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AI画出你脑子里想的画面,但每次都感觉它“听不懂人话”?这事儿不赖你,也不全赖AI。关键在于你怎么跟它“说话”,也就是你的指令(Prompt)。找到好的指令模板,就像是给AI请了个懂你的翻译。下面这些地方,是我平时找灵感和“抄作业”的宝库,能帮你省掉大量自己瞎琢磨的时间。
1. 从大型指令分享社区开始
刚开始玩AI绘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些网站就是专门干这个的,用户上传自己生成的图片和对应的指令,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AI绘画的“大众点评”,看到喜欢的风格,直接就能拿到“配方”。
-
PromptHero: 这算是个老牌社区了,非常全能。 你几乎可以在上面找到所有主流AI模型(Midjourney, Stable Diffusion, DALL-E等)的指令。 它最好的地方在于分类做得不错,你可以按模型、风格甚至关键词去筛选。比如你想画一张“赛博朋克”风格的图,直接搜索,就能看到成千上万张图片和它们背后的完整指令。我经常在上面找灵感,看到一张惊艳的图,就会把它的指令复制下来,拆开看看里面的关键词是怎么组合的,哪些词是决定画风的关键,哪些是描述细节的。
-
Lexica: 如果你主要用的是Stable Diffusion,那Lexica绝对是你的首选。 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Stable Diffusion模型生成的图像和指令搜索引擎。界面很干净,搜索起来很方便。有时候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魔法森林”,我就会去Lexica搜一下,看看别人生成了哪些不同感觉的“魔法森林”,然后从他们的指令里挑几个合适的词,拼成我自己的。
-
ArtHub.ai和Civitai: 这两个也都是非常活跃的社区。ArtHub.ai不仅有指令,还有很多用户自己训练的模型可以下载,风格更多样。 而Civitai(俗称C站)在Stable Diffusion玩家群体里名气很大,上面有海量的模型和图片实例,尤其是在动漫和写实人物风格方面,资源非常丰富。 你可以看到很多创作者分享他们使用的特定模型配上什么样的指令才能出效果。
逛这些社区的正确姿势是:
* 第一步:广泛浏览。 别带着太强的目的性,就像逛画廊一样,先看图,找到让你眼前一亮的风格。
* 第二步:复制并分析。 看到喜欢的,立刻把它的指令复制下来。然后试着把指令拆分成几个部分:主体、风格、构图、光照、艺术家名字、细节词等等。
* 第三步:微调测试。 把复制来的指令拿到你自己的AI工具里跑一下,然后试着改动其中一两个词,比如换个艺术家名字,或者把“cinematic lighting”(电影光效)改成“soft light”(柔光),看看画面有什么变化。 这是学习最快的方式。
2. 针对特定风格的指令模板
有时候你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风格,比如就是想画二次元,或者就是想要那种厚涂质感的奇幻插画。这时候,大海捞针就不如直接找专门的“菜谱”。
-
动漫风格: 想要画动漫风格,关键词的精细度要求很高。 比如同样是动漫,是宫崎骏的“吉卜力风格”(Ghibli style),还是新海诚那种对光影要求极高的风格(Makoto Shinkai style),或者是更硬核的“青漫风格”(Seinen anime style),对应的指令完全不同。 OpenArt、GBTI Network这类网站上经常会有文章专门总结不同动漫风格的指令模板,把具体的艺术家、动画工作室名字作为关键词加进去,效果非常直接。 比如,想画出《JOJO的奇妙冒险》那种感觉,指令里就可以加上“bold, dramatic linework, Renaissance-esque form”这样的描述。
-
奇幻风格: 奇幻风格的重点在于氛围和细节。 比如想画“史诗感的奇幻场景”,指令里就不能只有一个“fantasy landscape”,而是要加上“towering castles”(高耸的城堡)、“mystical forests”(神秘的森林)、“painterly style”(绘画风格)等具体的描述。 有些博客和论坛,比如Reddit的r/midjourney版块,经常有用户分享他们创作奇幻概念艺术的指令,甚至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要用某个词。
-
其他特定风格: 无论是“赛博朋克”里的霓虹灯和未来都市,还是“蒸汽朋克”的机械装置,又或者是“水彩画”(Watercolor)、“油画”(Oil Painting) 等传统艺术风格,你都可以通过“风格名 + AI prompt examples/templates”这样的组合去搜索。通常都能找到不少人总结好的关键词列表和现成模板。
3. 使用指令生成器和辅助工具
如果你觉得从零开始组织语言还是有点难,或者想在已有指令的基础上做更复杂的组合,那就可以试试指令生成器。
-
promptoMANIA: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在线指令构建工具。 它引导你一步步选择主体、基础图像、艺术风格、艺术家、相机视角等等,然后自动帮你组合成一条结构完整的指令。 这对于新手理解一条好指令应该包含哪些元素非常有帮助。你不用自己费劲去记那些艺术家的名字或者摄影术语,点几下鼠标就能生成一个不错的起点。
-
Musely.ai的AI Anime Prompt Generator: 这个工具专门针对动漫风格。 你可以输入一个基本的想法,比如“一个白头发的魔法少女”,然后选择艺术风格(比如复古、油画感)、角色类型、情绪氛围等,它会自动帮你扩写成一条细节满满的指令。
这些工具的意义在于,它们帮你完成了最繁琐的“遣词造句”工作。你可以把它们生成的指令当作一个学习材料,看看AI是如何理解“神秘的”、“史诗感的”这些抽象概念的,并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关键词组合。
4. 拆解和学习,形成你自己的模板库
找到模板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学会怎么用,怎么改。我自己的习惯是,建一个文档,专门收集和整理我觉得好用的指令片段。
-
建立个人词库:我会把指令按模块拆分。比如,“画质”相关的词(masterpiece, 8k, ultra-detailed),“画风”相关的词(illustration, photorealistic, anime),“灯光”相关的词(cinematic lighting, rim light),“构图”相关的词(full body, close-up, wide angle)。
-
分析结构:一条好的指令通常遵循一个逻辑:
[主体描述] + [风格和媒介] + [艺术家参考] + [构图和镜头] + [光照和色彩] + [细节和画质]。每次看到好的指令,都试着用这个结构去拆解它,慢慢地你就能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 -
实践出真知:AI绘画是个需要不断尝试的东西。同一个指令,在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上跑出来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所以,不要只是收藏,一定要动手去试。多试、多改,你才会真正理解每个词对画面的影响。
总而言之,找指令模板不难,难的是从模板中学习到构建好指令的思维方式。从模仿开始,通过分析和大量的实践,最后你就能摆脱模板,随心所欲地让AI画出你想要的一切。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