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蜗助手
让 AI 更懂你

AI提示词组成部分

想让AI给你打个好工,关键在于你怎么跟它说话。 这不像是跟人聊天,随口一句它就能懂。 你得把话说明白,给的指令越清楚,它返回的结果才越靠谱。 这就像你给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安排工作,你不能只说“给我搞个报告”,而是要告诉他“你是一个市场分析师,写一份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报告,重点分析最近三年的趋势,报告要用PPT格式,不超过20页”。 话说得越细,新人交上来的东西才越可能是你想要的。

写提示词其实就是把一个任务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清晰地告诉AI。一个好用的提示词,通常会包含下面这几个部分:角色、任务、背景、要求和格式。 当然,不是每个提示词都必须包含所有部分,具体用哪些得看你要做什么。

首先是“角色”(Role)。

你先要给AI设定一个身份。 这就像是给演员一个剧本,告诉他要演谁。你让它扮演一个角色,它就会用这个角色的口吻、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来回答你。

  • 如果你想写一篇关于市场趋势的文章,你可以让它扮演“一位资深的市场分析师”。
  • 如果你想解释一个复杂的科学概念给孩子听,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一位儿童科普作家”。
  • 如果你需要法律建议的初稿,可以设定角色为“一名专业的律师助理”。

设定角色能帮AI更好地理解任务的专业领域和沟通的语境,输出的内容自然更对路。

接下来是“任务”(Task)。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告诉AI你要它做什么。 这里的关键是要用动词开头,指令要明确。 别说“关于市场营销”,这种话太模糊。要说“写一篇关于社交媒体营销的博客文章”或者“总结下面这篇文章的三个要点”。

任务要尽量拆解成小步骤。 比如,不要直接让AI“写一个商业计划书”,这太复杂了。你可以把它分成几步:“第一步,分析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第二步,制定产品策略和定价;第三步,预测未来三年的财务状况。”把复杂的任务拆开,AI处理起来会更轻松,结果也更准确。

然后是“背景”(Context)。

提供背景信息就像是给人指路时提供周围的地标。 背景信息能帮助AI更好地理解你的真实意图。 你要写的文章是给谁看的? 是给行业专家,还是给刚入门的新手?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来做内部培训,还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吸引客户?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写一篇关于咖啡的文章”,AI可能会给你一篇介绍咖啡历史的泛泛之作。但如果你加上背景:“为一家新开的咖啡店写一篇宣传文章,目标客户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重点突出咖啡豆的产地和独特风味”,这样AI生成的内容就会更有针对性。

再来是“要求”或叫“约束”(Constraints)。

这是给AI画的条条框框,告诉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要求越具体,输出结果就越可控。

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提要求:

  • 长度:明确告诉它你想要多长的内容,比如“不超过500字”或者“写三段”。
  • 风格和语气:你想要文章的风格是专业严谨,还是轻松有趣? 直接说清楚,比如“用幽默的语气”或者“用正式的学术风格”。
  • 包含或排除的内容:你可以指定必须包含哪些关键词,或者明确指出不要谈论某些话题。 比如,“文章要包含‘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技术’这两个词”,或者“不要讨论价格问题”。

一个很有用的小技巧是,多说“要做什么”,少说“不要做什么”。 比如,与其说“不要用复杂的词”,不如说“请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 正面的指令比负面的限制更容易让AI理解。

最后是“格式”(Format)。

你希望AI用什么形式把结果给你?是写成一篇文章,还是列一个清单? 或者是一个表格? 提前说清楚,能省去你很多后期编辑的功夫。

你可以直接告诉它:

  • “用无序列表的形式展示。”
  • “把结果整理成一个Markdown表格。”
  • “输出JSON格式的代码。”
  • “写一封电子邮件。”

有时候,给AI一个例子(Example),也就是所谓的“样例”,效果会非常好。 这就像是你教别人做事时,直接做一遍给他看。 你可以给它一段你想要的风格的文字,然后让它模仿着写。 这种“有样学样”的方式,AI学得很快,输出的结果也更接近你的预期。

总的来说,写提示词就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优化的过程。 第一次的结果不理想很正常。 你可以根据它的回答,不断调整你的提示词,增加更多细节,或者换一种问法。 把和AI的每一次对话都看作是一次沟通练习,多试几次,你就会越来越懂怎么让它更好地为你工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蜗蜗助手 » AI提示词组成部分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你的AI灵感库与创作引擎

给想象力一个支点,让蜗蜗助手撬动AI的无限可能。

立即了解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