白或单色的线条稿。
- Digital painting (数字绘画):画面会很平滑,没有传统颜料的质感,更像CG插画。
媒介关键词直接决定了画面的“质感”。比如,同样是画一个苹果,“oil painting of an apple”和“sketch of an apple”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前者是饱满、真实的,后者则是概括、记录性的。有时候,换一个媒介词,整张画的氛围就都变了。
想让画面“活”起来,必须掌握这些细节词
如果说风格词汇搭起了画面的骨架,那么细节词就是血肉,它们决定了一张画到底耐不耐看。
1. 光照 (Lighting)
光是绘画的灵魂。用好光照词,能瞬间提升画面的氛围和戏剧性。
- Cinematic lighting (电影光):这是个万能词,能让画面变得像电影截图一样,有故事感。
- Rim light (轮廓光):在物体边缘打上一圈亮光,能让主体和背景分离,特别适合画人像。
- Golden hour (黄金时刻):能营造出日出日落时那种温暖、柔和的光线。
- Neon light (霓虹灯光):主要用在赛博朋克或者都市夜景里,色彩会很绚丽。
我画人像时特别喜欢加“rim light”,哪怕只是这一个词,人物的立体感马上就出来了。之前画一个“knight”,平平无奇,加上“cinematic lighting, rim light”之后,整个画面就像是从一部史诗电影里截出来的,氛围感完全不一样。
2. 构图与视角 (Composition & Viewpoint)
你想让观众从哪个角度看这个画面?是近看还是远看?这也需要用关键词来控制。
- Close-up (特写):聚焦在某个细节上,比如人脸。
- Wide-angle shot (广角):能容纳更广阔的场景,适合画风景。
- Bird’s-eye view (鸟瞰视角):从上往下看,有种上帝视角的感觉,能展现宏大的场面。
- Isometric view (等轴测视图):会生成一种2.5D的、有点像游戏的画面风格,很有设计感。
改变视角就像换一个机位,能彻底改变画面的叙事方式。比如画一座城堡,“a castle”可能出来的就是平视图。但如果用“a castle, bird’s-eye view”,你就能看到整个城堡的全貌和周围的环境,故事性就强多了。
3. 细节与画质 (Detail & Quality)
想让画面细节满满,看起来不像AI随便画的,就得加上一些提升画质的“咒语”。这些词虽然有点像“玄学”,但确实管用。
- Hyper-realistic / Ultra-detailed (超写实/极致细节):告诉AI,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细节。
- High resolution / 4K / 8K (高分辨率):虽然AI生成的图片尺寸有上限,但这些词能暗示它在细节上多下功夫。
- Masterpiece (杰作):这个词很有意思,它在很多模型里都被训练用来关联高质量的图像。
我做过一个对比,用“a dragon”和“a dragon, masterpiece, ultra-detailed, 8K”生成的龙,后者的鳞片、皮肤纹理和光影反射明显要复杂得多。这些词就像在对AI说:“别偷懒,拿出你最好的水平来画。”
如何把这些词组合起来用?
单独用某个词效果有限,真正的高手都是把这些关键词组合成一个有效的“公式”。一个比较实用的结构是:
[主体] + [细节描述] + [风格/媒介] + [艺术家] + [光照/构图] + [画质]
举个例子,如果我想要一张高质量的奇幻风格人像,我的指令可能会是这样的:
- 英文:
A portrait of a beautiful elven queen with intricate silver armor, hyper-detailed, fantasy art, digital painting, by Greg Rutkowski and Alphonse Mucha, cinematic lighting, rim light, masterpiece, 8K. - 中文:
一个美丽精灵女王的肖像,穿着复杂的银色盔甲,极致细节,奇幻艺术,数字绘画,风格来自Greg Rutkowski和阿尔丰斯·穆夏,电影光效,轮廓光,杰作,8K分辨率。
在这个指令里:
* 主体和细节:a beautiful elven queen with intricate silver armor (美丽的精灵女王,穿着复杂的银色盔甲)
* 风格和媒介:fantasy art, digital painting (奇幻艺术,数字绘画)
* 艺术家:by Greg Rutkowski and Alphonse Mucha (结合了史诗感和新艺术运动的装饰性)
* 光照:cinematic lighting, rim light (电影光和轮廓光)
* 画质:masterpiece, 8K (提升整体质量)
把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能给AI一个非常清晰、具体的指令,让它知道你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女王”,而是一个特定风格、特定光照、特定细节水平的女王。这样出来的结果,就远不是“开盲盒”那么随机了。当然,不同AI模型对关键词的理解能力不同,有时候也需要反复尝试和调整,但这套逻辑是通用的。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